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汉高祖刘邦手提三尺宝剑,推翻暴秦,诛杀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从汉高祖开始,西汉明君辈出,经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休养生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王朝。
文景两帝能够取得这么大成就,很大程度是摘取了前任皇帝的桃子。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之间,还夹着一个汉惠帝。
汉惠帝叫刘盈,是汉高祖和吕后唯一的儿子,是汉文帝的哥哥,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刘邦衣钵,在位仅仅七年,因病于24岁去世。
与西汉其他帝王相比,汉惠帝被汉高祖、吕后和汉文帝的万丈光芒所掩盖,成为西汉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之一。
在刘邦眼里,汉惠帝为人仁慈但软弱,几乎有几次差点被废掉太子之位,幸亏在吕后、张良等众大臣的周旋下,成功登基。
他十七岁继位后,对内肩负国家百废待兴的重任,对外面临匈奴和南越国的挑战,更要防范母亲吕后侵蚀皇帝权力。
但吕后为人刚强坚毅,且心狠手辣,在汉惠帝继位后,对曾经发起太子废立之战的戚夫人母子,展开了疯狂报复。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汉惠帝以亲情为重,尽心尽力呵护弟弟赵王刘如意,但终究被吕后找到机会,毒死刘如意,以做成人猪的方式残忍杀害戚夫人。
居数日,乃召帝观人彘。帝见,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帝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根据这段记载,汉惠帝在观看已经成为人猪的戚夫人后,内心受到冲击,责让母亲的残忍行径,但心灵的创伤令他无心治国,并却大病一场。表面看汉惠帝是无心国政,寄情于饮酒作乐,成为吕后治国的傀儡。其实,这是给人的一种错觉。
真实的情况是,汉惠帝寄情于饮酒作乐是一种假象。从后面的记载来看,汉惠帝一方面尽力保护刘氏宗亲,一方面在内政外交方面延续无为而治和友好协作的政策,为即将到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1.保护哥哥刘肥
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饮于太后前。帝以齐王,兄也,置之上坐。太后怒,酌鸩酒置前,赐齐王为寿。齐王起,帝亦起取卮;太后恐,自起泛帝卮。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为前来朝拜的哥哥齐王刘肥举行家宴,并按照家庭礼节,请哥哥上座。
吕后对此非常不满,竟然想当场毒死刘肥,幸好被汉惠帝识破,端过毒酒与哥哥一起为吕后祝酒。虎毒不食子,吕后感到害怕,打翻汉惠帝酒杯,而刘肥也以酒醉为由逃过一劫。
从这件事看,汉惠帝以身犯险,救下了哥哥刘肥,表现的并不柔弱,最起码证明汉惠帝不是一个糊涂虫。
2.注重丞相之职
酂文终侯萧何病,上亲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
……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乃者我使谏君也。”
这两段材料都是发生在汉惠帝二年。第一段是丞相萧何即将病逝,汉惠帝亲临萧何病榻,询问丞相人选,最终确定曹参继任丞相。
第二段是曹参当了丞相后,不理国政,这急坏了汉惠帝,以为曹参欺负自己年少。为了照顾老功臣和自己的面子,汉惠帝让曹参的儿子曹窋(ku)出面,私下了解曹参为什么不理国政,结果曹窋被父亲抽打。
无奈之下,汉惠帝责备曹参,而曹参立刻谢罪,并以对比的方式,委婉说明不参政的缘由。汉高祖和萧何比我们两个都英明且深谋远虑,他们已经制定了完备的制度,我们只需遵循即可。成语萧规曹随就是这样来的。
汉惠帝恍然大悟,在当前国内形势下,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而治。从注重丞相人选到责备曹参不理国政,汉惠帝不但不是不听政,反而是积极处理政事,只是用饮酒玩乐掩盖自己的无为而治。
参为相国,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事实证明,曹参为相三年,国家无为而治,深受百姓歌颂和爱戴。这更加证明汉惠帝的眼光。
3.和亲匈奴、赐封闽越
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夏,五月,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摇与无诸,皆越王句践之后也,从诸侯灭秦,功多,其民便附,故立之。都东瓯,世号东瓯王。
这段材料发生在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汉惠帝继续奉行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并赐封名为摇的闽越君为东海王。
这两个政策保证了汉族与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特别是避免了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为国内人口恢复和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为西汉国力的壮大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汉惠帝的为政举措着眼于长远,是非常有政治智慧的。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基本延续了这一做法,从而迎来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4.倡导孝道,废除苛刻律法
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这年春季,朝廷下令推荐民间孝顺父母、和睦兄长、努力耕作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同时,检查法令中对官民有防害的条目,废除秦律中禁止携带、收藏书籍的“挟书律”。
汉惠帝这两项政策体现了以孝治国和利民便民的从政思想。免除遵从孝道的百姓赋役,倡导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而废除“挟书律”、允许百姓拥有私人书籍,推动了汉朝文化的繁荣,更是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成为儒家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先决条件。
汉惠帝推行的为政举措,符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这些都为汉文帝的国家治理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总体来看,汉惠帝确实受到母亲吕后的压制,表面醉心于声色犬马,实际是关心国政,想方设法推动西汉的繁荣强盛。汉惠帝的内政外交举措,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假使不是他英年早逝,必定也是一位名留青史的帝王之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8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