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1-29 09:06:00 来源:汽车咖啡馆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出品丨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产能过剩、价格战、利润增速变缓……动力电池产业开始寄希望于海外市场,试图开辟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随着海外市场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出海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2023年,北美传统车企巨头通用、福特官宣推迟2024年的电动车投资生产计划,特斯拉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利润下降;欧美市场方面,大众汽车、奔驰等均因当地电动汽车需求疲软陷入停产、接连降价的局面。

相比于中国市场转向电动化的大刀阔斧,在海外市场,电动汽车的声势显然还比较小。

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

事实上,在欧美市场,燃油车与混动车型仍然是市场主力。这背后,与欧美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电动汽车价格过高等因素有关。

据凯利蓝皮书估计,2023年11月,北美市场的新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比普通新油车高出 3826美元(约合人民币27460元)。

而背后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占据电动汽车4成左右成本的动力电池。到目前为止欧美市场仍然没有比较成熟的、拥有较大规模产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这一关键领域暂时落后中日韩。

因此为了扶持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前两年开始,欧洲、北美两大市场纷纷出台了诸如《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RA法案)、欧盟电池法案等贸易保护政策。

欧美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加之各种限制性政策,动力电池出海很有可能还是难逃“卷生卷死”的境况。

01 欧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 壁垒政策密集出台

纵观整个2023年,欧美市场的电动汽车增长放缓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从车企层面来看,不少海外车企都在2023年削减电动汽车投资、量产的计划。

福特汽车去年公告其电动汽车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后,宣布减少电动车型Mustang Mach-E的产量,并缩减了一项 120 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投资计划,同时推迟原计划在肯塔基州建设的两家合资电池厂中的一座。

通用汽车也放弃了2023年下半年生产10 万辆电动汽车以及2024 年上半年生产 40 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

梅赛德斯奔驰在发布2023第三季度财报表示,承认必须大幅削减价格才能推广其电动汽车,并称消费者购买率低于预期。

大众汽车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在去年10月暂停了德国茨维考和德累斯顿工厂 ID.3 和 Cupra Born 电动车型的生产。

据海外经销商服务公司Cox Automotive预测,目前欧美电动汽车市场这种低需求的低谷期可能会从2024年持续到2027年。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因为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导致电动汽车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

据悉,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BMWK)在12月16日宣布结束电动汽车补贴计划,将于12月17日停止接受新的电动车补贴项目申请,而在12月17日之前接受的申请仍将被受理并批准。

而在政府层面,也可能会有不利因素。

2023年11月末,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直言2024年欧美两场关键选举之后,电动化速度或将放慢。

此外,比起中国市场已经内卷进入油电同价时代,欧美市场仍受限于没有本土的动力电池供应,导致电动汽车整车成本居高不下。

比如大众汽车旗下电动车型ID.3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最低降至人民币11.99万元。而在国外,ID.3系列起售价为37350欧元,将近30万元人民币。

对于中日韩一众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本土产业链的欧美动力电池市场,自然是一块香饽饽。

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是,无论是出于培养自己的本土企业的需要,还是出于要建立起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当地政府绝不会任由一帮“外来者”拿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主动权。

正如2015年中国推出的“动力电池白名单”,美国的IRA法案与欧盟的电池法案也在2022年与2023年顺势而出。

相对而言,美国的IRA法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为突出。该法案规定,在北美地区进行组装的电动汽车可获得联邦税收补贴,但对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中的关键矿物、组件等来源有着严格的标准。

法案规定了几个时间节点:

自2023年开始,电动汽车必须有50%以上的电池部件与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组装,才有资格获得每辆车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这一比例在2029年之后需达到100%。另外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则与电池关键矿物有关。

从2023年开始,电动汽车需有40%的电池关键矿物在北美或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或回收。原材料本地化的的比例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达到80%。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指出,2024年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新细则实施后,受补助的电动车辆主要搭载了三家韩国企业的电池,因此,在海外竞争中,韩国电池企业将会更有政策层面的优势。

8月份,欧盟正式通过了《新电池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包括要求电池企业从2023年开始对重要原材料进行供应链尽调;2024年7月1日起公开碳足迹;2027年超出碳足迹限值的电池禁入欧洲,2030年起电池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

这就意味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想要将产品出口欧洲市场,将会将面临电池护照数据库建设、护照管理系统维护及国际统一标准构建等挑战。

2023年1月,全球电池联盟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并公布了三张电池护照原型。这三张护照原型,记录了奥迪和特斯拉车型上装载的三款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包括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

但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电池护照过高的信息披露可能造成技术、供应链等核心数据的泄露。

除此之外,产品出口运输过程距离过长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碳足迹,也就意味着需要加快当地的本地化供应。

因此业内人士分析,欧盟的《新电池法》本质上是在引导动力电池和产业链企业在当地建厂,帮助欧洲形成完整产业链。

02 海外电池市场占三分之二 韩企仍占大头

2023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2.8GWh。也就是说,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来自中国,三分之二来自海外地区。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装机量排名中,前十位有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1家日本企业。按全球市场装机量而言,中韩日约为6:3:1的比例格局,如果按海外市场装机量数据,韩中日企业的市场份额则约为5:3:2。

截至2023年前11月,全球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约为624.4GWh,比2022年同期增长41.8%。

从2023年前11月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来看,仍然保持着前十位有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1家日本企业。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其中六家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达到63.7%,环比小幅增加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前11月,宁德时代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近两倍。

除了动力电池之外,在近来增长迅猛的储能电池领域,中国电池企业已经早早抢占先机。

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厂商储能电池出货占全球约90%左右份额,前十大储能电池供货商中,中国企业占8家,其中前六名均为中国企业。

除此之外,凭借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中国企业在当前电池制造的多个环节都拥有明显优势。

比如在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领域,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80%以上。而在锂矿资源上,中国企业也掌握了全球70%以上的精炼能力。

很显然,在占比三分之二的海外市场上,中国企业仍有不少优势。

03 锂电出海逆势增长 扛不住压力的或将提前出局

从锂电产业出口数据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9.9%,高于大盘增速。

尽管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欧美市场的电动化进程难以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但全球电动化的整体趋势目前来看不会改变。

但当前的局势是,国内内卷加剧,海外市场暂时处于增长缓慢期,出海也收益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没有实力放长线的公司,将会提前被卷出局。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战。

自2023年下半年起,动力电池领域价格战就引起了行业关注,而在本月中旬,甚至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有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带头将磷酸铁锂电芯价格降至0.3元/Wh。

此前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曾公开表示,电池到了4毛多每瓦时的时候,全行业基本上都不赚钱。

这样的价格战带来的后果是恶性竞争:低价拿项目的企业亏本赚吆喝,而这种商业模式没有大量资金支撑难以为继。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间,有近10家企业已经退出锂电池产业链。

海外电动化转型放缓,电池出海别急着乐观

2023年2月9日,珈伟新能发布公告称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公司相关的锂电池制造已经停产,公司开发光伏电站及工商业储能项目所需的锂电池,也将通过集中外采的方式进行。

而在3月,松下旗下的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宣布在2023年5月31日前全面停止生产。

9月,厚能股份发布公告称,因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原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停止锂电池生产。

11月底,在国内装机量排名前15的捷威动力发布停工停产公告,称受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影响,为保证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经管理层研究决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天津捷威开始停工停产。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即将迎来一轮大浪淘沙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还会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逻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2: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马斯克预言:未来所有汽车都将电动化!网友疑问:汽油卖给谁
伴随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的霸主地位。马斯克的这番豪言虽然源于对电动车前景的乐观预期,但也不禁让人思考能源行业的未来走向。电动车优势日益凸显
2024-04-30 16:43:00
奔驰ceo:固态电池技术对于未来电动汽车“可能并非必要”
...为,凭借锂离子电池的持续进步,固态电池技术对于未来电动汽车“可能并非必要”。他表示,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速度远超预期,甚至可能与固态电池在成本和能量密度方面不相上下。一直
2024-01-15 02:44:00
欧洲“电池雄心”面临内外挑战(环球热点)
...2024年01月09日 第 10 版)2023年11月14日,在法国特拉普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工厂,一名工程师走过电池回收装置
2024-01-09 04:45:00
...能无法实现气候目标,因为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动汽车的普及,而钴、镍和锂等金属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欧洲审计院是审计欧盟及其各机构账目的机构。该机构在最
2023-06-21 03:35:00
2024年1月1日起,美国电动汽车税收减免门槛提高。由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关于新的电池采购规定生效,许多电动汽车已失去了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资格。美国财政部2023年12
2024-01-03 01:01:00
...企给予了很多正面评价,甚至用“大放异彩”来形容中国电动汽车在展会中的表现。当地的消费者也对中国电动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少中国汽车品牌展台都人气颇高,有大量的欧洲消费者来看
2023-09-13 16:41:00
2027电动车成本或低于燃油车?新势力车企形势严峻!
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断加深,电动车作为未来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角色日益凸显。业内专家预测,到2027年,电动车的制造成本或将与传统燃油车持平甚至更低,这
2024-03-12 11:34:00
崔东树:对新能源车绝不应该悲观
...汽车经销商组成的联盟向拜登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他在电动汽车推广政策上踩一踩刹车。该联盟指出,尽管电动车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理想的选择,但目前的电动车需求跟不上它们涌入经销店的速
2024-02-28 10:39:00
...年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向市场投放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拒绝 All in 电动的丰田,早在2012年便开始 All in 全固态电池技术,如今终于开始显露锋芒。固态电池
2023-06-20 14:25: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