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江西手机报赣州讯(钟兆林、游德福、李子牧)在赣县的土地上,采茶戏的旋律宛如山间潺潺溪流,蜿蜒在岁月的每一处角落。对于56岁的杨菊英而言,这旋律早已融入她的生命,成为她灵魂深处解不开的“千千结”。
1969年2月2日,在赣县区储潭镇高枧村,一声清脆的啼哭打破了清晨的静谧,杨菊英降临到这个充满采茶戏韵味的世界。她在父亲的影响下,正式踏入了采茶戏的奇妙世界。“杨菊英”这个艺名,就像是她开启采茶戏大门的钥匙,自此,她与这门艺术紧紧相连。
学艺之路布满荆棘,每一步都饱含艰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老话在杨菊英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场戏的台词都像一座小山,需要她用心去翻越;每个角色的动作都如同复杂的密码,等待她去破解。为了记住大量的台词,她常常在干完农活的间隙,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而对于那些标准又复杂的动作,她只能通过无数次地重复练习来掌握。
1984年5月,15岁的杨菊英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父亲带着她,怀着满满的诚意,向储潭镇著名的赣南采茶名角老艺人曾石头(曾昭岑)下了拜师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不断积累经验,表演技艺也越来越精湛。尽管杨菊英只有初小文化程度,但她对采茶戏的热爱,让她拥有了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赣南传统采茶戏的118套传统剧目,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每一个剧情、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冲突,她都能倒背如流。
1994年3月,她和原来的老艺人、老师傅们一起把“赣南传统采茶戏”与于都县的半班、宁都县的采茶戏三种不同地域特色的剧种进行大胆融合、创新、改编,成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赣南采茶戏”,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为采茶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采茶戏,杨菊英带着她的团队不辞辛劳地流转在各个乡村、城镇、景区、工矿、社区、山旮旯……他们的演出场地有时是简陋的露天戏台,有时是狭窄的村里广场,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全力以赴。杨菊英还肩负起了传承之责,培养下一代的重任。45年来,她用心培养出了李玉英、杨华英、封永泉、刘美英、彭九香、罗富辉、陈志明等16位优秀的男女徒弟,她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从最基本的台步、手势,到复杂的情感表达等,她都耐心指导。
在杨菊英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赣南传统采茶戏。年轻人被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所吸引,纷纷加入传承的队伍中来。曾经面临困境的采茶戏,如今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4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