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评价历史上三个战略纵深最大的国家,我认为排在前三位的应该是俄罗斯、美国、中国。有趣的是,这三个国家的战略纵深大,他们所依凭的都不一样。那么,这三个国家各自所依凭的,分别是什么呢?
(苏德战争)
第三位,俄罗斯。
俄罗斯战略纵深所依凭的,是俄罗斯广阔的地域。
俄罗斯到目前为止,其疆域面积,依然是排在世界第一的。俄罗斯帝国从崛起那天开始,就通过不断扩张,获得了世界上最广阔的领土,横贯欧亚大陆。如果当年俄罗斯不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那么俄罗斯将横贯欧亚美大陆。
俄罗斯不但有广阔的地域,还有非常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些恶劣的气候条件,也是俄罗斯赖以生存和做大的强大力量。
欧洲历史上曾出现过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个强悍的大帝。这两个强悍大帝都曾经对俄罗斯发起过强力冲击,但是他们最终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也主要是败给了俄罗斯广阔的地域,和恶劣的气候。
比如在苏德战争中,前苏联每次大战,死伤的人数基本上都比德国多。尤其是前苏联的战神朱可夫指挥的战斗,更是如此。但是,前苏联并没有被强大的德军吞并。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后,最终反败为胜。前苏联取胜最倚重的地方,就是他们宽广的地域和恶劣的气候。
日本在二战中,也试图进攻前苏联。不过他们仅仅在诺门罕战役中就被打败了。其实,就算日本打胜了诺门罕战役,他们未必有什么好的发展。他们想要穿过宽阔的气候恶劣的西伯利亚,打到莫斯科,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德国在二战中,能够打到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些大城市。但是就算他们打下了这些城市,未必就能够征服前苏联,因为前苏联的疆域实在太宽广了。
可见,广阔的地域和恶劣的气候,确实是俄罗斯不可战胜的战略依凭。
(“9·11”事件资料照)
第二名,美国。
美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军事强国,世界上别的国家,很难攻到美国的本土。就算世界上现在有很多远程导弹,能够覆盖美国本土全境,但是美国高超的拦截技术,也能基本确保本土不会受到太大的攻击。拉登当年曾经制造“9·11”事件,但是这只不过是一场自杀性的行动,而且只是一场局部的行动。
为什么世界上别的国家很难攻到美国本土呢了?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处在特殊的位置上。美国所处的北美洲,和欧洲、亚洲隔得非常远,欧洲、亚洲的强国,就算想攻击美国,也很难打到美国那里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在美国的本土上引起战火,这与他们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当然了,美国之所以战略纵深很大,根本的原因,还不在于他们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在于他们在全世界的战略布防。美国的战略力量,已经布防到了全世界。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当美国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他们的这些军事基地,就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缓冲带。美国在亚太地区布置了多个岛链,这些岛链其实就是美国有意制造的战略纵深。
全世界都成了美国的战略缓冲带,可见美国的战略纵深有多大。
(入侵的蒙古人)
第一名,中国。
在战略纵深上,俄罗斯所依凭的主要是宽阔的地域,美国所依凭的主要是在全世界的军事布防,那么,中国所依凭的是什么呢?
中国是历史上从古至今,唯一没有历史断层的国家。虽然俄罗斯和美国自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很强大,但是他们国家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并没有经历过太多大浪淘沙的历史检验。而中国已经有了5000年的文明史,在这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国饱受侵略,但是从来没有被真正打败过。
历史上中国曾经遭受过多次来自外族的入侵,有一些入侵,甚至遍及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的入侵,同时也包括日本人的入侵。不过,他们都没能真正吞并中国。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的入侵,不但没能吞并中国,他们还被同化,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在历史上从未被彻底征服过的国家,它的战略纵深,肯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那么,中国所依凭的战略纵深是什么呢?当然了,我们也有宽阔的地域,以及中国在历史上和周边国家所建立的,促成地域稳定的朝贡体系。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中国最主要的战略纵深,是团结,是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强大意志。
古人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古人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古人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最强大的地方恰好在于“人和”。
每次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就算中国内部打成一团,他们依然能够放下各自的成见,团结一心,共同御敌。所以中华民族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最坚不可摧的民族,也成了战略纵深最大的民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18: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