• 我的订阅
  • 财经

贷款不去银行要去中国移动?电信运营商的“信用购”到底藏着什么坑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16 16:41:00 来源:北京商报

“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背上了一笔贷款,还得展示在自己的征信信息中。”近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大量客户称“被贷款”的消息引发热议,陷入同样烦恼的消费者张华(化名)6月14日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此前的一起宽带业务办理中,张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背上了1000余元的贷款。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像张华这样在电信运营商处办理业务却被贷款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用户在办理其他业务时被推荐办理信用购产品,也有用户被“免费礼品”所吸引但背后却是一笔抹不去的贷款。而作为一款典型的消费金融类产品,若不能由用户掌握自主选择权,将有哪些风险?

宽带变贷款

被质疑“欺诈消费者”

原本只想办理宽带业务,踏出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却多了一部手机和一笔贷款,张华最近很是“上火”。

据介绍,2023年4月初,张华在安徽一家移动营业厅办理宽带业务,期间营业员询问张华是否能保证手机号在未来三年继续使用,并推荐了两年期、三年期不同的分期产品。如果选择三年期产品,张华只需要再付499元即可领到一款价值1499元的手机。随后,营业员拿走张华的手机进行了对应流程的操作,张华只有在需要填写银行卡信息、签字环节短暂取回手机。

直至办理业务后的次日,张华注意到一则短信提示,短信中告知张华已使用和包储蓄卡分期成功办理36期全网新用户,合作方为兴业消费金融,分期总额是1050元。根据合约要求,张华要在每月初按时缴纳月套餐费,以便安徽移动支付分期金额。同时,短信中提醒,逾期会产生相关费用及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贷款不去银行要去中国移动?电信运营商的“信用购”到底藏着什么坑

“看到短信后我就去营业厅反映了情况,但营业员坚持表示这不是贷款。”不过,半信半疑的张华并未放下对这笔横空而来的贷款的担忧,进入2023年5月后,张华查询了自己的征信报告,并在其中发现了来自兴业消费金融的贷款记录。

张华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征信报告页面显示,该笔贷款总额为1050元,总还款期数是36期,在2023年4月9日进行首期还款,全部贷款到期日为2026年4月9日。此外,在张华收到的还款短信中,显示该笔贷款在6月7日账单还款金额为37.94元。

贷款不去银行要去中国移动?电信运营商的“信用购”到底藏着什么坑

“办理业务的全过程中,对方都没有说过这是一笔贷款,在我收到短信后仍然多次强调不上征信。直至我出示征信报告,该营业厅的业务员才改口说‘在第三方可能叫贷款,在我们这只能叫额度,只要按时交话费就可以了’。这不是欺诈消费者吗,现在贷款都不去银行,要去中国移动了吗?”张华无奈道。在张华多次投诉后,该营业员告知张华,宽带业务是独立业务,赠送手机是信用购业务。

综合张华提供的信息来看,中国移动营业员在为其办理信用购业务时,一方面并未对该款产品的详细信息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在原本金融贷款产品中该有的身份验证环节,也由营业员代为操作,使得张华未能在办理环节自主确认是否申请贷款,以至于直到贷款发放完毕,张华都不知道自己背上了一笔需要分期三年的贷款。

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张华所遭遇的这一情况并非孤例,在三大电信运营商旗下的营业厅中都较为常见。读者唐灿(化名)在2023年想要购房时,意外发现自己在2020年多了一笔个人消费贷款,截至2023年2月仍有601元尚未偿还。经查询,这笔贷款来自于当年在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的“提高每月套餐标准,购买打折手机”业务。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并不知道手机话费关联到个人征信,由于手机欠费引发的“最近5年内有三个月处于逾期状态”被计入了唐灿的征信报告中,也让他的购房计划就此夭折。

贷款不去银行要去中国移动?电信运营商的“信用购”到底藏着什么坑

在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广林看来,信用购实质是一种贷款消费,在使用这一产品中,运营商有义务向用户充分告知业务内容和借款风险。从用户反馈的细节来看,用户在办理信用购产品过程中,全程由营业员操作,未告知产品细节,损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属于典型消费金融产品

不得向学生群体展业

饱受用户诟病的信用购究竟是何运营逻辑?又是否属于金融产品?北京商报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这类信用购,在业内又被称作异业购,是电信运营商与其他行业企业建立合作的一种跨界展业模式。合作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手机等电子产品,包括日用品、小家电、电动车等均可参与。这类业务往往伴随着单月话费套餐的提高,以此延长用户使用电话卡的周期和消费金额。”在一电信服务商地方分公司工作多年的孙超(化名)表示。

而正是因为在办理这一业务过程中,出现了话费套餐消费金额上涨、电话卡使用周期上涨等设置条件,才让包括张华、唐灿的消费者认为这就是办理信用购的“门槛”,并未意识到背后涉及到的贷款分期问题。

孙超直言,信用购在电信服务商的业务体系中,是摆在明面上的产品,并且不同于此前的合约机(用户和指定运营商签约使用手机,通过交存话费进行置换),这类信用购背后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必然会关联用户征信。“以总价1500元的手机为例,现场缴纳的500元就是首付,剩下的1000元贷款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垫付至电信服务商。电信服务商从用户话费账户划扣分期还款,再提供一些套餐里的通话时长、流量等置换权益。当用户出现欠费,这笔贷款就逾期了。”孙超补充道。

魏广林指出,运营商推出的信用购产品,以用户信用为借款基础,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审核后发放贷款,再以用户的话费还款,实质是一种贷款行为,属于贷款金融产品。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进一步解释,信用购产品属于典型的消费金融类产品,有明确的授信总额、期数、每期还款金额以及开展授信的金融机构名称,在此类案例中,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属于资金方,移动等运营商属于场景方,二者在消费金融业务过程中是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据孙超介绍,根据用户此前的单月消费水平,营业员可向到店用户推荐信用购产品,但不能面向学生用户推广。落实到不同地区的营业厅,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有些许差异。

针对孙超提出的不向学生用户推广的情况,6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邀请一位年满18岁在校学生王正(化名)前往电信运营商营业厅进行了进一步实测。在王正提出想要分期购买手机后,一中国电信营业厅营业员首先询问了王正年龄,并推荐了一款价值约2700元的品牌手机。同时该营业员提出,如果想要分期,需要先行使用同品牌的“钱包”功能实测本人额度,然后根据额度选择手机和分期期限。并极力推荐王正先提供身份证信息测试额度。

在问及是否与话费套餐进行绑定时,前述营业员表示,使用话费套餐分期,可以选择的手机产品不一样,用户可以选择99元、129元等不同档位的月套餐,但是要保证电话卡使用三年,并且需要通过系统审核才能办理,期间,该营业员未提及贷款、征信、不向学生展业等关键信息。而在王正提出如果无法保证使用周期会有什么后果时,该营业员也未正面回应,同时重新推荐前述品牌手机。

而在另一家中国移动营业厅,营业员首先推荐使用第三方平台的授信额度购买手机,由王正自行分期还款。对于王正提出的能否使用电话卡套餐分期的问题,该营业员直言这种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小额贷款,会查询办理人的身份、年份、工资等情况,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无法办理。“你每个月交的话费,会有一部分用来还贷款。以后你买房子的话,会查询到这笔贷款记录。”前述营业员提到。

2021年3月,原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提出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6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也从多家金融机构处了解到,按照合作要求,电信服务商的信用购产品同样不得面向在校学生展业。有从业人士强调,不向学生提供金融消费贷款是监管红线,绝不可破。

缺乏充足金融知识

选择权应交还用户

近年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在金融业务板块的布局日益完善,信用购相关的各类营销活动屡见不鲜。而这类打着“福利”“免费”“低价”旗号吸引用户、真身却是贷款的产品,也让运营商陷入了大量的投诉与质疑中。

在采访过程中,张华与唐灿反复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不解,为什么营业员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不能如实告知用户,而是以信用购模糊贷款事实?为什么这一涉及到个人征信的重要业务,在办理时不能着重强调,充分向用户解释风险?

对于前述读者的疑问,孙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营业员与用户对金融知识的了解都是不充分的。电信服务商网点众多,部分营业员对于涉及贷款、征信的信用购产品本身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完成自身业绩,再加上用户对于贷款产品有一定抵触心理,营业员便选择向用户隐瞒真实情况。越往下沉,用户对于金融贷款的了解更少,对于征信的重视程度也越低。”孙超如是说道。

孙超所提到的问题,在张华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与营业员的通话录音中也能窥见端倪。在张华对营业员隐瞒真实情况发起投诉后,营业员先是多次强调该产品不上征信,随后又提出只要张华退回手机解除合约,就能抹去相关征信记录。而这也并不符合监管对于征信信息的报送要求。同时,在张华问及“和包储蓄卡分期”“兴业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营业员也未能给出准确回复,在回答中也混淆了“兴业银行”与“兴业消费金融”的概念。

针对用户反馈营业员隐瞒关键信息导致用户被贷款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中国移动旗下金融业务板块中移金融科技、资方兴业消费金融等机构进行了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中移金融科技回复。

兴业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则指出,公司为中国移动开展的信用购机活动的合作机构之一,按照相关业务规定开展终端消费分期业务。期间分期业务严格履行相关业务提醒,并严格履行了线上系统身份验证、客户授权、提醒告知的义务。公司高度重视用户反映的信用购机业务存在营业员未经客户本人核实、协助填写客户个人信息的情况,将进一步要求相关合作方定期开展营业员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营业员的管理,务必杜绝上述情况。同时,公司将加强贷后抽检及客户回访力度,保障客户个人权益。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坦言,若用户描述属实,那么这类产品的设计就违背了国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初衷,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另就事件本身来看,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营业员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在违背消费者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办理业务,很容易造成用户贷款逾期,体现在征信上就是二次伤害。

“基于对三大运营商的品牌信任,金融消费者容易放松警惕,给违规操作乘虚而入提供了便利,业务办理的选择权,还是要交还至用户。建议后续监管加大对此类行为的专项整顿,对于未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对场景合作方诱导销售行为纵容的持牌金融机构予以严厉打击。”苏筱芮表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提出,场景机构(商家)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广过程中,需要区分信用支付、分期支付产品与贷款产品,并做好用户端的展示与说明。没有经过用户的充分授权而为其调用征信和办理金融业务涉嫌违规操作,对机构自身而言亦存在相应的合规风险与舆情风险。

魏广林则强调,信用购作为贷款产品,应严格遵守金融产品的规定,违反规定推广销售,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可能面临监管机关的处罚。运营商在推广过程中应向用户充分告知产品内容、风险。用户在业务办理过程则应充分了解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涉及授权、面部识别、签字要仔细阅读协议、授权内容。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17: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量网友称被三大运营商套路,“免费送”成“信用购”
...就此情况进行过报道:《升级5G套餐后被偷偷办了贷款,中国移动又惹众怒》。但几年来,这些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演越烈,投诉不断,引发大量消费者的不满。在巨大的经营压力和用户留
2023-06-14 12:17:00
服务“一带一路”电信基建出口信用保险彰显“深圳担当”
...兰特的贷款。近年来,国内龙头电信企业与国际大型电信运营商之间普遍采用了“框架合同+订单”电信项目合作模式。对此,中国信保深圳分公司为电信项目量身打造了“框架+订单”承保模式,
2023-10-17 06:31:00
不止315  | 移动和包业务被诉霸王条款,用户全款买手机还要背贷款
...的第二个月,我没有看到此前承诺的扣款返现,打电话给中国移动客服,和当时给我办理活动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随后给我返现当月金额。但距今已过了六个月,移动却只返现了三个月的费用。”
2023-02-23 10:41:00
专坑老年人!中国移动又玩套路:信用购贷款“伪装”0元领手机
...想是个天大的套路。近期众多消费者反映称,他们遭遇了中国移动0元领手机骗局。中国移动业务员以回馈老用户为由,将信用购贷款包装成免费领手机,试图诱导老年人办理贷款。更有消费者吐槽
2024-12-23 09:33:00
...骚扰用户,还暗藏陷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106短信基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提供的短信端口发送,多为各类验证码及气象、交通等公共服务信息。运营此类短信的企业需
2023-03-04 00:04:00
全球电信运营商排名:中国移动营收10206亿高据榜首
...而8家公司的排名下滑。中国共有三家运营商上榜,其中中国移动以1428.3亿美元(约合10206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高居榜首
2024-08-06 18:39:00
苹果applewatch手表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10万元
...宣传AppleWatchSeries3手表产品的内置蜂窝网络功能时,宣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将为该服务提供支持,于“今年稍后推出”。同年12月,因通信运营商
2023-05-11 19:26:00
美国正在调查中国电信运营商
...讯社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调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行动。白宫担心,这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在美国的云业务获取美国数据并将其提供给北京。三位熟悉内情的消
2024-06-26 14:05:00
三大通信运营商股价集体走强,“承诺增加派息”点燃市场
...3月13日,三大通信运营商股价集体走强。截至当日收盘,中国移动(600941.SH)涨停,股价报98.34元,创历史新高
2023-03-14 00:23: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京东涿州首店开业 美团阿里加速布局 零售巨头角逐硬折扣超市
财联社8月16日讯(记者 吴蔚玲 张良德)在硬折扣超市赛道,京东正在“抢跑”。先于美团旗下的“快乐猴”超市,今日,京东首家折扣超市在河北涿州开业
2025-08-16 07:29:00
践行“两山”理念,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以金融笔触绘就绿色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年来,“两山”理念深刻改变了社会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如今已然成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指引
2025-08-15 15:46:00
农行济南城北支行:酷暑中的清凉守护
八月流火,烈日炙烤着大地。一位大爷步履蹒跚地走进农行城北支行的营业大厅,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衫。正当他与工作人员小徐交流时
2025-08-15 15:54:00
​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践行“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成功落地首笔期权业务
近日,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成功落地成立以来首笔窄区间风险逆转期权业务,在探索汇率避险服务新路径、新策略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2025-08-15 15:57:00
ST诺泰、诺唯赞等成立生物制药新公司
近日,南京诺泰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工业酶制剂研发;生物饲料研发;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S
2025-08-15 16:00:00
中央汇金等成立建安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近日,建安壹号股权投资(安徽)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3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企业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
2025-08-15 16:00:00
中国交建在沈阳投资成立建设新公司
近日,中交建筑集团沈阳建设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
2025-08-15 16:00:00
唯赛勃等成立新公司,含汽车零部件业务
近日,浙江国源唯赛勃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合成材料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唯赛勃(688718)等共同持股。
2025-08-15 16:00:00
三只松鼠新设电商公司,含母婴用品业务
近日,三只松鼠(无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严秀国,经营范围包含:食用农产品零售;食用农产品批发;农副产品销售;母婴用品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三只松鼠(
2025-08-15 16:00:00
岱勒新材等成立精密制造新公司
近日,岱勒精密制造(惠州)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玻璃制造;光学玻璃制造;显示器件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岱勒新材(300
2025-08-15 16:00:00
赵露思小小的守护公益基金商标注册成功
近日,赵露思全资持股的厦门市因吹四挺影视文化工作室多枚公益基金商标发布注册公告,国际分类涉及服装鞋帽、医疗园艺等。据悉,该图案为玫瑰花、四叶草,名为小小的守护基金,是由赵露思发起
2025-08-15 16:00:00
洽洽食品在内蒙古新设科技公司,含谷物种植业务
近日,内蒙古赤峰华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丽丽,经营范围包含:谷物种植;食用农产品零售;食用农产品初加工;初级农产品收购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洽洽食品(0
2025-08-15 16:12:00
全国首单聚焦未来产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合肥
大皖新闻讯 近日,全国首单聚焦未来产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该项目由合肥高新区主导、兴泰科贷牵头实施,首期发行规模达1
2025-08-15 16:23:00
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与济南城投集团联合调研马山乡村振兴项目,共话乡村发展新路径
8月14日上午,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党委委员、营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晓东,省行营业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振爱及相关人员前往长清区马山镇与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领导进行会谈
2025-08-15 16:25:00
农发行济南市济阳区支行中标起步区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竞买保证金专户开户银行补充招选项目
近日,农发行济南市济阳区支行在参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竞买保证金专户开户银行补充招选项目的多家银行中脱颖而出
2025-08-15 16: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