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0后“黎杨配”组合期待新气象。
文/每日财报张恒
2月10日,广西北部湾银行在中国货币网披露了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该行在公告中对2024年全年部分业绩经营指标进行了单独明细披露。
此次业绩是继2023年6月黎栋国接棒王能出任北部湾银行董事长一职之后所交出的首份完整年度“成绩单”,同时也是2024年9月份正式履新该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杨育智所面临的一场“大考”。
那么,“黎杨配”新组合搭档下,广西北部湾银行2024年整体业绩成色如何?
资产规模突破五千亿大关个人贷款增长暗藏隐忧
先来看资产规模,据北部湾银行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披露,截至2024年末,广西北部湾银行资产总额达5153.97亿元,较年初增加494.74亿元,增幅10.62%。同期负债总额为4776.07亿元,较年初增长了462.12亿元,增幅10.71%。可见,去年该行资产与负债增速整体保持一致。
事实上,早在2024年4月份北部湾银行就已对外宣布该行于2024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顺利跻身中型商业银行行列,这也是继桂林银行之后,广西又一家城商行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的城商行。
整体来看,在整个金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下,去年北部湾银行资产规模取得可观增长实属不易,这背后付出了诸多努力。
不过,如果我们拆分单个季度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该行资产规模出现了超50亿元的罕见缩水情况。
将全年资产数据进行拆分,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北部湾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5053.08亿元、5062.39亿元、5205.25亿元及5153.97亿元。
可以明显看到,在去年前三个季度当中,北部湾银行资产总量都保持着每个季度持续扩表增长态势,但到了第四季度,该行资产总额却出现了“滑坡”,三个月里减少了51.28亿元。
由于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并未披露资产结构详尽信息,我们无法得知何种因素导致了2024年第四季度资产规模缩表。但结合此前的资产情况,《每日财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北部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下降导致。
这样的分析也有一定的依据可寻。在个人贷款方面,北部湾银行在区域内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不仅践行基于客户分层分群经营理念,建立消费贷差异化定价机制,满足高净值及潜力客户个性化需求。而且在个人住房业务上,北部湾银行还积极落实住房按揭贷款相关政策要求,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并创新“带押过户”服务模式。
然而,自2023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低位运行、房地产市场低迷、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以及提前还款热度持续等因素影响,北部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有所下降,导致个人贷款规模收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部湾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合计680.1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9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426.6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6.76%。
进入到2024年,这种情况依旧存在,根据北部湾银行此前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数据,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该行发放的个人贷款余额为658.47亿元,较年初减少了21.71亿元,占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重减少了2.83个百分点至23.8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和垫款为553亿元,较年初下降了3.71%,占比从上年末的22.56%减少了2.5个百分点至20.06%。
对此,联合资信对北部湾银行出具的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中也指出,北部湾银行积极拓展客户群,优化升级业务产品和流程,储蓄存款实现较快增长,银行卡业务和理财业务稳定发展;但受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下降影响,个人贷款规模有所收缩,个人信贷业务面临一定转型压力,需时刻关注该业务未来发展情况。
利息净收入“原地踏步”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再来看业内关心的营利指标,在此次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北部湾银行并未公开营业收入数据,只是披露了占据营收“大头”的利息净收入和扣除各种销售折扣、折让后的营业净收入指标。
数据显示,2024年北部湾银行全年取得的利息净收入达67.53亿元,同比增长了0.27%;营业净收入为101.22亿元,同比增长了4.36%。
据悉,北部湾银行利息收入是以贷款利息收入和投资类资产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为主,利息支出主要由存款利息支出和市场融入资金利息支出构成,利息净收入为该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可以看到,作为扛起北部湾银行营收增长“主力军”大旗的利息净收入指标,去年并没有实现过多增长,与2023年的67.35亿元基本相差无几。而作为鲜明对比,要知道在2023年之时,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增长以及资产结构的优化,该行利息净收入保持高增长态势,全年因业务规模调整导致利息净收入足足增加了5.57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9.02%。
这显示出在受规模及利率变动因素的影响下,2024年北部湾银行利息净收入规模增长并不及预期。拉长周期来看,则更加明显,如下图所示,虽然自2018年以来,该行利息净收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如今增速已远不及此前,已从2018年的58.73%高速增长,一步步滑落至2022年的仅为个位数的1.58%,到2023年增速虽有所提升,但至2024年,则是降为连个位数都没到。
净利润方面,2024年1-12月该行实现净利润31.67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上半年净利润达15.84亿元,同比增幅5.1%;下半年为15.83亿元,同比增长约13%。
不难发现,2024年下半年该行净利润增速要远高于上半年,得益于此,北部湾银行全年净利润有所上升,但考虑到其资产利润率的下降,以及成本收入比的“抬头”,这会对其盈利增长可持续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未来需持续关注盈利能力变动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北部湾银行资产利润率为0.65%,同比下降2个基点;成本收入比达30.75%,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88个基点,体现其成本端刚性,这也是对利润端造成侵蚀的一方面原因。
资产质量方面,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叠加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北部湾银行部分客户经营情况面临一定冲击,在信贷投放规模较快增长的同时,其不良贷款规模亦有所增长,信用风险管理压力上升。
截至去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0.3亿元、1.42%,分别较上年末增加3.81亿元、压降1个基点,虽不良率有所回落,但相较于2022年仍处于相对高位。
从风险抵御能力和资本水平来看,截止2024年末,其拨备覆盖率为208.82%,较上年提升28.99个百分点,整体处于较充足水平;同期一级资本充足率和和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分别降至了10.97%、12.72%,同比分别缩减了27BP、74BP。资本充足水平的下降,可能与该行较快的扩表以及利润留存无法保持同步有关,不过目前该水平仍与监管红线有一定距离,也预示着后续有进一步扩表的空间。
70后“黎杨配”组合能期待更多新气象
2024年“考卷”可谓喜忧参半,此前北部湾银行近两年经历了一二把手变动,形成了新管理层架构格局,70后“黎杨配”组合一度被市场看好。
资料显示,2023年8月,该行原董事长王能到龄退休,同月,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副行长黎栋国“接棒”成为北部湾银行董事长。随后,2024年6月,北部湾银行发布行长辞任公告称,原行长纪志顺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龄,向该行董事会提交辞呈且即日生效。同年9月份,杨育智正式获批成为北部湾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根据履历,黎栋国与杨育智的从业经历极为相似,同为“70后”且此前都出身于国有大行,拥有非常丰富的银行系统从业经验。两者在未进入到北部湾银行之前,黎栋国曾长期就职于广西农行系统,担任过农行广西区北海分行行长、广西区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南宁分行行长、广西区分行副行长等诸多核心要职。
而杨育智则是一直深耕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从基层一步步历练而后晋升至多个重要岗位,包括行长办公室副科长、广东国际大厦支行副行长、资金计划处副处长、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等。2011年5月,在担任中行广东省分行部门正职三年之后,杨育智首次被外放到汕头分行,前后四年时间,先后任行长、党委书记。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杨育智挂职广西贺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此后,他正式担任贺州市副市长、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2024年5月,杨育智拟任区直企业正职。
“一二把手”的最终落定,也标志着两者在北部湾银行形成新搭挡,当时被诸多业内人士所称赞,认为这种年龄相仿且基于相同大行金融机构展业经历,所建立起来的合作通常默契十足,有助于双方协同工作,增进配合效率,为日后该行内部经营管理战略的开展实施和落地执行提前扎稳基础。
只是,如今两者的强强联合并未能给北部湾银行经营质效带来实质性飞跃,2024年所交“考卷”喜忧参半,虽然规模指标实现较快扩表,且资产质量也有所改善,但受利率环境等因素影响,其盈利能力有些羸弱,可能接下来还需要黎栋国与杨育智腾出手来重点解决这一难题,值得我们期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1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