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博物馆和观众实现“双向奔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3-11 11:43: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李群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江苏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更肩负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使命。把博物馆建设得更完善、更成体系,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就要不断加强博物馆与市民深度接触。在江苏,夏季“博物馆奇妙夜”夜夜都奇妙,冬季沉浸式体验非遗项目、文创市集,样样都精彩;儿童在“拳”力以赴地挥洒颜料与练习拳击中完成概念版画的创作,愉悦身心,酣畅淋漓;南京博物院的芙蓉石蟠螭耳炉冰箱贴……人们在互动中让文物“动”了起来。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但它们从来不是静止的。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幅幅珍贵字画,不仅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也跃动着一个民族的根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博物馆作为承载、传播文化历史的主要平台和工具,成为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今天,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上实现了深度的融合,让观众不仅能在方寸之间遇见浩瀚无垠的历史,更能走向光彩夺目的未来。

博物馆是国家的博物馆,也是人民的博物馆,理应在收藏展示方面坚持最高标准,体现国家高度;在观众服务方面坚持最高标准,体现人文温度。当前,许多博物馆主动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开发文创产品,借助科技手段开发手机应用、线上展览,推动数字化保护。博物馆里的文物从此“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跟观众产生更多联结,激发着人们参与文化保护、文化建设的热情。

当下逛博物馆正在向沉浸式参观和深度学习转变,“博物致知”,一个博物馆就像一所大学校,为青少年提供优质、良好的参观体验和参观服务,发挥好文化育人功能。事实上,一次博物馆之旅,就相当于穿梭一次历史长河。当孩子们围观陶器,辨识上面刻画的“日”“月”“山”形符号,并热烈讨论汉字的雏形及起源时,我们能清晰感受到油然而生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去博物馆研学,领略历史的辉煌灿烂,在一次次动手制作、一场场参观体验、一项项调研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进了青少年心田,博物馆真正成为“行走的课堂”,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止尽的探索。

方寸之间览千年。我们触摸过往、感知历史,将所有苦难与荣耀、沉重与激情积聚成阔步前行的文化自信,意气风发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1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5·18国际博物馆日|省博 省民博与观众“双向奔赴”
...开展主题研学、专家团队现场鉴定100件藏品……5·18国际博物馆日|省博 省民博与观众“双向奔赴”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雪莹“知来处,明去处”,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
2024-05-19 07:02:00
...员 王红妮7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策划云展览、云直播、云教
2024-07-04 19:28:00
吉林这家博物馆,央视也关注!
1月18日,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新馆盛大开馆后,一直备受关注。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以《揭秘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强化科普功能 与观众“双向奔赴”》为题,报道了吉林
2025-03-16 22:36:00
马萧林委员:“到博物馆打卡”蔚然成风 公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热点现象,展现新时代文艺脉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博物馆里体验文化年,沉浸式观展与文物“亲密接触”,欣赏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
2024-03-04 16:39:00
这个国庆假期,河南省各地博物馆人气爆棚
这个国庆假期,珍宝荟萃的博物馆、承载文明的古迹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大家欣赏文物、感悟历史,实地探寻华夏文明,现场感受中原文化。记者近日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在2
2024-10-10 19:33:00
王春法代表:办好展览、做好服务、讲好故事 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验”“国博必看展览汇总”……社交平台上,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的各种预约“攻略”、参观体会、“打卡”心得总是能引发网友共鸣。这既是国博人气居高不下的一个缩影,也是近年来全国“博
2024-03-06 14:59:00
...深圳香港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2022年6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同年7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起,深圳人又多了一个观展、学习、溜娃的好去处。深圳市民、科技工作者张
2024-04-21 02:38:00
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会选择在周一闭馆,周一成为不成文的博物馆“闭馆日”。最近,这一惯例被打破:江苏淮安市博物馆发布公告,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业内人士介绍,
2025-02-28 08:29:00
筝鸣时评丨博物馆“延时迎客”,打造文化的消暑盛宴!
(图源:潍坊市博物馆)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热门选择。随着暑期到来,潍坊市文博场馆游客暴增,“博物馆热”
2024-07-20 18:0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