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节水又增粮 小麦种植尽显“科技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10 08: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节水又增粮 小麦种植尽显“科技范”

——我省创新推广小麦浅埋滴灌新技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在金塔县东坝镇申家河湾小麦示范点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新发芽的麦苗正娇羞吐绿、陆续出苗。与普通大田种植的小麦不同,这些绿葱葱的小麦苗在生发之前,就被众多“新科技”所环绕,它们正是通过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育出的“节水增粮”小麦种植新模式。

为夯实全省粮食安全的农业用水保障,落实促进高水效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甘肃省农业农村部门经过不断创新和尝试,开辟了“节水增粮”的新路径。

所谓的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充分集成利用节水节肥的最新技术,通过前茬种麦、后茬种菜或饲草的复种模式,提高农田利用效率的技术模式。不仅能稳粮增产,还能提升土地种植效益;既解决了“粮菜争地”的矛盾,又破解了基本农田主要种粮、高标准农田全部种粮、务农增收困难等问题。

近年来,甘肃积极探索创新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后茬复种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三节”“三抗”和“三增”。即,节水节肥节种子、抗寒抗旱抗倒伏、增产增收增效益的明显效果,可实现缺水地区农业种植“一地两茬三保”的质效提升。

2024年,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提前谋划抢开局,抓实技术指导促提升,在河西灌区推广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小麦35万亩。其中,石羊河流域的永昌县、金川区、凉州区、民勤县共推广25万亩,为河西灌区特别是石羊河流域化解用水矛盾、巩固治理成效,全面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水平。

“耕好沃土良田,妙技‘粮’方当先。这项全新的种植技术模式,将为全省小麦种植‘滴’造出丰收田,‘灌’筑出增产路。”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郭世乾指着眼前长势正旺的麦田说,随着小麦陆续发芽,省耕地保护总站专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河西灌区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的田间地头,对小麦苗情现场“把脉会诊”,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据介绍,甘肃省大力推广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增粮的同时,保障了粮食高效生产,也显著提高了水肥资源效率,可实现稳粮与节水“双赢”,为小麦稳产增收创新了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 。“目前是小麦出苗的关键期,要结合土壤墒情、苗情状况,及时跟进水肥管理,做好小麦病虫害的综合监测预防,加强田间科学指导,全力打好小麦节水增粮和单产提升硬仗。”郭世乾一边查看麦苗长势一边对金塔县农技中心负责人反复叮嘱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12: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北保定:高标准农田镶满智慧“芯”
...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孙维福地埋伸缩式喷灌、智控微喷等节水灌溉设施“水”力全开,让成方连片的小麦精准“痛饮”着返青水。近日,在河北保定市望都高优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里,
2024-04-02 06:19:00
...妥的天津市高产田。杨秀在地头里算起了账:“节肥30%、节水40%、增产20%,价格按一斤一块四、五算,手拿把掐几十万元入账。”于是杨秀还想种地。2022年10月,他被选中参加
2023-02-04 05:24:00
漫灌改滴灌 一起算算节水账
...’,现在水肥一体化,分阶段按需施肥、精准调控,实现节水增粮,这就是科技种田。”李建锋说。站在这块试验田边,石家庄鑫农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建良告诉记者,这里的深埋滴灌工程设施,
2024-05-21 07:10:00
肥城市安驾庄镇:做好农业“用水文章”实现节水增收“双赢”
...科技把握水利命脉。近年来,肥城市安驾庄镇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疏通田间地头“毛细血管”,推进农业“细水长流”。利用滴灌管道系统供水(穆姝琪
2025-03-04 11:42:00
小麦节水、节肥、减药,农机手帮忙
...水更少、用药更少。“我一共种植了2600亩小麦,选择了节水又高产的品种,小麦整个生长期只需要浇3次水,比普通品种少1次。”刘军说,不仅浇水次数少,每次用水量还在下降,这主要得
2023-06-11 16:22:00
静宁:科技种田 稳产保丰收
...生长。”县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王琳说。在司桥乡千亩黑小麦种植基地,绿油油的麦苗铺满农田。一套绿色能源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非常显眼,它不仅能够远程控制抽水灌溉,还能通过压力系统
2023-05-06 00:19:00
一块地里“两片田” 套种增产又增收
...是我们创新推广的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种植高效节水绿色栽培模式,该种植模式采用‘9+4’模式种植,即9行小麦加4行玉米,总带宽3.4米,其中小麦带宽1.7米,玉米带宽1.
2024-05-27 05:17:00
麦田上画出“五线谱”
...,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既能提高劳动效率,又能节水节肥、抗旱保收,深受种粮户推崇,带来一系列新突破。李双学今年流转了1200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
2024-04-22 02:18:00
河北拧紧农业用水“水龙头”
...实,麦粒饱满,收成应该还不错。我种地不用大水漫灌,节水灌溉也能高产。”这是合作社负责人曹巴特总结的经验:省水省肥省工又能增收,正是应用了浅埋滴灌技术。他说,浅埋滴灌技术实现了
2024-06-05 08:3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花粉过敏增多,如何看待城市绿化“成长的烦恼”?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这几年春天,感觉身边花粉过敏的人多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解决?——人民网网友13****7借着这位网友的问题
2025-04-21 09:53:00
直播预告:“大脑杀手”脑胶质瘤会“伪装”! 专家带你读懂它
本文转自:人民网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为传播科学防癌治癌理念,增强公众的防癌抗癌意识,“人民好医生”客户端推出专场系列科普直播
2025-04-21 10:21:00
从就诊到去世不到10分钟—急性会厌炎为何如此迅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佳霖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近日,“女生喉咙痛从就诊到去世仅10分钟”的话题冲上热搜。记者了解到,导致这名26岁女孩仅10分钟就窒息离世的罪魁祸首名叫急性会厌炎
2025-04-21 10:26:00
于金明:多维度创新 构建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本文转自:人民网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对话院长》栏目时提到
2025-04-21 10:41:00
高校应对大学生肥胖频出减脂绝学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关口。对此,我国今年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2025-04-21 10:59:00
母鸡不产蛋、产蛋少怎么回事?怎样做才能让母鸡多产蛋?
很多养殖户都会遇到母鸡产蛋少或者产蛋高峰期短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养殖效益。那么,母鸡产蛋少或者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是什么呢
2025-04-21 11:01:00
【中科御方】夜班族生物钟紊乱:中医调养全攻略
夜班族常常面临生物钟紊乱的困扰,白天昏昏欲睡,夜晚却难以入眠。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为您提供一份中医调养全攻略,帮助您调整生物钟
2025-04-21 11:02:00
母鸡下的蛋是软皮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喂什么才能
在养鸡的日常中,不少养殖户都会遇到母鸡产软皮蛋的情况。看着本该坚硬的蛋壳变得软软的,不仅鸡蛋容易破损,还让人担心母鸡的健康状况
2025-04-21 11:02:00
养殖难题:母鸡产软皮蛋怎么回事?怎样改善蛋壳的质量?
养鸡人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软蛋,软蛋的厚度要比正常蛋薄,轻轻撞碰或蛋压蛋都会导致破损,从而给养鸡人带来损失,那么鸡下软壳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5-04-21 11:02:00
【中科御方】雾霾天清肺食谱:萝卜 + 百合润肺汤
在雾霾频繁的日子里,我们的肺部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今天,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就为大家带来一道简单又实用的清肺食谱——萝卜+百合润肺汤
2025-04-21 11:03:00
引起鹅产蛋量低的因素是什么?和饲料有关系吗?怎样做才能提高?
鹅得产蛋率是衡量鹅蛋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然而,在饲养过程中,养殖户们常常会遇到鹅产蛋率下降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详细讲解导致鹅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2025-04-21 11:03:00
【中科御方】山药健脾养胃,家常做法全家受益
在日常饮食中,想要健脾养胃,山药是不可多得的食材。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2025-04-21 11:04:00
【中科御方】多眨眼,保护眼睛又养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眼睛时刻面临着各种挑战。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等电子设备,眼睛很容易出现干涩、疲劳等不适症状
2025-04-21 11:05:00
【中科御方】伸个懒腰竟有这么多好处,你知道吗?
在忙碌的生活中,伸懒腰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动作,可你知道吗,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竟藏着诸多好处。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表明
2025-04-21 11:05:00
宣城郎溪:机械化插秧赋能再生稻生产 跑出增产“加速度”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走进位于郎溪县梅渚镇的阳力农作物家庭种植农场,育秧大棚内,满目葱茏的再生稻秧苗长得齐齐整整
2025-04-21 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