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1-29 09:06:00 来源:汽车咖啡馆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出品丨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产能过剩、价格战、利润增速变缓……动力电池产业开始寄希望于海外市场,试图开辟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随着海外市场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出海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2023年,北美传统车企巨头通用、福特官宣推迟2024年的电动车投资生产计划,特斯拉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利润下降;欧美市场方面,大众汽车、奔驰等均因当地电动汽车需求疲软陷入停产、接连降价的局面。

相比于中国市场转向电动化的大刀阔斧,在海外市场,电动汽车的声势显然还比较小。

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

事实上,在欧美市场,燃油车与混动车型仍然是市场主力。这背后,与欧美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电动汽车价格过高等因素有关。

据凯利蓝皮书估计,2023年11月,北美市场的新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比普通新油车高出 3826美元(约合人民币27460元)。

而背后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占据电动汽车4成左右成本的动力电池。到目前为止欧美市场仍然没有比较成熟的、拥有较大规模产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这一关键领域暂时落后中日韩。

因此为了扶持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前两年开始,欧洲、北美两大市场纷纷出台了诸如《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RA法案)、欧盟电池法案等贸易保护政策。

欧美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加之各种限制性政策,动力电池出海很有可能还是难逃“卷生卷死”的境况。

01 欧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 壁垒政策密集出台

纵观整个2023年,欧美市场的电动汽车增长放缓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从车企层面来看,不少海外车企都在2023年削减电动汽车投资、量产的计划。

福特汽车去年公告其电动汽车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后,宣布减少电动车型Mustang Mach-E的产量,并缩减了一项 120 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投资计划,同时推迟原计划在肯塔基州建设的两家合资电池厂中的一座。

通用汽车也放弃了2023年下半年生产10 万辆电动汽车以及2024 年上半年生产 40 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

梅赛德斯奔驰在发布2023第三季度财报表示,承认必须大幅削减价格才能推广其电动汽车,并称消费者购买率低于预期。

大众汽车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在去年10月暂停了德国茨维考和德累斯顿工厂 ID.3 和 Cupra Born 电动车型的生产。

据海外经销商服务公司Cox Automotive预测,目前欧美电动汽车市场这种低需求的低谷期可能会从2024年持续到2027年。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因为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导致电动汽车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

据悉,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BMWK)在12月16日宣布结束电动汽车补贴计划,将于12月17日停止接受新的电动车补贴项目申请,而在12月17日之前接受的申请仍将被受理并批准。

而在政府层面,也可能会有不利因素。

2023年11月末,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直言2024年欧美两场关键选举之后,电动化速度或将放慢。

此外,比起中国市场已经内卷进入油电同价时代,欧美市场仍受限于没有本土的动力电池供应,导致电动汽车整车成本居高不下。

比如大众汽车旗下电动车型ID.3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最低降至人民币11.99万元。而在国外,ID.3系列起售价为37350欧元,将近30万元人民币。

对于中日韩一众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本土产业链的欧美动力电池市场,自然是一块香饽饽。

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是,无论是出于培养自己的本土企业的需要,还是出于要建立起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当地政府绝不会任由一帮“外来者”拿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主动权。

正如2015年中国推出的“动力电池白名单”,美国的IRA法案与欧盟的电池法案也在2022年与2023年顺势而出。

相对而言,美国的IRA法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为突出。该法案规定,在北美地区进行组装的电动汽车可获得联邦税收补贴,但对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中的关键矿物、组件等来源有着严格的标准。

法案规定了几个时间节点:

自2023年开始,电动汽车必须有50%以上的电池部件与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组装,才有资格获得每辆车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这一比例在2029年之后需达到100%。另外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则与电池关键矿物有关。

从2023年开始,电动汽车需有40%的电池关键矿物在北美或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或回收。原材料本地化的的比例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达到80%。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指出,2024年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新细则实施后,受补助的电动车辆主要搭载了三家韩国企业的电池,因此,在海外竞争中,韩国电池企业将会更有政策层面的优势。

8月份,欧盟正式通过了《新电池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包括要求电池企业从2023年开始对重要原材料进行供应链尽调;2024年7月1日起公开碳足迹;2027年超出碳足迹限值的电池禁入欧洲,2030年起电池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

这就意味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想要将产品出口欧洲市场,将会将面临电池护照数据库建设、护照管理系统维护及国际统一标准构建等挑战。

2023年1月,全球电池联盟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并公布了三张电池护照原型。这三张护照原型,记录了奥迪和特斯拉车型上装载的三款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包括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

但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电池护照过高的信息披露可能造成技术、供应链等核心数据的泄露。

除此之外,产品出口运输过程距离过长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碳足迹,也就意味着需要加快当地的本地化供应。

因此业内人士分析,欧盟的《新电池法》本质上是在引导动力电池和产业链企业在当地建厂,帮助欧洲形成完整产业链。

02 海外电池市场占三分之二 韩企仍占大头

2023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2.8GWh。也就是说,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来自中国,三分之二来自海外地区。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装机量排名中,前十位有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1家日本企业。按全球市场装机量而言,中韩日约为6:3:1的比例格局,如果按海外市场装机量数据,韩中日企业的市场份额则约为5:3:2。

截至2023年前11月,全球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约为624.4GWh,比2022年同期增长41.8%。

从2023年前11月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来看,仍然保持着前十位有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1家日本企业。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其中六家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达到63.7%,环比小幅增加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前11月,宁德时代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近两倍。

除了动力电池之外,在近来增长迅猛的储能电池领域,中国电池企业已经早早抢占先机。

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厂商储能电池出货占全球约90%左右份额,前十大储能电池供货商中,中国企业占8家,其中前六名均为中国企业。

除此之外,凭借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中国企业在当前电池制造的多个环节都拥有明显优势。

比如在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领域,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80%以上。而在锂矿资源上,中国企业也掌握了全球70%以上的精炼能力。

很显然,在占比三分之二的海外市场上,中国企业仍有不少优势。

03 锂电出海逆势增长 扛不住压力的或将提前出局

从锂电产业出口数据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9.9%,高于大盘增速。

尽管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欧美市场的电动化进程难以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但全球电动化的整体趋势目前来看不会改变。

但当前的局势是,国内内卷加剧,海外市场暂时处于增长缓慢期,出海也收益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没有实力放长线的公司,将会提前被卷出局。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战。

自2023年下半年起,动力电池领域价格战就引起了行业关注,而在本月中旬,甚至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有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带头将磷酸铁锂电芯价格降至0.3元/Wh。

此前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曾公开表示,电池到了4毛多每瓦时的时候,全行业基本上都不赚钱。

这样的价格战带来的后果是恶性竞争:低价拿项目的企业亏本赚吆喝,而这种商业模式没有大量资金支撑难以为继。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间,有近10家企业已经退出锂电池产业链。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2023年2月9日,珈伟新能发布公告称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公司相关的锂电池制造已经停产,公司开发光伏电站及工商业储能项目所需的锂电池,也将通过集中外采的方式进行。

而在3月,松下旗下的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宣布在2023年5月31日前全面停止生产。

9月,厚能股份发布公告称,因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原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停止锂电池生产。

11月底,在国内装机量排名前15的捷威动力发布停工停产公告,称受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影响,为保证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经管理层研究决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天津捷威开始停工停产。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即将迎来一轮大浪淘沙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还会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逻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2: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马斯克预言:未来所有汽车都将电动化!网友疑问:汽油卖给谁
伴随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的霸主地位。马斯克的这番豪言虽然源于对电动车前景的乐观预期,但也不禁让人思考能源行业的未来走向。电动车优势日益凸显
2024-04-30 16:43:00
奔驰ceo:固态电池技术对于未来电动汽车“可能并非必要”
...为,凭借锂离子电池的持续进步,固态电池技术对于未来电动汽车“可能并非必要”。他表示,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速度远超预期,甚至可能与固态电池在成本和能量密度方面不相上下。一直
2024-01-15 02:44:00
欧洲“电池雄心”面临内外挑战(环球热点)
...2024年01月09日 第 10 版)2023年11月14日,在法国特拉普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工厂,一名工程师走过电池回收装置
2024-01-09 04:45:00
...能无法实现气候目标,因为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动汽车的普及,而钴、镍和锂等金属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欧洲审计院是审计欧盟及其各机构账目的机构。该机构在最
2023-06-21 03:35:00
2030年电池价格可能低于修理燃油车发动机费用
12月4日消息,一项新研究显示,到2030年,更换一整块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可能低于修理燃油车发动机的费用。据电动车研究机构Recurrent的报告显示
2024-12-05 01:31:00
2024年1月1日起,美国电动汽车税收减免门槛提高。由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关于新的电池采购规定生效,许多电动汽车已失去了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资格。美国财政部2023年12
2024-01-03 01:01:00
...企给予了很多正面评价,甚至用“大放异彩”来形容中国电动汽车在展会中的表现。当地的消费者也对中国电动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少中国汽车品牌展台都人气颇高,有大量的欧洲消费者来看
2023-09-13 16:41:00
铅价飙升冲击波:两轮电动车涨价、回收电瓶上演“废品升值记”
...格进行上调。近期,随着雅迪、爱玛、台铃等品牌的两轮电动车价格相继上调,越来越多二三线小品牌也纷纷跟进涨价,不少两轮电动车价格上涨了上百元。与两轮电动车不同,钢材使用量更多的三
2024-08-03 12:09:00
2027电动车成本或低于燃油车?新势力车企形势严峻!
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断加深,电动车作为未来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角色日益凸显。业内专家预测,到2027年,电动车的制造成本或将与传统燃油车持平甚至更低,这
2024-03-12 11:34: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
2025网聚美好安徽 | 一分钟下线一台车!世界级智能工厂见证“江淮速度”
大皖新闻讯 七轴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年冲压次数高达1300万次;百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焊接火花四射……11月11日,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合肥的江淮新港基地
2025-11-11 23:46:00
作为进博会的八年“全勤生”,丰田此次以“立全球,更中国”为主题,携前所未有阵容参展。丰田中国品牌营销部部长徐一鸣表示,今年丰田展品的特点可以用“梦想照进现实”来形容
2025-11-10 11:49:00
犀重汽车闫明明:与成都互为“合伙人”,以硬核创新重塑新能源商用车产业
2024年7月,犀重汽车30亿元总部的落户,为成都实现了总部在蓉新能源商用整车“零的突破”。近一年后,这家企业便以一项重磅创新回报了城市的期待
2025-11-10 13:59:00
全球最大标准化电解水制氢BOP装置在宁发布水中练“氢”功 提升含“绿”量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通讯员李雪莹)提起“足金”
2025-11-10 07:59:00
南报网讯(记者胡英华通讯员金飞陶燕燕)开沃集团与现代汽车集团近日在广州联合举行首款氢能公交车品鉴仪式,双方联手打造的首款氢能公交车正式亮相
2025-11-10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周福成)厦门港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再添两员“猛将”——近日,由厦门港务船务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两艘4400马力新能源拖轮“厦港拖33”和“厦港拖34”
2025-11-09 08:31:00
“皖车同心·出海共赢”交流会在合肥举行 安徽车企将“抱团出海”
大皖新闻讯 11月8日,“皖车同心·出海共赢”交流会在合肥中安创谷科技园全球路演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徽动全球 皖车出海”为核心
2025-11-09 15:28:00
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保时捷新款911 Turbo S完成亚洲首秀,第一代911 Targa车型同台亮相。(吴一尘)来源:中新经纬编辑:王永乐广告等商务合作,请
2025-11-07 19:54:00
视频制作:陈希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王嵩)11月6日,坦克品牌以全新的姿态拥抱年轻一代,备受关注的全新坦克400正式上市
2025-11-07 20:28:00
11月7日,十堰市商用车产销对接会(物流专场)活动现场,东风商用车、湖北华神、三环汽车、湖北一专等6家十堰商用车企业,与西安市
2025-11-07 20:38:00
东南网11月6日讯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G7013沙县至南平国家高速公路三明段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根据文件,客车基本费率按小型车(一类客车)0
2025-11-06 17:47:00
吉网观察|第八届进博会吉林“天团”亮眼登场,多领域硬核科技实力引关注
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进行时。吉林省交易团以强大阵容参会,中国一汽、中车长客、长光卫星、吉林化纤、希达电子等龙头企业
2025-11-06 19:55:00
记者带你逛进博,哪一辆车戳中你的DNA?
Tesla Cybercab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在亚太地区首次亮相;大众汽车集团作为进博会的“八年全勤生”,带来五款电动化车型
2025-11-06 20:26:00
鲁网11月5日讯半固态电池加持!全新MG4冬季续航稳了,极端测试不起火!(本网记者)责任编辑:陈波
2025-11-06 23:17:00
“安徽造”多款新能源车护航进博会 
大皖新闻讯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启幕,多款“安徽造”高端新能源汽车成为这场国际盛会的官方指定用车
2025-11-05 0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