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贵州商学院紧跟政策导向,紧扣商业变革,紧贴行业需求,以“商”为中心,在“新”上下功夫,在“用”上见成效,凸显“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进、与行业企业发展共赢”的办学特色,坚定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根植本土文化,立足区域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思路。在文化与艺术传媒学院的专业支撑下,学校于2019年成立文化与艺术教育中心,占地面积约1360平方米,设置有工艺实验室、工作室共17间,融美育教育、红色教育、文创产业转化3个功能版块于一体,全面落实学校“1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文化育人工程,充分发挥学校美育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校美育建设明确目标。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工作是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根铸魂的重要方式与举措。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学校美育建设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特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在美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迈向新征程的伟大时代,贵州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踏石留印的决心全力夯实学校美育建设。
搭建美育教育实践平台,实现美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驾齐驱。文化与艺术教育中心建有版画工艺实验室3间、设计实验室3间以及染艺、陶艺、漆艺等工艺实验室各1间,主要承担学校美育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以陶艺、漆艺、木工、染艺等实验类课程为主导,推进主题性艺术创作推广活动。中心成立至今3年,共开美育课程141门次,覆盖学生6783人次。同时,中心还承担了文化与艺术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管理等3个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3间设计实验室具备较为完整的图形设计、图像采集、图形输出、出图制作等使用功能,兼具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依托文化与艺术教育中心,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促进其专业能力提升与个性发展。运用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经过3年努力建设,师生作品在全国、全省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奖项200余项,取得了一定成效。

红七军板寨会师旧址
学校发挥全方位资源优势,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艺术教育中心长期陈列展出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浓厚的艺术氛围,通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传承贵州民族文化,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学校在美育建设中紧扣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传播与民族贵州商学院融美育教育、红色教育、文创产业转化三个功能版块于一体,全力推进文化育人工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浓厚的艺术氛围,通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62文化产业化转化纳入美育工作范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积极开展与学校实践基地、贵州文创企业、民族村寨非遗传承工坊等联营共建活动。学校与贵州影像力公司合作共建夏君辉影像工作室,与贵州省级手工扶贫企业花田禾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主要研究以当代设计结合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的文创产业的转化。其中,花田禾美团队带领本校同学一起深入走访了近20个民族村寨,参与村寨妇女手工艺培训,进行手工艺术品和当代消费品的设计转化,数十款成熟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走向全国市场。在真实的村寨田野与商业环境中帮助学生把握民族文创与民族文旅发展的内在意识与操作经验,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在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学校作为美育的主阵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贵州商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思想和价值两个引领,推进队伍建设、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大工程”的工作路径,将美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中设置2学分32学时的艺术与美育课程模块。
发扬贵州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贵州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艺术教育中心成立红色题材创作工作室,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基础,充分发挥红色题材艺术创作与贵州经典红色题材艺术作品讲解、展示的功能,秉持传承红色基因、传递正能量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类美育活动,加深全校师生对红色主体艺术创作的认知与理解。在艺术创作中,立足时代,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通过艺术作品,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红色题材创作工作室积极组织学校师生进行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工作室教师的多件艺术作品入选由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1921—2021‘号角与征程’首届贵州省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以及优秀奖2件、入选作品3件。
红色题材创作工作室教师先后在中天美术馆举办由贵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省教育厅主办、贵州省美术家协会承办、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协办的“贵州省高校美术名师推介展”作品展,其中,有多件红色题材作品展出。工作室教师创作的主题宣传画《建党百年·致敬中国航天人》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强红色教育功能版块的建设,提升红色题材创作工作室在专业建设、学校美育中的功能,充分展现师生富有活力与创新意识的艺术创作状态,用优秀的红色主题美术作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夯实美育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是推进“面向人人”的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正如《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对于同学们而言,这些能力不仅能用在艺术创作上,也可以用在其他学科的知识生产与创新之中,更能用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其中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美育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贵州商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全力夯实美育教育建设,全面发挥文化与艺术教育中心的美育载体作用,继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教育举措,为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进。
(作者:张思思 高玉金 作者单位_贵州商学院)
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第50期
海报制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阮丹
一审/刘跃
二审/郎艳林
三审/吴文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