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 张成林
日前,关于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一批典型经验案例,海南有两个案例入选,其中之一,就是“‘我陪群众走流程’,推动服务更优化”。该活动的开展是要让各部门的负责人走出办公室,转换角色、变换视角,从群众办事和经办工作两个角度,去发现、解决政务服务中的问题、堵点。
服务群众、改进工作,要破难点、去痛点,这个大道理人人都懂,但难点怎么找、痛点如何破,回答好这个问题,才是事情的关键、真正的考验。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文件,只动嘴不动腿,显然是不行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陪群众走流程”亮点就在于,更好地体现了群众立场、突出了群众需求。工作人员有怎样的“烦”,企业群众有何种的“难”,亲自体验一番,定然比呆在办公室里感触深,问题也必然找得更准。
而且,厅局长作为管理者、决策者,对难题的处置,有更大的裁定权。普通工作人员对工作中的壁垒、流程上的不畅,除了抱怨外,能做的恐怕只是把问题反映上去。而厅局长走流程,对问题难题,不仅能迅速解决,还能举一反三,带动制度优化、流程再造。截至7月份,已经有36家省直部门厅局长“走流程”,一些原本“没办法”的难点,通过新视角找到了突破口。越来越多厅局长的参与,折射出相关部门由“等群众上门”到“主动走进群众”的理念之变。
由此延伸开来,为何有些地方、部门,工作做了很多,花了很多精力,为民工作,总结起来一件件、一桩桩,可真正问及群众,却感触不深,并不买账。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工作的部署安排,多是基于管理者的视角来展开,而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问问群众到底有什么需求。比如,在服务企业上,有些地方下大力气破难题,专攻某项服务,但对企业来说,想要的不只是某个环节的改进,而是整个链条的升级。如此供需落差,难免造成出了力仍不讨好的尴尬。
还是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解群众的难题,还是要多问问群众的诉求。工作的推进、服务的改进,如果只是“我觉得你需要”,想当然地去做,而不去主动深入群众,问问所需所求,难免会走偏,难以做到群众心坎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将“我陪群众走流程”列入典型案例,这本身就表明了态度,为民服务就是要扑下身子、换位思考,问一问企业经营有什么困难,摸一摸百姓生活有什么痛点,真正掌握了难题,才能办好实事。
站在群众视角解难题,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好曲不厌百回唱”,只要将其做实做细,融入脑子里、体现于每项工作中,就一定能够实现服务的大改进,创造更多让人称道的典型案例,获得企业群众的衷心称赞。一言以蔽之,走进群众,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理念,这是迅速打开工作、改进服务的良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