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此轮冲突以情报系统缘何“失灵”
■本报记者 谢 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新一轮激烈冲突,起始于哈马斯瞒过以情报系统发动大规模突袭。以军先是措手不及,继而采取激烈报复行动。近日,随着以军在加沙地带发动持续空袭和地面部队采取所谓“局部行动”,仅加沙地带死伤人数就已过万。
有外媒将此轮冲突形容为以色列的“珍珠港时刻”,甚至称“这可能是自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来以色列最严重的情报失误”。以情报机构“摩萨德”前局长也称,事先对突袭毫不知情。那么,以情报系统缘何在此轮冲突中突然“失灵”?
“与其说是情报系统‘失灵’,不如说是以色列过于相信自己的情报系统。”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说,以情报机构“摩萨德”知名度颇高,这导致以政府只相信自己的情报机构,不相信其他信息来源。此轮冲突,以色列情报系统所犯的错误与赎罪日战争中以情报系统出现的失误有着惊人的相似。据媒体披露,冲突爆发前曾有国家多次警告以色列,称哈马斯即将发起行动且规模会很大,但以方并未重视此类信息。
在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看来,以色列高估了对加沙的严密封锁,也低估了哈马斯的战斗力。以方相信其情报系统拥有监控加沙地带通讯的能力,也能轻易破解哈马斯的加密通讯技术,在十余年的封锁和打击下,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根本无力对以色列造成大的威胁。此外,哈马斯此次突袭显然是进行了充分准备,为了避免被拦截信息,哈马斯可能采用人力方式来完成信息传递,这就让以色列的监听监控技术失去用武之地。
孙德刚表示,内塔尼亚胡政府强推司法改革,造成包括情报机构在内的多个部门对政府的不信任。可以说,内部分歧也可能严重影响以情报系统的运转。
受访专家表示,此轮巴以冲突延宕至今,人员伤亡惨重。事实证明,军事和情报手段都无法彻底消除巴以矛盾的根源,落实“两国方案”才是实现巴以和平共处的根本所在。为防止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国际社会应尽快就推动停火止战、防止人道灾难形成共识,并拿出实际举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