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抗日战争中,南京保卫战可谓是最令人痛心疾首、伤亡极其惨重的一场战役。此战不仅使六朝古都南京失守,攻入城中的日军,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近30万中国军民惨遭杀害,其中仅被害军人就多达9万余人。
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投入守城的兵力也多达15万之众,为何仅仅只坚持了13天,就被日军攻陷,导致大屠杀的人间惨剧发生呢?
(淞沪会战)
一、固守和放弃的犹豫。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日军乘势进逼南京,国民政府首都的安危日益突出。蒋中正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讨论南京的防守问题。
令老蒋没有想到的是,大部分高级将领都主张弃守南京,迁都重庆。弃城派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为首,李宗仁认为,南京三面平原,背靠长江,无可守之有利地势,从军事上来说是个绝地。倘若日本陆军三面合围,海军守住长江,则南京军民将无路可退。倒不如将大军撤往长江对岸,阻止日军渡江北上。
白崇禧也提出,与其军民固守城池被日军围歼,不如弃城而出,搞运动战,机动打击日军。
主守派的刘斐则认为,南京作为一国首都,如果毫不抵抗弃城而走,很难向国民交代。倒不如放少量部队,象征性的防守抵抗后主动撤退。
蒋中正原本以为,会场上会出现将领们会群情激奋,誓死捍卫南京的感人场面。但这一幕并没有出现,大家都吧嗒吧嗒地抽烟,会场一片沉默。
(白崇禧)
二、主动请缨的军事庸才。
这时,军委训练部总监唐生智站了起来,大义凛然说道,日军已逼近首都,国父中山陵寝也在城中,如不牺牲几员大将,死守南京,既对不起国父,也对不起统帅。
唐生智的忠勇表现,令蒋中正大喜过望,立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区司令官。唐生智则当堂保证,临战不乱,临危不逃,临难不苟,没有统帅命令,绝不后退。
尽管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各方人士都不看好唐生智。尤其是他羸弱不堪的病体,连亲临战场观察和指挥都难以胜任,怎么可能挑起守卫南京的重任呢。况且他长期没有带兵,缺乏实战经验,更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当然在各路守军中也没有什么威望。
(唐生智)
三、言行不一玩忽职守的指挥者。
12月5日战争打响后,唐生智作为守城最高指挥,却经常待在家里,每日庭前散步,仍由警卫身背温水,手端茶壶香烟跟从。一会用热毛巾敷脸,一会喝几口香茗,香烟更是一支接着一支,一副悠闲自得模样。
和擅长喊口号的唐生智相比,南京城内外的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由于准备不力,大量伤兵无法救治。国民政府一众要员和政府部门,却早已于战前撤往武汉、重庆等地。只有蒋中正坚守南京,直到战后三天才飞往武汉。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窝在家里的唐生智,一边下达“与阵地共存亡”的固守命令,一边将长江沿岸的船只尽数收缴,以防有部队私自后撤。
但他却让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周斓偷偷在南京长江边的煤炭港,藏了一艘小火轮,以准备自己逃跑时使用。
主将唐生智尚且如此,守城的部分高级将领,自然也是玩忽职守。当时,南京城外战况惨烈,但71军军长王敬久,却天天拉着一帮将领打麻将。连下属汇报战况,都找不着人。以至于守城部队没有统一协调和指挥,各军队间各自为战,处处挨打。
占据绝对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日军,利用飞机轰炸和重炮轰城,逐渐逼近南京城下。
在平常的报道中,常把南京沦陷,归结于守军的战斗力软弱。实际上,在南京沦陷时,一线国军将士们的抗击非常顽强,仅雨花台一战,88师就阵亡2位旅长、3位团长,全军将士牺牲过半。
(入侵南京的日本军)
四、先行开溜的历史罪人。
12月12日下午5时,接到蒋中正撤退命令的唐生智,召集各守军军长,开了个20分钟的短会,宣读了蒋中正“相机撤退”的命令,指令各部队突围。但在突围方案上,唐生智却没有任何规划,也没有将收缴的船只,分发给各级部队。
当天晚上,在尚有13万守军和50万市民在继续抵抗的情况下,唐生智偷偷坐上他早已藏好的小火轮,仓皇逃向江北。作为南京保卫战最高主帅的唐生智,居然先行开溜了。
主帅无踪,群龙无首。南京军民很快陷于一片混乱。71军军长王敬久等人,更是连撤退通知都没有下达,就率先逃跑。
由于撤退没有组织,仅有的大船又被司令部自顾自开往汉口,余下几艘小火轮和几百只民船渡江十分缓慢。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后,开始屠杀来不及过江的中国军民,并疯狂扫射正在渡江的船只。
当时,15万守军中,只有1万余人在战斗中阵亡,另有3万人突围,余下10万人,纷纷向日军投降,被残忍杀死。
对于南京保卫战的溃败,事后唐生智也承认指挥和组织上的失职,但他幸运逃过了军法处置。
(参考资料:《唐生智与南京保卫战》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20:46: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