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研究发现抗弓形虫药物设计新靶标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8 06: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李思辉 通讯员汪楚琪)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教授申邦团队发现定位于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弓形虫顶质体的一类全新的丙酮酸转运蛋白,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为抗弓形虫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靶标。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作为真核病原微生物,弓形虫除了拥有真核细胞典型的细胞器结构和生物膜系统外,还具有一种独特的细胞器——顶质体。顶质体活跃而复杂的代谢活动帮助虫体完成胞内寄生。它有4层生物膜结构,是弓形虫体内重要的代谢场所,被视为抗弓形虫药物开发的良好靶标。

传统观念认为,顶质体中的丙酮酸是由PYK2(丙酮酸激酶2)催化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产生。该团队通过前期研究发现,PYK2并非顶质体中丙酮酸的主要来源,暗示顶质体中的丙酮酸供应可能主要来自虫体细胞质。但顶质体拥有4层膜包裹的特殊结构,丙酮酸如何从细胞质进入其中?寻找能将丙酮酸运送到顶质体的转运蛋白是该研究想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仅发现两类定位于细胞器的丙酮酸转运蛋白,它们分别定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弓形虫体内存在真核细胞中保守的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MPC),但是没有与叶绿体丙酮酸转运蛋白(BASS2)同源的蛋白。因此,该研究利用蛋白临近标记技术筛选潜在的顶质体丙酮酸转运蛋白,最终发现两个定位于弓形虫顶质体膜上的丙酮酸转运蛋白(APC),它们相互结合,共同发挥转运胞质中丙酮酸进入顶质体基质的功能。

研究显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低APC后,弓形虫顶质体的完整性及其代谢活性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虫体生长停滞。通过序列比对发现,APC与MPC、BASS2均没有氨基酸序列上的同源性,是一类全新的丙酮酸转运蛋白。APC在虫体代谢和生长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仅存在于弓形虫等含有顶质体的寄生原虫中,宿主细胞不编码同源蛋白。这些特征使其具有成为新型抗寄生虫药物靶标的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314314121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0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取得理论突破,发现新抗抑郁药物靶标
...、南医大教授周其冈:取得理论突破,发现新抗抑郁药物靶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书桌侧面的电脑显示屏有常见电脑两个大,屏幕上显示着错综复杂但很有美感的神经细胞论文配
2023-12-21 07:26:00
特殊蛋白分子或为心衰治疗新靶点,上海十院专家团队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分子病理机制
...术,发现Jmjd4蛋白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关键助手”——丙酮酸激酶2号亚型(Pkm2)。丙酮酸激酶2与细胞的能量代谢高度相关,它通过作用于细胞的能量供应站——线粒体,给病变受
2023-04-19 22:42:00
甲硝唑别乱用!以下2点千万要注意
...泻、角膜感染阿米巴原虫进行细胞呼吸时,细胞内的酶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服用甲硝唑之后,丙酮酸的电子不能转移到乙酰辅酶A上,只能转移到甲硝唑的甲基上。所以服用甲硝唑之后,阿
2023-04-25 16:52:00
文献速递 | 首荟通便胶囊干预慢传输型便秘的代谢组学研究
...、γ-谷氨酰-γ-氨基丁醛、D-半乳糖、L-精氨酸、脯氨酸、丙酮酸(表2,表3)。 4、实验通过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共有11条代谢通路与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密切相关,
2024-06-24 09:52:00
...家表示,在这些SLC基因中,有些SLC基因可以被当做药物的靶标去使用。通过使用SLC基因可以让身体除掉不需要的物质。因此,这种SLC基因在治疗炎性疾病等方面,可以发挥相关的作
2023-12-18 10:04:00
...精细结构调控,实现了农药活性成分的智能响应释放和多靶标害虫的低剂量高效防治,揭示了纳米载体对药物稳定和功效提升的作用机制,为多种虫害的绿色、高效防控提供新思路。温度是影响农药
2023-01-17 04:24:00
...点高校院所和企业,实施“基于遗传学大数据的重大疾病靶标发现与功能研究”项目,旨在构建从分子、细胞到动物的全链条创新药物靶标发现与功能研究综合技术体系,并以炎性疾病、肿瘤和感染
2023-01-03 16:03:00
几块钱一瓶的“甲硝唑”,能摆平4种病?别白白错过了
...巴原虫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酶犹如巧匠般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然而,服用甲硝唑后,丙酮酸的电子无法顺利传递给乙酰辅酶A,它们只能无奈地转移到甲硝唑的甲基上。这就好
2024-01-20 12:45:00
脂肪肝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该如何消除?一文了解下
...转换,糖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和蛋白质,但由于人体缺乏丙酮酸激酶,所以脂肪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当人体饥饿时,脂肪会功能,需要先转化为丙酮酸,而丙酮酸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因此容易导
2023-02-12 21:2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