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人民心中的木麻黄
李越
漫山遍野的木麻黄已经在东山岛扎根近半个世纪,它们伫立在流动的沙丘之上,将脚下原本的荒漠变成坚实的土地,将东山这座荒岛变成了绿洲,“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些木麻黄,就是东山人民在老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根治沙害的见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干部谷文昌同志逝世40周年。作家徐富敏倾情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谷文昌:人民至上》,近日该书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40年来,谷文昌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从一位默默做事的县委书记,到闻名全国的最美奋斗者,他在平凡的基层领导岗位上所表现出的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谷文昌出生于南太行山东麓的河南林州。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渡海解放福建东山,之后留在那里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东山原有3.5万多亩荒漠沙滩,森林覆盖率仅为0.12%,一年里6级以上大风天多达150多天,狂风肆虐时,飞沙常常侵袭村庄,当地人生活困苦不堪。谷文昌扎根东山县后,真正做到了人民至上。他亲自带领人民治风沙、修海堤,用愚公移山般的壮举艰苦奋斗14年,彻底改变了东山岛穷山恶水的旧貌。如今,东山岛森林覆盖率达36%,绿化程度更是高达96%以上。对于谷文昌的功绩,东山人感念在心,每逢春节、清明,当地老百姓都会自发地纪念他,甚至流传下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
自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徐富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报告文学。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多为太
行山儿女中的先进典型,烙印着鲜
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此次创作《谷文昌:人民至上》,徐富敏的目光首次跟随太行山走出的好儿女谷文昌来到了遥远的福建省东山县,这既打破了他惯有的地域视角,也为作家笔下的太行山先进人物谱系增添一抹新彩,延续了作家明确、坚定的创作方向。作为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谷文昌:人民至上》结合了新闻报道和小说的特点,在真实反映社会人物、事件的同时,还展现出极强的文学艺术性。书中大量运用对话描写、环境描写,生动且全方位地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和逼真的动态场景,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以先进人物为创作对象的报告文学作品,通常以宣传为目的,大都以歌颂和赞美为主,不免给人说教之感,读来略显枯燥。徐富敏显然在尽力规避这一问题,为了使得情节更加富有张力,他在创作时“始终把谷文昌放到尖锐的、严峻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从千百年来面对自然无能为力,任由风沙肆虐,到“向风沙宣战”,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畏勇气治沙造林。从面对让人望而生畏的滚滚怒涛到修筑堤坝,“把海岛变半岛”,天堑变通途。谷文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他的带领下,东山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历史。此外,作品还将谷文昌置于具体工作、生活的矛盾冲突当中,将这位党员干部表现得有血有肉、有强大的理想信念。
《谷文昌:人民至上》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以谷文昌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生”这一宏大的社会主题。谷文昌就像扎根在东山岛上的木麻黄,不仅是改变旧时代的标志,更是指引新时代的航标,他身上闪耀着的共产主义光辉,将指引我们携手奋发,共创美好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9 13: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