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科技创新构建“机械化+智慧大脑”施工管理模式
宁会隧道开创新“打”法
母佳林摄
项目部加紧施工作业,争取早日完成目标任务。
本报讯(比补衣打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比木日洛)5月22日,记者从宜攀高速宁攀段ZCB1-7宁会隧道项目办获悉,目前,该隧道累计完成7.85公里,剩余2.45公里正有序推进,预计2025年7月实现贯通、9月底全面建成。
总投资10.4亿元的宁会隧道由蜀道集团四川路桥承建,是宜攀高速全线最长的隧道,全长10.3公里,最大埋深约870米,有两座深大通风竖井,其中1#竖井井深508米,2#竖井井深402米。建成后,宁南至会东车程将由3小时缩减到1小时。
“通过科研创新赋能,我们构建了超特长隧道绿色智能建造体系,通过钻爆法施工多次,单月掘进突破200米,达到国内同类隧道施工领先水平。”宁会隧道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安全副总监罗鑫介绍,隧道围岩地质主要由砂岩、白云岩、灰岩构成,均为Ⅳ、Ⅴ级围岩,为确保安全高效完成隧道施工任务,项目部开创了“机械配套+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数字管控交互式”隧道施工工艺,提高了隧道挖掘安全、速度与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大力推进隧道智能建造进程,引进全电脑版三臂凿岩台车、多功能智能拱架安装台车、智能化浇筑二衬台车等智能化先进设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人员(隧道单洞)由传统的62人缩减至29人、降低了53%,隧道Ⅳ、Ⅴ级围岩单循环施工由16小时缩至12小时,真正做到“减员增效”。
同时,项目部直面施工绿色低碳转型新需求,在行业中率先使用电动装载机、电动挖机、电动罐车、电动运渣车、智能变频风机等绿色低碳设备,实现隧道全工序机械化低碳施工,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电动工程机械运营模式,推动隧道由传统施工迈向全电动化施工,加快基建施工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步伐,努力实现绿色转型、节能减碳目标。
此外,项目部还探索“党建+创新”融合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从新型施工技术、科技创新中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党建、安全及生产同频共振。通过科研攻关,项目获得综合配套省级工法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QC活动2项,发表省级论文11篇,以科技创新助推项目全速推进。
“我们打破隧道管理过程中信息‘孤岛’,形成‘机械化+智慧大脑’施工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平台减负增效。”罗鑫说,宁会隧道采用川交隧道公司自主研发的“川隧智慧公路建设平台”,助力人员——机械——物料——工艺实时高效协同决策,实现了隧道施工工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施工节能、工序衔接等一体化实时管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现场管理和决策依据。
下一步,宁会隧道项目部将以数字智能技术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隧道从“数智低碳”向“减人减碳”再向“无人无碳”发展,在隧道专业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造“蜀道川隧、造福社会”名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