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1-17 16:35:00 来源:娱乐资本论

作者|陈奕帆

今年开年最现象级的电影当属票房已破6.8亿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凭借着“下雪场”概念,光元旦档3天就斩获6.09亿票房,光跨年夜当天就有3.27亿票房,刷新了元旦档期的多个票房纪录。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然而,影片的排片占比却在元旦档期后日渐下跌,5.9的豆瓣分、剧情被骂注水、降智,《星星》好像历年的那些情人节档电影,除了营销和仪式感外,没有再给观众留下什么。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对于整个电影圈而言,如何基于剧版成功打造二创电影,成了困扰各个团队的瓶颈和难题。就“剧改影”模式而言,在2015-2018年一度非常流行,《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爱情公寓》等靠着珠玉在前的剧版,陷入趁热打铁“割韭菜”的误区,快速消耗着后续观众对整个“剧改影”品类的信任。

现在《星星》自然在票房和营销上是非常成功的,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果电影市场仍视“情怀牌”和“粉丝热度”为保本的掘金工具,这种内容模式该如何走得长久,受骗的观众该如何挽回?

在当今“剧影IP联动”愈发大势的影视生态中,出品方唯有精准把握受众画像和IP质量,在文本和营销层面实施对等的付出,“剧改影”模式所面临的困境或许才能迎来转机。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受众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剧改影”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受众的选择。

“剧而优则影”是影视公司的常规操作,在剧集收获惊喜的热度后,出品方通常都会沿用原班人马、快马加鞭制作出一部改编电影,不但大大减少了营销成本,还能确保在影片热度存续期间的投资回报。但是,当一部电视剧已经拥有牢固的粉丝基础,电影版作为一部独立的、可供任何受众选择消费的产品,是继续服务于粉丝期待,还是突破圈层文化,拓宽更大的市场面?

影版《星星》的改编建立在一个前置的诉求之上,也就是让张万森和林北星的爱情达成圆满,复现剧中那句火遍网络的“张万森,下雪了”。而这种完成任务式的思路,少了情感,也缺了逻辑。它试图解决剧版中留下的遗憾,但并没有在剧版基础上作续集,而是重新讲述了一个独立于剧版的新故事。出品方显然考虑到电影的广泛受众,一边是想依靠粉丝粘性赚取红利,一边又想讨好新鲜的观众血液。结果到头来,容易落得一个两不沾的局面。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情感上,剧中的林北星原本并未察觉到张万森的暗恋情愫,而是通过多次穿越拯救他而逐渐喜欢上他,意识到他这份小心翼翼的情感和多年来的守护,决心弥补对他的亏欠。影版却直接将感情线改成了两位主人公的双向暗恋和双向奔赴:张万森出于一场小时候的误会,将对林北星的喜欢延续到现在,林北星则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暗恋上光芒四射的张万森。这份取巧看似满足了剧粉的期待,实则是通过更改人设来实现所谓的圆满,削弱了剧版中张万森独自暗恋林北星的情感厚度,不仅无法取悦剧粉,毫无建制的情感动机也无法说服其他观众。

逻辑上,或曰结构上,影片在进行到一半时才突兀地呈现平行时空的设定,而编剧埋藏的反转点甚至在最后30分钟才靠女主的画外音自述和大段闪回显露出来,观众才知道原来林北星也身陷时空穿越,而她拥有着和张万森穿越平行时空同样的信念——拯救暗恋的人免于遭受演唱会场馆的失火事件。在缺乏伏笔和铺垫的前提下,直白的揭露并非让人惊喜,反而更给观众留下一种矫揉造作、强行圆满的印象。此外,为了弥补剧版的遗憾,张万森撑伞的画面和那句“张万森,下雪了”毫无由头地被安插在结尾的戏份中,对剧粉来讲无疑是一种敷衍,其他观众除了能拍个“下雪了”的短视频,本身对内容来说也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盲目追热点: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影版《星星》所暴露出的问题,容易让人产生出品方操之过急的印象。前面几个案例,创作者无法专注地构思故事,反而被突如其来的商业价值所裹挟,一昧追赶尚有余温的热度,而这正是“剧改影”模式一直以来仍未除去的沉疴痼疾。

譬如去年上映的《爱很美味》便跌入了“赚快钱”的陷阱。剧版《爱很美味》在2021年末犹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故事接地气地描绘了三位都市女性的生活图景,在陈正道细腻的镜头中,有关友情、事业和情感的女性议题娓娓道来,产生了不小的热度。剧版的火爆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未达到诸如《星星》《想见你》的出圈高度。然而,《爱很美味》的团队却有种被意外之喜冲昏头脑的热切,紧接着就将电影版提上日程,最终票房遇冷,仅仅收获1455万的市场成绩便遗憾离场。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爱很美味》电影版给“剧改影”模式带来的启示有三。

其一,跨媒介叙事面临的挑战并不简单,影版很容易陷入水土不服的窘境。《爱很美味》电影版最大的问题就是观感像一集加时电视剧、一集剧版的番外篇,唯独不像一部独立的电影。先撇开非粉丝观众不说,如若剧粉掏钱买票却在大屏幕上看到他们本能在流媒体上看到的内容,结局注定无法令他们满意。影版在结构上的设计仍然遵循了剧版的三条人物动线,却没有将他们集结在一条明晰的主线上,致使影片的节奏平平,落入“流水账”的问诘。

其二,《爱很美味》的类型局限、卡司阵容和小体量投资决定了它无法最大化实现剧影联动所带来的市场价值。我们知道,诸如《星星》《想见你》等等的大热门IP都是在粉丝千呼万唤的请愿下诞生出来,即使无法摆脱“剧改影”的口碑困境,原作的粉丝基本盘结合地毯式营销的加持也会给予票房基础的保障。

其三,在剧版并未积累足够高热度的前提下,如若影版沿用原班人马、续写剧版故事,更加无法突破圈层文化的桎梏。虽然影片用开场的餐桌对话戏竭力展现了三位女主在性格、情感和事业方面的信息,但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非剧粉观众仍然无法对每个角色有着充分的认知。同时,类似于剧版的同质化内容也会给剧粉带来内容的冗赘感,无法产生眼前一亮的观感。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成功的“剧改影”是什么样的?

图表中列举了近十五年来票房成绩相对不错的“剧改影”影片。如果仅仅通过票房表现来评判,那么以上片目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但论口碑,这些影片在内容上却远逊于电视剧的高质量。综合来看,《北京爱情故事》在票房和口碑间保持了某种正向的平衡。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2012年,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凭借其现实骨感又千回百转的都市爱情戏码风靡一时。相较于上文所探讨的案例,紧锣密鼓筹备电影版的陈思诚选择了一条新策略。电影版《北爱》并没有延续剧版的内容,也并没有起用原班人马打造一个全新故事,而仅仅挪用了“北京爱情故事”的片名,集结了五对不同年龄层的伴侣,描绘爱情的苦与甜。

诚然,一个完全独立于剧版的故事势必无法利用惯常的“情怀牌”来吸引剧粉的回眸,但陈思诚贯穿始终的影调风格和主题概念,仍然会吸引剧粉的捧场。而且,相比剧版仅仅描绘“北漂”群体的格局来说,影版《北爱》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的角色,力求映射更广泛的观影群体,完全消解了“剧改影”模式的观影门槛。

“张万森”只能卖仪式感背后,“剧改影”的再反思

剧影联动的思维大致分为三种模式:“剧改影”或“影改剧”,还有一种就是2023年末亮相的《三大队》所采取的“剧影共同开发”模式。相较于“剧改影”,“影改剧”的难度系数会稍微低一些。一方面,电影和电视剧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两拨观众互不打扰,也并不存在“剧改影”所面临的受众选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剧集开发的庞大体量,基于电影IP的二创改编并非仅仅受限于粉丝和市场,制作团队更多是沿用影片的概念或主线,采用不同班底打造一个内容更丰富的崭新故事。《三大队》虽说是共同开发,但在播出的先后顺序上仍是先影后剧。这样的策略首先可见影版的市场表现,也并不耽误剧版的受众群体会因此丢失,反而还能招来出于对影版的喜爱而来观看剧版改编的观众。另外考虑到电影市场相比剧集市场在内容层面是更高的维度,先影后剧也可以将口碑做平移。

一般来说,“剧改影”和“影改剧”大多都基于前作的成功,而诸如《杜拉拉升职记》《三大队》等等这样共同开发的模式,其底层逻辑完全是资本市场对IP质量的足够信任。共同开发是一场豪赌,要么是一方口碑碰壁、连带影响另一方致使双双扑街的局面,要么是相互反哺热度、实现“一鱼多吃”的胜利。究其根本,剧影联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延续IP的长尾效应,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

或许,面对“剧改影”口碑困境的最优解,便是出品方在对原IP的精准把控之上,在文本和运营层面的全力以赴,而不是为了赶一个热点而动作变形,导致赢了本片的一时,丢了观众的一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上映票房第一,3天破6亿,却被骂上热搜!网友:年度诈骗式营销
...”——所谓的“下雪场”让很多影院一票难求,许多追求仪式感的年轻观众奔赴影院。 当剧中主角说起那句经典台词“张万森,下雪了”,影院同步制造人工降雪。影院和片方试图带给观众5D
2024-01-02 17:27:00
...先火秘诀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以“下雪场”为代表的仪式感掀起电影营销热潮,跨年相约看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成为情侣们告白的暗号,也让意难平的剧粉们备受期待。目前,影片预售总票
2023-12-26 00:58:00
传说中的张万森下雪场,剧粉汗流浃背俩小时,网友无奈:已被创飞
...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呢?或许比起电影。“仪式感”才是不变的刚需。就为了少有的、能够公开展示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不是端着的“装X”,而是放松的“发疯”,释放天性。
2024-01-03 11:32:00
《一闪一闪亮星星》的“下雪场”观影有何魅力?
...获得一波“自来水”。再者,电影所营销的“下雪”、“仪式感”、“暗恋告白”、“跨年夜”等等,都是精准的踩中了年轻人的心理。于是《一闪一闪亮星星》从剧集经典场面入手,让经典台词“
2023-12-16 13:24:00
电影版《一闪一闪亮星星》未播先火,凭3大看点,欲再掀票房狂潮
...。等到观影结束,影院会有人工降雪活动,这样的浪漫和仪式感,已经把观众死死地拿捏了。目前有很多观众在网上晒图,表示自己现在已经买不到票了。而官方的用心还不仅如此,短视频平台上,
2023-12-06 18:34:00
《一闪一闪亮星星》预售票房近2亿,“下雪场”电影票价超百元引争议
...场”活动,并在全部影城12月30日“13:14”场次发放“1314仪式场”限定卡片。该影片现已预售近2亿元。图/猫眼专业版APP“下雪”等相关元素对这部作品的忠实观众有一定的
2023-12-11 09:57:00
《一闪一闪亮星星》内容注水,口碑暴跌,纯靠营销的吃相太难看
...事态发生了转变。起初,《一闪一闪亮星星》借助成功的仪式感营销,在元旦档三天假期,全国电影总票房15.34亿元的大环境下贡献了近40%,每日票房都稳居第一。但从第三天开始,排片
2024-01-03 10:10:00
上映前19天预售票房破2亿,“亮星星”能否成为年度大爆款
...性。相较于观剧,电影最大的魅力之一,便在于体验感和仪式感,“亮星星”中“失去的爱情”与“暗恋的故事”,都适合年轻人到影院里去“怀旧”。灯光暗下去的瞬间大银幕亮起,仿佛开启了另
2023-12-13 17:06:00
《一闪一闪亮星星》如何制造跨年奇观?丨对话导演陈小明、章攀
...潜行》先后反超,单日票房回落至千万元级别。因情怀和仪式感而大卖,又因情怀已偿和仪式结束而急刹车,这大概是《闪星》票房划出诡异曲线的缘由。但其中一定也有创作上的原因,从两位导演
2024-01-03 11:38: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