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交汇点讯 数字化时代,一二三产如何加速融合?6月19日下午,2023中国(南京)数字乡村博览会重点活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题会议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浪潮云洲、浪潮集团江苏公司承办,来自政、产、学、研等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论三次产业怎样更好触“网”融合。

农业数据采集难,产业融通待突破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指出,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支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先进生产模式、资源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打造跨产业数据枢纽与服务平台,形成产融合作、智慧城市等融通生态。
然而,产业融通发展却并不容易。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仅为25.4%,远低于工业信息化水平。“数智农业不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所有关键技术的集成。”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徐焕良解释说,农业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与工业不同,农业“智改”的对象是复杂的有机体,因此,数据采集的难度更大。
徐焕良认为,农业数字化必须进行几个方面的突破——对通用传感器和专业传感器进行研制和提升,尤其专业传感器方面,与国外差距明显;同时,牵头进行农业大数据构建和计算、农业大模型构建和决策、农业元宇宙构建和应用;此外,还要各界一道,培育无人/少人农业生态和集约化、绿色化农业生态。
“我省设施农业的‘智改数转’还有很大的空间。”省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任妮指出,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是设施农业生产大国,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约40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占80%以上,居世界首位。然而,“小拱棚”“大中棚”占据7成,“连栋大棚”仅占2%,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尚且较低,更不用说智能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很薄弱。
据了解,农业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数字数字农田、数字大棚、数字果园、数字鱼塘、数字仓储等,需要包括标识解析、产业大脑、产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在内的一系列技术平台支撑,这方面,从国家到我省都还有很大的普及空间。
“数采、数算、数用”一网解决,平台成“破局”关键
推动农业数字化,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商广勇表示,随着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数采、数算、数用”成为产业数字化破局的关键。
“我们以工业化思维和技术来发展农业,赋能产业融合。‘建+管+运’,打造农业数字经济平台。”商广勇介绍,浪潮云洲围绕一二三产部署各类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数”从何来问题;通过数据汇集,融合智能算法,为农业生产过程关键痛点难点,提供高效生产模型和专业生产管理服务;通过数据的可信自由流动和价值再次挖掘,实现金融、市场等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生产方式、供给模式变革。目前,已成功打造太湖大米、重庆“数商兴农”、华宝猪管家、惠发预制菜等样板案例。

记者在位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4号馆的浪潮云洲展台看到,一粒苏州太湖稻米触“网”蝶变的案例——以前在大米种植和加工之间缺乏数据衔接,在稻米加工过程中缺乏数据记录,产销协同水平不高。而现在,浪潮云洲整合太湖产业园区域品牌标准,通过数字品控推动一二三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和全程质量监管。
“水稻从种下去开始的数据就已经被数智平台记录并计算、使用,水稻的生长、收割、加工、仓储、营销、质量监管等30多个节点都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总经理张雪洪表示,基于浪潮云洲国家级“双跨”平台能力,实现了作业全流程关键数据贯通、可视化。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化,太湖稻米采收和加工衔接效率提升50%,稻米仓储、加工、赋码、包装效率提升30%。
这样的连“网”实践,也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动力不足”问题。“一二产融合已经很多,我们挖掘数据价值,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三次产业融合。”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工创食品总经理毕研振介绍,通过数字基础设施汇集全产业链数据,可以构建信用决策体系,为农业金融服务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改造供应链,比如,以前农户、合作社卖什么,消费帮扶的主体就买什么,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动态生产适配,实现“认养经济”“订单拉动”,改变供给模式,规避市场风险,通过供应链拉动产业链协同升级,助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固链和提升韧性。
市场空间大,呼唤更多企业“入局”
江苏既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当前,江苏正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实融合,“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2年底,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万亿元,有着促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通发展的坚实基础。
放眼未来,如何拉响数字引擎,以数智赋能有效促进三次产业加速融合呢?
为解决“商业动力”问题,还需持续挖掘拓展市场空间,吸引更多企业“入局”。植物工厂、数字乡村监管平台,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记者在同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上看到,500多家企业带来一系列智慧农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仅打开农业数字化的想象空间,还有市场空间——展会上聚集了不少“洋面孔,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净出口国荷兰的十多家企业就组团来参展,吸引这些外商的,正是我国规模巨大的农业数字化市场。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曹丽虹表示,江苏正在打造数字农业发展新高地,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背景下,江苏欢迎更多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加入农业数字化建设队伍,协同推广数字农业好模式、好项目、好产品,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和人才培育,持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农业产业数字化还需要更多项目的牵引。会上,淮安市清江浦融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浪潮云洲签署清江浦区县域经济——数字农业战略投资合作协议。镇江市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管委会与浪潮云洲达成项目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大禹山产业赋能中心,形成集研发制造、供需对接、运维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提升当地全产业链供给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政企合作,聚焦淮安特色产业,协同开展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价值挖掘、数字服务模式创新和数字产业化投资等,探索清江浦区城市口粮田特色产业投资服务新模式。”淮安市清江浦区融投集团负责人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0 21: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