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做好海洋知识文化的传播(文艺创作谈)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26 03:5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灿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26日 第 07 版)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福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和海洋文化发祥地之一。今年6月,东南卫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全面启动“海洋时代,中华情怀”的频道定位,陆续打造了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节目,其中包括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推出的首档海洋文化类知识交互节目《海洋公开课》。

节目采用“电视公开课”的表现形式,结合AR、XR等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嘉宾讲演、趣味试验、海上课堂等多重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探索神秘浩瀚的蓝色宝藏——海洋。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面向全年龄层观众的海洋通识教育节目,通俗易懂地传播海洋文化,推广海洋教育,让国民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为了保证节目在海洋科学知识上的严谨性,我们从福建出发,前往北京、上海、青岛、厦门等城市的各大海洋机构拜访众多科学家、学者,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戴民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蛟龙”号总指挥刘峰等海洋科学顶尖权威专家,对节目内容进行把关。他们从更高的视角审视海洋发展的问题,并带来各自领域的海洋知识分享,为节目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在与科学家们合作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几点:第一,他们在专业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对每一个名词、数据都准确把关。第二,他们对海洋都有着极大的热情,迫切地希望将海洋知识传递给大众。比如戴民汉院士研究的海洋碳循环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他努力地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的说法,让大众能够更好地接受。第三,科学家们把自己的人生和海洋非常紧密地结合起来,强烈希望有更多人投入到美好和伟大的海洋事业当中。他们的这些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海洋文化传播的决心。

节目中,在82岁高龄深潜1400余米的汪品先院士提到,想要了解仙境般的海洋还得深潜下去,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很难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和机会进入到深海。海洋知识有趣但不直观,我们尝试将大众对海洋的浪漫想象和严谨的海洋科学知识相结合,将生动的海洋影像与虚拟技术呈现的舞台效果相结合,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比如节目开场借助XR技术,在电视屏幕实现了从“一滴水”进入到“一片海”的场景跃迁;我们使用AR技术打造了一部深海观光电梯,中国首位深潜大洋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带领观众前往不同深度的海域,不同深度的海底生态、海洋生物都有了直观的展现。

除了海洋知识的普及,我们还希望通过节目传递出更多精神上的力量。今年世界海洋日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海洋环境已经是大众的共识,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举动可能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比如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相关的塑料制品是海洋垃圾最大的组成部分,每年有超过1400万吨塑料最终流入海洋,约有超过1500万海洋生物死于海洋塑料垃圾。我们将海洋环保志愿者李波20余年来拾取的40吨海洋垃圾转化为矿泉水瓶的阵列,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的表达给观众带去精神和情感上的触动,让更多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海洋。

当然,海洋知识的广袤与丰富无法用一期节目来承载,我们这次也舍弃了远洋运输、船舶建造、港口贸易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只是截取了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来填补海洋通识教育的空白。节目播出后,我们收到了来自指导机构、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观众等各方面的认可,深受鼓舞。大家共同的反馈是,像《海洋公开课》这样集中展现海洋知识的节目应该更早地出现。

将海洋通识教育落到实处,任重道远。做好海洋类节目已经成为东南卫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做好“海洋季风”日播节目的同时,还会阶段性推出重点的海洋类精品节目,让海洋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深化、更系统。

海洋孕育生命、连通世界、促进发展。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因此大众媒体更需要向国民阐释海洋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启迪新时代下的中国海权思维。在迈向海洋强国的新征程中,福建广电将更加深入全面地为人们描摹海洋文化图景,践行自身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主任、东南卫视总监,《海洋公开课》总导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声生不息·宝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早在策划这个节目时,我们就决定不仅要将它打造成一档高品质音乐综艺节目,更要打造成讲好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国
2023-07-14 08:4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网络视听行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推出更多增强人民
2022-12-19 05:02: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左 兴 时 冉《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27日 第 07 版)今天,短视频已成为大众视听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短视频创作者作为日益壮大的新职
2023-10-27 04:26:00
陆萱:让诗歌展现青春的心跳
...新媒体运营工作。“起初,我将各个栏目的内容、作者的创作谈、新作预告等素材一股脑都堆到了《青春》新媒体矩阵上,费了一些力气,反响却不尽如人意。”初遇挫折,她没有退缩,反而积极研
2025-04-25 07:56:00
美食引着游子回家(文艺创作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许纪霖《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1日 第 07 版)《我的美食向导》中,本文作者(左)和导演陈晓卿在一起。出品方供图陈晓卿导演的纪录片《
2024-03-01 04:02: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李 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08日 第 07 版)一个优秀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心骨”。随着时代发展,主持人的定位和功能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
2023-09-08 05:34:00
...方面的工作,并就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数字时代背景下油画创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就下一步油画艺委会对全国美展的创作引领和2024年的工作作了汇报。他认为,要协调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充分
2024-01-19 23:5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艳红《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2月15日 第 07 版)以“家”为情感语境和叙事抓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始终是国产影视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23-12-15 03:4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风吹半夏》在爱奇艺和浙江卫视、江苏卫视播出后,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热度,业内外对该剧品质给予了肯定。这部剧也实现了同步全球播出,在海外获得相关类别较高收视排
2023-02-17 04:5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
民警张野的 “逆龄成长记”
在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德胜街道,有个身影走到哪儿都被人热络地打招呼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喊“张妈”;老人们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叫“闺女”
2025-11-07 14:49:00
当满载大湾区调味品、家居建材的班列从佛山丹灶启程,3天直达南京、常州的物流新篇,不仅是粤苏两大经济强省的动线升级,更是中国顶尖经济体从“齐头并进”到“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解
2025-11-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