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39年,怀揣“为国找矿”梦想,将青春的汗水浇灌在电法勘探技术的勘查实践和技术研发上,取得了骄人成果。他就是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副总工程师,安徽省电法勘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二级教授崔先文。
崔先文从不放弃任何出野外的机会,在他看来,“闭门造车”是出不了成果的。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参与“复电阻率(CR)法”的创新研究工作时,崔先文一头扎进野外。经过一次次失败、改进和总结,他使得复电阻率(CR)法独树一帜,成为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物探方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7年,凭借着突出过硬的工作成绩,当时年仅34岁的崔先文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勘查技术院第一位二级教授,崔先文在专业技术攻关与探索中,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不遗余力推动“安徽省电法勘探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等各项工作,助力勘查技术院在皖北地区发现了800米埋深的前常东中型铁铜矿床,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坚守岗位的同时,崔先文不忘传帮带,尽心尽力培养年轻人,锻炼他们独立思考、自觉行动的能力。一批青年技术人员在他的指导下逐步成长起来,独当一面。电法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鲁杏是崔先文近年来培养的技术骨干之一。谈起崔先文,他言语中充满了敬佩和尊重:“毕业来到单位,我一直跟着崔教授工作。他只要投入工作就干劲十足,有一股顽强的钻研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崔先文的身体出现了问题。2006年,他被检查出了肿瘤。当时,勘查技术院刚刚引进V8系统,他负责应用推广和技术指导。“治病的事情再等一等吧。”没有丝毫犹豫,崔先文强忍疼痛,拖着病体坚持为技术人员抓辅导、解难题、查资料、做示范,直到大家初步掌握了该系统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才肯去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出院后,他顾不得休养又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2014年,他疾病复发,再次接受了手术。术后,他仍坚持一边输液一边工作。休养不到半年时间,他又带上两名年轻技术人员奔赴甘肃,进行为期30多天的技术学习与试验。
崔先文利用所学知识在电法勘探研究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多年来,他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安徽省重点勘查项目等重要研究课题,曾获多个科学技术奖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