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在青藏高原腹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起源,三条大江大河川流不息,滋养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
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的宣传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展览陈列中心编辑景淑媛积极讲述“中华水塔”的生态故事,传递生态保护的“绿色”声音。
摸索前行
讲解宣传生态保护成果
2015年,青海省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抽调人员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前期工作,景淑媛如愿加入了这支队伍。
万事开头难。回顾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历程,景淑媛深有感触,“人事、宣传、展陈、自然教育……这些工作我都做过。”
2019年,景淑媛加入到筹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工作中。除准备6场展陈活动、两场发布仪式外,她还需要参与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中心展厅并准备讲解词。在紧张工作的同时,景淑媛还要照顾突然生病的家人。整整一个月,她白天奔波在会场和施工场地,晚上借着护士站的灯光背解说词,困了就在病床旁的地铺上睡两三个小时。“那时候确实比较疲惫,但看到同事们都铆足了一股劲儿往前冲,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撑住了。”
2019年8月,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顺利召开,在如期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中心展厅,景淑媛用专业的讲解,向来宾展示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探索经验和创新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景淑媛(左一)正在展厅内进行讲解。人民网 高清扬摄
高原负重徒步
用镜头勾勒生态轮廓
2020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收官之年,景淑媛参与到制作体制试点汇报片的工作中。
4月,景淑媛随摄制组出发,驱车前往海拔5020米的长江南源,拍摄冬季景观。然而,连日的积雪阻断了交通。“积雪没过膝盖厚,最初还可以用铁锹挖雪开出一条路,到后面车辆实在难以行进。”是折返还是前行?考虑到长江南源的景观难得,大家一致决定:拍!
于是,景淑媛带领制作团队在严寒天气里“扎”进茫茫白雪,深一脚、浅一脚,扛着设备徒步往返6公里。“这个海拔高度的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呼吸都有些困难,更不用说负重行走。但我们成功拍到了长江南源的壮阔景象,大家都很亢奋。”
聊到摄制工作,景淑媛依然兴致盎然。“那是我第一次听见雪豹的叫声,像猫一样。”为了拍摄雪豹的画面,她们在-20°C的无人区里蹲守了两个小时。
对于拍摄“长江第一弯”的经历,景淑媛依旧记忆犹新。为了展现江河源头的壮美景观,需要多次翻越白雪覆盖的山岭,“我走几步就要摔一跤,当时没在意,回家后发现胳膊上、腿上到处都是青紫的伤。”
在拍摄的50天里,景淑媛和团队深入三江源腹地,饿了就吃点车里的干粮,晚上借宿在牧民家中,而这段异常辛苦的经历却成了她最珍贵的回忆之一。“我拍到了很多风景、动物,也交到了很多牧民朋友,他们给我起了个名字,叫‘干散卓玛’,意思是干练、直爽。”最终,汇报片完美地呈现出了体制试点五年来的探索和成就。
推广生态教育
编制生态保护的“参考书”
“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普及宣传,深入人心。”景淑媛认为,仅仅做好三江源宣传的份内工作是不够的,应该让公众了解生态知识,热爱自然,才会自觉去保护自然。
2022年,景淑媛着手开展编制科普书籍的相关工作,为了扩大自然教育宣传覆盖面,景淑媛和同事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制定了计划。
发布解说手册供专业研究人员参考;邀请作家来到三江源体验,深入了解三江源文化,完成纪行丛书;针对生态爱好者,推出涵盖三江源的山水、农田等自然要素的自然科普大观;面对儿童群体推出自然教育读本和立体绘本,“我希望孩子们在启蒙阶段可以对三江源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让儿童在快乐阅读的同时,了解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景淑媛说。
亲历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也参与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从试点启动到正式设立的全过程,景淑媛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一起成长。作为三江源的“形象代言”之一,她认为能参与保护三江源工作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对未来工作,景淑媛充满信心:“我会继续讲好三江源的故事,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景淑媛正在翻看三江源相关书籍。人民网 高清扬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