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军队大量装备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16: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中,有一项是火药。火药的具体发明时间和发明人已经渺茫难考,只知道火药的发明与炼丹修道的道士、方士们有关。他们在用各种矿物质炼制“丹药”时,偶然间配制出火药配方,结果当场“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火药这种日后改变世界的化学物质,就这样离奇地通过江湖术士的手由此面世。

火药具有会发生高温爆燃的特点,因此很快被人们用于军事用途。已知史料记载,唐朝末年的一次军阀混战中,公元904年,军阀杨行密围攻豫章城,将士们在攻城过程中“以发机飞火,烧龙沙门”,被后世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朝德安知府陈规在守城作战中,把长竹竿填充火药然后点燃,用于击退攻城敌军,陈规的这个发明,被视为后世风行世界的管形火器、也就是枪炮的鼻祖。

明朝军队大量装备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

到明朝建立时,原始的火器经过千百年实战催化演变,已经成为军队中大量装备的日常武器。1367年,徐达带兵攻打张士诚的巢穴平江城,就已大量使用火器,《明史》记载,“大小将军铳五十余架,铳炮之声彻夜不绝”。

明朝军队大量装备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

明朝开国后,随着跨洋贸易的发展和多次对外战争,欧洲先进的火器技术大规模输入,使得明朝火器枪炮制造技术日臻成熟完善。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建立明朝第一支专门火器部队——神机营,用于拱卫京师。此后,各类火器枪炮就成为明朝军队的最主要作战装备之一。

明朝军队大量装备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

明朝末年,一代枭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东迅速崛起,并很快成为明朝头号强敌,双方进行了持续近三十年的激烈战争。按理说,明朝军队普遍使用枪炮,射程和杀伤力都要远超清朝落后的弓箭,应该稳操胜券才是。但战事结果却恰恰相反。持续数十年的明清战争中,明朝连连败北,难求一胜。

明朝的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真实原因令人心酸。早在嘉靖年间,一代名将戚继光,就已发现了明军火器枪炮制作应用中的诸多严重弊端,并为此大声疾呼,可惜并未引起朝廷重视。

明朝军队大量装备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

戚继光名著《练兵实纪》中记载,明朝的火器枪炮,看似种类琳琅满目,数量充足繁多,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制作工艺低劣不堪,粗制滥造,“成造本拙,工尤粗恶,身短体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一无定制,不堪击敌”,导致在实战中性能大打折扣,根本不能发挥出有效作用,面对清朝弓箭当然不能占上风。

明朝军队大量装备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明朝火器部队最主要的单兵装备火铳,连最基本的枪管都造不好,制作者“无一毫认真之心,不过卷成铁筒而已,腹内未曾用钢钻钻光,以致铅子不得到底,出口不直,铳身单卷成器,时有炸损”,动不动就“炸膛”。其他的重型火炮也有类似弊端。

结果明朝士兵们在战场上使用枪炮时,一不小心就会“炸膛”,造成严重伤害,轻则残疾,重则丧命。士兵们为国舍命冲杀,却往往被手中粗制滥造武器害死,着实令人心酸。戚继光身为大将,却如此重视细节见微知著,《明朝那些事儿》对他极力褒奖,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也是毫不过分。

为了避免意外受伤,士兵们往往只敢单手持火铳,或者把火铳夹在胳肢窝下胡乱放几枪了事,连最基本的瞄准都做不到,谈何消灭敌军。戚继光发现其中弊端,虽然大声疾呼,但朝廷君臣都漠不关心,导致这个问题直到明朝覆灭都没解决,最终败给清朝并不是偶然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神机营为什么挡不住八旗骑兵呢
...战,明军精锐损失4.5万,被缴获火炮火铳等2万多件。而明朝接受葡萄牙训练的孔有德,耿精忠火器军则集体投降了满清。导致,满清实际上在随后的战争当中,在火器上取得了对明军任何部队
2023-05-21 20:45:00
明降将变节投敌,不念明朝半点恩情,掉头就给明朝沉重打击
...战略物资以及先进的武器,这些东西极大地提高了后金与明朝争夺天下的底气。一、协助创建与完善后金的军政制度1.参与创建官制及建设地方政权参建中央官制的主要降将是马光远,他建议皇太
2024-08-21 11:08:00
聊聊明朝武器与清朝武器的较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器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战争的脚步。明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其武器的发展也各具特色。本文将围绕“明朝武器vs清朝武器”这一主题,从火器、冷兵器和战术运
2024-09-28 21:45:00
为何说明朝军备鼎盛时期火器水平略高于西方
明朝军队装备有大量火器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影视剧在拍摄明朝军队作战时,对于火器的大量运用也有诸多展现,那么明朝的火器在当时世界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叙说一下。明朝军
2023-05-21 21:02:00
不杀袁崇焕,发展火器,减免税赋,这三大措施能不能保住明朝?
...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明朝的一位重要人物——朱由检。朱由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儿子,在他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明思宗天启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
2024-10-23 10:15:00
明朝发明的三大火器,是现代武器的鼻祖,领先西方200年
...史,中国上千年以来都是世界一等一的军事强国。而早在明朝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初级阶段的鱼雷和大炮,甚至清朝康熙皇帝打仗用的红衣大炮都是利用明朝的设计改造而来。说起大炮就不得不提
2023-05-03 19:18:00
为什么说明朝的火器领先世界
...事史上,对于火器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重视,尤其是到了明朝,其火器的制造、装备和运用规模都堪称世界领先水平。明朝灭亡后,到了晚清,从仓库里拉出来的大炮还是明朝时候铸造的,那么明朝
2024-04-11 10:53:00
清朝曾大规模用火器,乾隆为何不重视
...器兵一般都认为清朝顽固、愚昧、落后,清军入关摧残了明朝已经出现的武器革命,使得中国热,武器进程被打断,中国军队又退回到了大刀长矛的时代,直到近代被列强的先进热,武器打醒打痛。
2024-07-14 20:16:00
明朝‘坦克部队’的兴衰:从车营到明朝灭亡的历史回顾
...部队”,叫作“车营”,那么这支部队后来怎么样了呢?明朝的战车不仅能够和骑兵还有步兵等相互配合,还装备了先进的枪炮火器,能够很好地攻击敌方。这种战车基本满足了现代坦克的三个必备
2024-03-29 14: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
2025-08-04 21:08:00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是杭城观展热门地。最近几年,每年暑假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眼下,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
2025-08-04 14:28:00
上栗县金山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活动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彰显参战老兵的新时代风采,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家国情怀
2025-08-04 15:31:00
长影出品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终将刺破黑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影集团出品电影《731》正式官宣定档9月18日全国上映,并于今日(4日)发布“血证”版海报
2025-08-04 16:35:00
千年文脉滋黔北:遵义书院的起源、发展及当代创新
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地,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其书院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
2025-08-04 18:14:00
鲁网8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府。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2025-08-04 18:19:00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