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100%可回收塑料?可口可乐、达能和雀巢又被指控“漂绿”|焦点分析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05 09:51:00 来源:36氪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可口可乐、达能和雀巢又被指控“洗绿”了,这次是包装上的“100%可回收塑料”惹出了麻烦。

11月初,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法律投诉,认为上述几家品牌的饮料瓶并不完全由回收材料制成。这种“100%可回收“声明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让他们认为一次性塑料瓶是“可持续的“,但回收它们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基础设施等。

100%可回收塑料?可口可乐、达能和雀巢又被指控“漂绿”|焦点分析

可口可乐曾在印度市场推出100%再生PET瓶。图源:Cision

这项指控同时得到环境法组织ClientEarth和环境标准联盟ECOS的支持,他们呼吁这类公司停止发出误导性声明。

根据最新消息,达能、雀巢、可口可乐英国公司都对此指控给出回应,表明公司十分重视包装循环性,但目前还未明确是否会停用这类表述。

“在欧洲,塑料水瓶根本不会被一次又一次回收成为新瓶子。瓶子‘100%’的回收率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仅因为瓶子是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伤害人类和地球。”罗莎·普里查德,ClientEarth的律师说。

她认为,企业不应该将回收视为解决塑料危机的灵丹妙药,而是需要集中精力从源头上减少塑料使用。

“塑料回收涉及到废弃物的多个阶段,从设计到回收到再加工,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塑料废弃物产业链,否则塑料的闭路循环很难建立起来。”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对36碳表示。

有效回收,有多难?

这不是饮料巨头们第一次被“盯上”。

今年11月15日,美国纽约州起诉百事公司,原因是百事公司使用的塑料瓶、杯盖和包装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公共健康。

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去年的调查显示,从布法罗河收集到1916件塑料垃圾中,来源于百事的塑料垃圾占比最大,占到17%以上。而这些塑料垃圾会逐渐分解成更小的微塑料颗粒,通过饮用水系统最终进入人体。

100%可回收塑料?可口可乐、达能和雀巢又被指控“漂绿”|焦点分析

纽约州总检察长的诉讼文件中的塑料污染图片。图源:BBC

“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的3R原则已成共识。但解决塑料污染这一问题,难度要比想象中更大。

经合组织(OECD)2022年的数据统计,全球只有9%的塑料被回收利用;剩余的塑料垃圾中,19%被焚烧,近50%进入填埋场;还有剩下的22%,被丢弃在不受控制的垃圾场、露天焚烧或泄漏到环境中。

首先,塑料是个很大的门类,大多数塑料包装是由七种等级的塑料制成,不同塑料在很大程度上彼此不相容,所以实现规模化回收再利用的最大挑战是原料分拣和清洗。

再者,高品质、经认证的再生PET塑料比原生塑料的成本、售价更高,塑料回收这门生意还不具备良好的经济性,进而限制市场规模。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陆莎向36碳表示:“当价格倒挂后,还可能出现‘以新充旧’的问题,这也容易造成‘漂绿’,这需要检测技术、监管平台、标准制度等方面的共同应对。”

同时,即使是生产完成的再生塑料,也难以十全十美。

“以使用最广泛的聚乙烯、聚丙烯塑料为例,这些制品在单次使用后往往最终被送入填埋场或焚烧,少部分以机械回收方式处理——即收集、分类、清洁、粉碎、熔化、改性和再造粒。但是,再生塑料可能存在颜色发黄、强度降低和光学缺陷等问题。”巴斯夫亚太区特性化学品部塑料添加剂创新技术中心亚太区技术总监尹满凯博士说。

长而复杂的回收再利用链条、昂贵的新技术成本,以及对再生塑料高质量应用需求,都对塑料回收再利用造成挑战。

着眼于中国,即使塑料回收率已超全球平均水平,但仍面临问题。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测算,中国的塑料整体回收率约为30%。但当前尚未区分工业源废塑料和生活源废塑料,对生活源的塑料包装追踪和统计仍不够完善。

“目前中国尚无塑料包装废弃物的专门收集体系,虽然回收种类繁多,但由于回收渠道来源混杂,难以有效监督废塑料的来源和流向,后端再生产品质量把控难,能够作为闭环回收的高质量塑料包装废弃物十分有限。”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塑料项目主任陈晓婷向36碳表示。

她认为,应对塑料危机,企业既是问题的一部分,更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如今一些企业已经展开探索,巴斯夫的尹满凯博士向36碳介绍,巴斯夫在2021年推出一种塑料添加剂解决方案“IrgaCycle®”,专用于改进机械回收的树脂塑料,以提升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满足高附加值的后端用途,如汽车、包装、农业薄膜等。

此次受到指控的饮料大牌们,也并非毫无作为:比如可口可乐在英国推出“不会掉”的铰链式瓶盖,帮助解决瓶盖难回收的问题。今年,可口可乐还开始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探索用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来生产乙烯,再生产瓶盖。

但巨轮难掉头,特别是对于规模庞大、有海量SKU的消费品巨头来讲,绿色技术全面铺开、改变消费者的市场习惯并非易事,仍需时间来推动变革。

100%可回收塑料?可口可乐、达能和雀巢又被指控“漂绿”|焦点分析

“不会掉”的铰链式瓶盖。图源:可口可乐

“漂绿”疑云重重,绿色声明需更谨慎

接二连三的“漂绿”指控下,无论是官方政府,还是社会大众,对企业的环保行为都更加较真了。

就连一向重视环保工作的苹果公司,也在今年推出“碳中和手表”后受到质疑,原因在于苹果公司部分供应商的碳排放量仅有小幅下降,部分甚至仍在增长。

今年,苹果公司还以一个技术性理由,停止推动供应商向社会公开披露工厂层级的温室气体数据,这让公众更是无法验证苹果的“碳中和手表”,是否真的是用100%绿色电力生产的。

从政策要求来看,特别在欧盟地区,打击“漂绿”已成为绿色立法的重要方向,一些国家已制定法规限制此类行为。

今年1月,法国的一项“反漂绿”新规正式生效,对产品“碳中和”广告和宣传提出信息公开的强制要求,要求企业发布报告表明产品碳足迹、减排计划和碳抵消情况,甚至要将产品碳足迹细化到电力数据与排放发生的区域信息。

新规提出,若企业的宣传中涉及“碳中和”、“零碳”、“零碳足迹”、“气候中和”、“(碳)完全抵消”、“(碳)100%抵消”或具有同等含义的任何措辞,企业必须提供证明信息,否则将被禁止宣传以及处以罚款。

在立法专家看来,这类没有依据证明的表述,都属于“误导性营销技巧”。

根据常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彻底零排放。若要实现“碳中和”和“零碳”,最后一步肯定是要购买碳信用,来抵消这部分排放。

比如,油气行业就常年因购买大额碳抵消,被冠以“漂绿”名号。

绿色和平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油气行业的减排力度还很低,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等全球收入前十的油气企业,均未设置符合1.5°C目标的短期至中期减排目标与路径。

同时,却不断有油气企业推出“碳中和液化天然气”、“碳中和驾驶”等概念与产品,大量购买林业碳汇等碳信用来抵消其碳排放,以达到环保宣传的目的。

100%可回收塑料?可口可乐、达能和雀巢又被指控“漂绿”|焦点分析

图源:绿色和平

有业内专家向36碳表示,从企业组织架构上也能看出企业的“诚心”程度。如果企业将可持续发展职责,归口于宣传部门,且没有专门的项目组来支撑,那么可持续工作很有可能浮于宣传表面。

如今一些上市企业,已从董事会层面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这也有利于保证可持续工作的客观独立性,给其他企业作出表率。

碳信托(Carbon Trust)中国区总裁赵立建也向36碳表示,企业所有的对外声明需遵循相关国内和国际标准,最好已经由第三方、独立的外部机构进行认证、鉴证,并且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特别是所有面向消费者的碳标签,需要包括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

根据最新政策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在11月22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基本建成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全面建立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作为评价低碳的重要概念之一,当前产品碳足迹的挑战在于标准不统一,排放因子数据选择缺乏统一规则,缺失基础数据库等。国家层面出台顶层设计文件,有利于构建统一的全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也更有利于妥善本土产品应对贸易壁垒,提升外贸产品竞争力。

特别是当公众监督愈发严格,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本土企业产品走出国门后会面临更多审视。有时本土产品自身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却因为不专业的绿色声明吃了亏,这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注塑料再生环保,「睿莫环保」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
...⼤型企业和政府组织签署了该承诺,如雀巢、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玛氏、联合利华等。签署全球承诺的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原生塑料使用量在2021年已显示达峰迹象,预计到2025年将下降近
2023-12-13 10:42:00
...行一番新的调整。据了解,新的接任者裘晔曾先后就职于可口可乐、ICI、雅诗兰黛、高仪等跨国公司,于2016年6月回归惠氏营养品任启赋市场品牌总监,2021年被提名为婴儿营养业务
2023-08-14 00:37:00
多家企业今年上调产品价格,5元以下的饮料正在消失?
最近,可口可乐涨价的消息受到业内关注,有网友直呼“肥宅快乐水不快乐了”。事实上,不止可口可乐,受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饮品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中新经纬近期
2023-05-28 14:35:00
有便利店可口可乐今年进货价已涨,业内:不排除部分品牌跟进涨价
...刚至,就传出了饮料涨价的声音,这次的主角是饮料巨头可口可乐。5月29日,记者在武汉一家大型超市看到,600毫升塑料瓶装的可口可乐,价格达到3.2元。此外,也有便利店老板向记者
2024-05-29 22:50:00
运动饮料界的新秀都很猛,好在百事可乐有“佳得乐” | 焦点分析
...,从1983年的1亿美元增长至2001年的超过22亿美元。2001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盯上了冉冉升起的佳得乐,经过几轮报价和谈判,百事可乐最终以1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桂格(
2023-10-30 11:28:00
无糖饮料群狼环伺,农夫山泉还是很能打 | 焦点分析
...就率先进入中国市场,随后统一在2002年推出了茶里王,可口可乐和雀巢在2010年推出了原叶…… 但是包括茶里王、原叶在内的茶饮料都先后退出市场,三得利表现也不尽人意,在中国
2023-09-02 09:15:00
巨头雀巢终于杀入无糖赛道,迟到的雀巢还有机会吗?
...,并积累了大量忠实消费者。与此同时,传统的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不甘示弱,它们通过研发无糖版本的经典产品以及推出全新的无糖系列,已深度参与到这场争夺战中。此时的无糖赛道
2024-04-12 11:12:00
常喝的饮料有哪些品牌,快来看看哪种你爱喝
...们继续探讨一些常喝的饮料品牌。首先,谈到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无疑是两个全球知名的品牌。它们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广泛的分销网络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此外,雪碧、芬达等也是
2024-06-12 12:47:00
...布了2023年7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其中,包括可口可乐、不二家、三养等在内的138批次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未准入境。《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梳理发现,本次食品未准入境的原因
2023-08-28 11:0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