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科技创新
创新引领支撑气象现代化建设
2022年,全国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持续优化,科技开放融合创新局面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动力活力明显增强,科研业务融合成效更加凸显,创新引领支撑气象现代化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
筹谋长远,牢牢把握《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的气象是科技型事业和构建科技领先的现代气象体系首要定位。这一年,中国气象局联合科技部、中科院印发《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系统谋划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年”行动,瞄准难点堵点精准发力。
改革步履不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气象项目拓面提质,气象联合基金强化业务目标导向,体量实现倍增,首次设立以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为目标的“揭榜挂帅”项目并发布首批18项榜单,首次面向气象行业开展“十三五”以来气象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这一年,气象部门实施气象科技“三评”改革,促进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增效。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成立,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探索新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之路越走越宽。
攻坚不畏难。冬奥赛场,冬奥气象“多要素、三维、秒级”立体监测网络和“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技术体系构建起来;基于综合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成功支持2022年6月冰雹和雷暴大风、7月龙卷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过程预报预警;第一代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为气候变化预估等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国产快速辐射传输模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数值预报业务中实现业务应用……一批成果有力支撑气象核心业务。(赵晓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