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次性收复六分之一国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11:07: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755年,清高宗乾隆登基20周年,乾隆想一展内心的抱负,决定出兵伊犁,一举荡平准噶尔。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勒藏多尔济畏惧清朝军队,在稍作抵抗之后,投降清朝。正在乾隆大喜过望时,准噶尔的另一位首领阿睦尔撒纳叛变,驻扎在伊犁的清军被围,清军著名将领班第以身殉国,清朝名臣鄂尔泰的长子鄂容安带兵突围未果,被逼自杀。这一消息让乾隆极度震惊,乾隆此时从京城派兵已经来不及,为了挽救局势,乾隆只能赌一把,派户部侍郎、参将乌雅·兆惠从乌里雅苏台带兵火速援救。

兆惠是户部笔帖式出身,从未独立领兵打过仗。他的任务是在后方筹备粮草,乾隆为何要安排兆惠去解围呢?因为当时离伊利最近的是定西将军永常,但永常听闻前方将士被围后,不去援助,反而下令撤退。事出紧急,乾隆无人可用,只有把兆惠顶上去,因为离伊犁最近的,只有兆惠负责押运粮草的兵马。兆惠接到命令后,一刻不敢耽搁,立即冲上前线,没想到的是,从来没独立带过兵的兆惠,竟然是一名军事天才,他力挽狂澜,击退叛军,解了伊犁之困。乾隆大喜,命兆惠统领伊犁清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兆惠收复了伊犁。然后转战天山北麓,收复了天山北麓的所有区域。

兆惠立此大功,乾隆十分欣喜,加封兆惠为一等伯爵,世袭罔替。实际上,在这次准噶尔之战前,乾隆在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中,就注意到了兆惠。当时兆惠仅仅是一个运粮官,但他犀利地发现了个别将领吃空饷的情况,上报乾隆,乾隆派军机大臣傅恒查实之后,严惩不法分子,兆惠因此被升为户部侍郎,得以入值军机处。

兆惠在准噶尔之战后,回部又爆发了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命雅尔哈善前去清剿,可惜雅尔哈善只会纸上谈兵,清军败退,乾隆又一次把兆惠推上前线。兆惠带领3000多精兵,在沙漠中急速行进1500里,到达黑水营。在这里,兆惠组织了著名的“黑水营之战”,兆惠仅有3000人,力战三个多月,最终取得胜利,平定叛乱。此战之后,兆惠被封为一等武毅谋勇公。

兆惠参加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指挥了两次准噶尔之战,逆转了大小和卓叛乱,他收复了天山南北约19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占了整个清朝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同时,也是现在中国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据《民族与法制报》刊登的《兆惠将军新疆平叛》一文中评价是:兆惠是中国有史以来,收复国土面积最多的一位将领。兆惠班师回朝时,乾隆在京城南郊举行迎接大礼,乾隆皇帝亲自为兆惠牵马,并且和兆惠并列入城。兆惠的画像被乾隆挂在中南海紫光阁第二位。

兆惠在抵抗外敌,收复国土方面的功绩卓著,按理说他应该和卫青、李靖、徐达等名将齐名。但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而兆惠又是满洲人,因此兆惠的功绩很少有人宣扬,他的名气也很小。实际上,兆惠收复新疆,比左宗棠的功劳更大。

兆惠59岁那年,被乾隆派到江南视察河工,疏通水道,在长期潮湿的环境中,兆惠旧伤复发,回京后病逝。乾隆亲自出席他的葬礼,赐太保,谥文襄。在葬礼上,乾隆把自己和令妃所生的九格格许配给了兆惠年仅8岁的儿子,也算是对这位功臣最大的肯定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大将兆惠收复失去千余年的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反独第一人
...兆惠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他最大的功绩是平定西域准噶尔、回部叛乱,一统天山南北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安史之乱后脱离中原王朝的西域失而复得。兆惠本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收复国
2023-04-15 08:47:00
乾隆登基之后,为何能够成功地平定准噶尔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准噶尔地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和政治重要性使其成为了历代帝王争夺的焦点。康熙和雍正两位伟大的清朝皇帝都曾努力平定准噶尔,但却未能取得彻底的成功。
2024-03-23 17:29:00
历史反独第一人兆惠,为华夏开边200万平方公里
...全武功”,其中含金量最高、战斗难度最难的莫过于平定准噶尔汗国的北疆战役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南疆战役。清军在这两场战役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将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以兆惠将军的
2023-02-02 17:54:00
名将阿桂的辉煌政治生涯与显赫家族背景
...从武,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里统率大军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准噶尔汗国、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及大小金川。同时多次屯田伊犁,实现西北经济和农业稳定发展,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重大功勋。他本
2024-01-13 21:22:00
清朝为何能留下将近一千万的国土面积
...康熙在位开始,就即刻与喀尔喀蒙古联合,三次出征讨伐准噶尔,最终才能统一了蒙古,为我们中国的领土增砖添瓦。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此举不论是先见之明,还是一心只为增添疆土也罢,都是非
2024-05-06 17:45:00
雍正时期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京城八旗子弟每家都出殡
...几乎是每家都戴孝出殡办丧事。这场战斗就是清朝与蒙古准噶尔汗国打得和通泊之战,下面就来说说和通泊之战为何会使得清朝全军覆没,雍正又是如何处理这场战斗的善后事务的。和通泊之战源于
2022-12-31 18:14:00
数十载熬来的高光时刻,失败却只需要两年
公元1755年,阿睦尔撒纳配合清军攻灭准噶尔汗国,大小和卓被释放。随后南疆白山派王公霍集斯(千万别将此人与小和卓霍集占弄混了)与大和卓波罗尼都联手除掉了黑山派和卓家族。白山派在准
2024-05-23 10:46:00
清朝史上唯一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
...目相安,认为他是可造之材,便将兆惠派遣到西域锻炼,准噶尔蒙古骑兵作战。准噶尔蒙古,明朝时期瓦剌的一个部落,是清朝的劲敌。为了平定准噶尔,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人花了八十年
2023-08-21 15:43:00
和通泊之战:清朝与准噶尔的决战
...在几千里的蒙古乌里雅苏台,送到了乾隆皇帝的手里,说准噶尔汗国的三个小头领向大清朝投降,乾隆立即兵发准噶尔。然而,满朝文武都发表了反对意见,因为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清军惨败于
2023-10-30 15: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