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冬季的清晨,山里的雾气还未散去。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侯家寨村的500多亩玉竹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村民侯元茂穿梭在“药丛”中,正忙着除草、施肥。“只要好好管护,过两年又是一茬收成!”侯元茂说。
据侯家寨村中药材项目负责人曾余良介绍,该项目属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之一,苏州市扶贫协作资金300万元,加上该县黑水镇中药材项目,共1000多亩。仅侯家寨村的中药材项目基地就覆盖晓景乡脱贫户1271户4717人,贫困户户均每年获得分红分配100元以上,各村集体合计每年获得积累37800元以上。
近日,天气回暖,也正是药苗移栽的最好时候。在沿河黑水镇杨寨社区花山竹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规划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群众正小心翼翼地将已经成熟的黄柏(中药材)挖出、捡拾、扎捆、装袋,现场一片忙碌且秩序井然。
该县上千亩中药材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项目覆盖当地脱贫户上千户,通过产业联农带农,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丰富的中药资源为贵州中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全国第五。
然而,一个产业的兴起,不仅取决于丰富的资源禀赋,还与当地的气候变化、土壤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把中药材打造成助农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走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
要实现中药材产业良性发展,就要找准产业振兴突破口。沿河中药材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在于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据了解,该县中药材产业已有一定基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受市场行情、抗风险能力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走“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脱贫户”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多措并举发展中药材产业,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中药材种植是技术活,需要精细化管理。从基地现场可以看到,上千亩的中药材基地,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从育苗、锄草施肥、打凼移栽等工作,每道工序都需要村民精心呵护。群众既有务工收入,还能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为今后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中药材产业如雨后春笋兴起,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黔地中药材可以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中医文化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