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阵子陈飞宇的瓜大家都记得吧?
从普通约炮到出轨插足再到承认恋情,太子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真相是真是假羊管不得,但羊有个疑问:怎么没人骂陈飞宇啊???
按羊在这十几年的吃瓜经验来看,但凡某个女明星出点啥道德上的问题,不管有没有被实锤,基本都会被荡妇羞辱一番,怎么换个性别就风平浪静了…
羊不是在夸大哈,因为自古以来女性角色就总得不到好名声。
比如东汉《吴越春秋》记载: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
现代女性暂且只是被抨击道德,古代女性甚至会被扣上亡国的帽子。
苏妲己,是女将军?现代社会,也并没有好太多
而最近文史圈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有关妲己的平反。
这个被冤枉了3000年的女人,终于能甩掉“祸国殃民”的帽子了?
有点被震惊住吧?
羊刚看到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确认了一下才发现这是学术水平相当高的机构给出的思路。
先来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有关妲己的问题
在我们的常规印象里,苏妲己的形象是婀娜多姿的蛇蝎美人,她引诱纣王,祸国殃民。
到了明朝小说《封神演义》,妲己则变成了千年狐妖,受女娲之命祸乱殷商,致使纣王变得怪戾残忍。
而通过各种影视剧的强化,妲己狐媚的妖妇形象早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妲己也就变成了殷商灭国的根本原因。
但在分析中,妲己不仅不是殷商的祸害,甚至很有可能是女英雄。
首先是上古时代的女性地位。
妇好,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正史记载的女将军,其实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作为甲骨文献里商代史料最多的女性,妇好被记录下来的形象是骁勇善战,而武丁的另一位妻子妇井也被记录曾率兵出战。
而从甲骨卜辞以及妇好墓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商代王室女性的地位很高,王后也并不只是养育子嗣,甚至还会代替丈夫主持重大祭祀等活动。
商朝信鬼神,所以占卜是一件非常平常并且重要的事情,能把这件事交给女性做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实属难得。
妇好在商朝甚至拥有独立的封地,与后世不同的一点是,她不仅拥有封地的经济权,还拥有自主政治权,基本相当于一个地方诸侯。
虽然妇好是贵族女性说明不了大众利益,但这已经充分说明商朝女性是可以参军从政的。
妇好墓中的众多随葬品
从这种理论来说,妲己作为商朝王室宠妃,很可能也曾作为女祭司存在过。
不过关于这点暂且只是推断。
该研究院对于妲己真实身份最推崇的的是:她曾经也是像妇好一样带兵出战的女将军。
根据后世的很多传世文献记载,妲己与纣王死于自焚,周武王甚至将妲己的头砍下一路带回展示,这点显示妲己并非寻常深宫女子。
周武王砍下妲己头颅,并宣称纣王“听信妇人之言”。
如此突出、被针对的女性分量,再结合甲骨文中商朝王后参与政治军事的传统——
研究者黄铭崇推断,妲己被周武王如此针对的原因,很可能是她曾作为女将军给周带来过重创。
而根据这个推断建模出的妲己形象不再是狐媚的妖妇, 是戎装披甲的女将。
当地甚至还有关于妲己“原型”的展览。
复原的衣服和兵器来自殷墟墓出土的真实物品
女性被污名化,曾一度是发展趋势
这种推断完全巅峰了妲己在历史上的形象。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这种说法羊持保留意见,因为毕竟没有更多的史料来证明妲己曾作为女祭司和女将军存在过。
但羊不认为这是纯粹的历史虚无主义。
因为古代所谓的正史往往是封建王朝时期为了巩固统治而使用的一种文字手段,一个王朝被推翻时,下一个王朝甚至可能会对上一代史料进行修改。
“妲己为大将军”这件事虽然没有可靠的史料证明,但却是结合当时所处环境所做出的一种合理推断。
推断并不等于真实,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而不管妲己到底有没有参与过军事,羊都要说:她确实是被污名化了。
河南卫视曾出了一档节目叫《隐秘的细节》,学者们力求用史料还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商周。
纣王帝辛在位30年并不是完全的昏庸无道,妲己也并没有那样残暴。
后世所谓的“酒池肉林,靡靡之音”,完全是帝辛对祭祀的一次改良——
从前商朝祭祀流行以人献祭,帝辛却让战俘、奴隶等人去学专门用来祭祀的歌舞,不仅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也保留了人的性命。
但在韩非子的记载中,却变成了“亡国悲凉之音”。
除此之外,纣王善于财政,收容流民,甚至改善了权力分配。
而有关妲己的身份,其实史料说法也不一致,世人都说妲己迷惑纣王听信妇人,但《竹书纪年》说妲己是帝辛攻打苏时得到的“战俘”,没有任何选择权利。
有人说妲己是在纣王去世前一年入宫,可是仅一年的时间,妲己如何能做到惑乱商朝并使其走向灭亡?
况且,如果纣王真的对妲己言听计从,那么苏部落为何没有因此沾光?
在真实的史料中,那些所谓的由妲己和纣王发明出来的酷刑,其实根本没有找到使用记录,有些严肃的历史学家甚至都不屑去论证妲己是否存在。
妲己与纣王是在后世被一步步抹黑的——
上周交替时纣王大概罪责三四条,秦朝《吕氏春秋》变为14条,晋《帝王世纪》增加到70多,直到明朝《封神演义》诞生,他们两人彻底变成了邪恶的负面形象。
周王朝代表贵族利益,而帝辛这样的“改革”派势必会遭到他们的抹黑,其中商王朝给予女性的权利“优待”势必会被周王朝打压。
不管妲己是否真的作为将军给予了周王朝重创,周都把“妲己”当作了靶子——
用纣王听信“妇人之言”来作为商的亡国理由,是为了贬低女性地位,阻止女性从政,削弱女性的话语权。
而后世王朝为了维护统治思想,更是变本加厉地抹黑女性。
就像羊在开篇说的,多少人把朝代衰败、灭亡的原因怪到了女性身上?
妲己、褒姒、妺喜、杨玉环…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貌美如花,但都被扣上了用美貌引诱帝王变得昏庸无度的帽子。
羊一直觉得在中国古代,美丽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褒义词,因为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以什么原因被人进行荡妇羞辱。
除了妲己,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也并非那般不堪。
但自周王朝开始,后世儒学以及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基本都沿袭了弱化女性权利的思维,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女性的态度。
而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宣扬的主流,就连武则天这样有政治能力的女性,也会被后世扣上淫荡的道德罪名并加以放大。
这种影响至今未消。
就算在当时的古代影视剧中,女性角色也总是被聚焦于外貌、八卦等方面。
妲己被黑,就是女性力量被削弱的开始。
一代代被强化的周礼礼教,男尊女卑,君臣等级使得女性几乎被完全剥夺了政治权利及自身利益。
被污名化?女性的常态罢了。
以周礼为始,在一代代的礼教驯化下,贞洁、贤良成了好女人的代名词,女性在中国古代史上彻底成了一个“被功能化”的群体——
即不能掌权,对待家国的辅佐性要更强,而“红颜祸水”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对女性的最大脏水。
这套理论至今没被消解。
几千年过去了,但我们看待女性的内核没变。
还记得前几天南宁万达发生的那起凶杀案吗?
一个女生被男的当众捅死,比警方通告更早到的是遍布微信群的黄谣:女生出轨了,女生彩礼太高了,女的给男的戴绿帽然后单方面分手。
警方甚至都没说原因,就有一大堆人说这是“把老实人逼急了”的后果。
每次,每次,每次,每次,每次只要有女生出事,这种谣言总是随处可见,仿佛在大家的思维认知里,女性“不守妇道”就是生而为人最大的耻辱。
而他们想当然地把女生被害的原因归咎于情感道德,也侧面反应出这个社会对女性忠贞的重视,以及男性对绿帽的应激遐想和“恐惧”。
像是王冰冰谷爱凌这种公众人物都逃不过黄谣羞辱,普通女性就更不能了。
去年那个被高中男同学造黄谣的女大学生大家还有印象吗?
这个时代确实是个进步的时代,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和古代没什么不同:给女性造黄谣的成本实在太低了。
几张私生活照片再加上一些色情影像里的截图,就能“毁掉”一个女生的名誉
可是女生呢?
她们大多数为了所谓的好名声选择忍下来,极少数能做到上图女孩那样整理资料然后去警局备案。
当今女性承受的污名化,和古代女性其实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只不过我们有方式,有渠道,有手段去维护利益,但本质上都在背负历史遗留下来的“女性贞操”理论。
现代文明最显著的优点之一就是给了女性放大自身优势的机会。
女性不再只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可以是科学家,是演员,是作者,是诺贝尔奖得主。
优秀不再是男性专属,可为什么在面对女性时,我们依然无法弃最表面的女性特征于不顾?
羊以黄多多为例。
如果在某平台搜索她的名字,词条基本都是
她晒瑜伽,人们说她穿着暴露;她晒做饭,人们说她胸太大不知羞;她晒烘焙,人们说她不该露腰。
从出名到现在,黄多多一直在受人审视。
儿时被夸是因为乖巧懂事,青春期被骂是因为打扮“成熟”。
这不就是中国从古至今对于女性的道德评判吗——
贤良淑德是美,性感招摇是罪。
黄多多只是长大了,不是道德犯。
但在很多国人眼中,她就是一个性感“坏”女孩,所以黄谣来得如此理所当然
而在今天的热搜榜上,一个因染了粉色头发而被造谣成“小姐”的女生自杀了。
社会对女性的恶意,最终还是女性自己承担。
所以为什么羊认为妲己被证清白如此重要?
因为她就是世代思想下被污名化的女性典型。
周礼和儒学是文化遗产,但其中对女性人格的压抑以及对贞操观的重视,让多少女性承受了这套价值体系带来的附加伤害?
拒绝污名化,从妲己开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