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诸葛亮临死前留下一卧底,为蜀汉延续30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7 11: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三国演义》对很多国人而言都是有特殊的情结在的,这本小说全篇不仅有英雄胸襟、历史缩影、千人千面、豪情万丈,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一个“义”字。且不说刘关张三人的故事感染了多少人,便是诸葛亮、庞统,以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孙策与周瑜的亦君亦友,曹操与郭嘉的惺惺相惜……每一个都足够让人记忆深刻,久久难忘。

很多人说,《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意味太过明显,甚至为了凸显蜀国,把很多不属于季汉君臣的故事都安排给了他们,尤其是诸葛亮的人物塑造方面:著名的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干的;借东风也是无中生有,因为诸葛亮根本没有参与赤壁之战;空城计也是完全捏造,历史上完全没有这段……不可否认,小说家的春秋笔法确实会做一些有悖于事实真相的编撰,但很多人据此抹黑诸葛亮说他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还是过分了。

可以说,后期的蜀汉如果不是诸葛亮深谋远虑,早就垮了,不说别的,就说诸葛亮死前给蜀汉留下的一个“卧底”,这个人看似灭掉了蜀汉阵营的两大奇才,确保账了蜀汉的稳定,为蜀汉增加了三十年国祚。

诸葛亮留下的“卧底”

其实诸葛亮为蜀汉留下的这个人,在他的《出师表》里就已经有体现了。在那封上表陈情的奏疏里,诸葛亮让阿斗要亲贤臣远小人,其中的贤臣列举了三个:郭攸之、费祎、董允。而事实上,这三个人也确实在之后的时日里为蜀汉做了不少贡献。

其中的费祎更是作为诸葛亮留的重要后手,算是“卧底”似的存在,在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费祎到底有什么本事,诸葛亮为何选择了他呢?

其实费祎是荆州人士,他的伯父的姑姑是当时益州牧刘璋的母亲,而刘璋和刘备又是同宗兄弟,所以费祎和刘家多少沾点亲戚关系,虽然这个关系有点远,但也因为他在荆州和益州的这些层层叠叠的关系,他在蜀汉阵营里一直都大有可用。

费祎最开始是辅佐刘璋的,但是经历了张松献图以及民心对刘备的殷切盼望,刘璋的政权完全瓦解,费祎也就作为战败方的文臣,被蜀汉所获。

当时的费祎在蜀地经营多年,颇有名望,而刘备最欣赏的就是这种有德有才的人,所以在了解到费祎的存在后,果断对其委以重用,让他当了太子舍人,也就是给阿斗当老师。但刘备对费祎的任命也就到此为止,费祎的政治才干在刘备时期始终难以得到施展的。想想也是,当时的刘备麾下多得是能人谋士,能用到费祎的情况确实不多。

费祎在蜀汉阵营的贡献

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关羽败走麦城后就发生了改变。先是张飞报仇心切,在阆中反被部下所杀,之后是刘备不顾劝阻执意要为二弟三弟报仇,结果因为错误的判断被火烧连营,最后白帝城托孤。

当时的蜀汉损兵折将,五虎上将一下就剩了一个赵云,谋略方面也全靠诸葛亮坐镇,继任者阿斗又是个不成器的。可诸葛亮也是人啊,他也会累,也会分身乏术。所以在夷陵大战惨败后,诸葛亮第一时间选用了一批信得过的,其中就有费祎。

费祎被诸葛亮提拔起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出使东吴,修订合约。当时的东吴气焰正盛,巴不得灭掉蜀国,对于谈和的人各种热潮冷讽。所以这次谈判任务难度极大,但是费祎毫不惧怕,面对东吴的各种刁难泰然自若的化解,他舌战群儒、利落大方,凭着高超的双商,不仅达成了合作,还让孙权都对他记忆深刻,将自己的佩刀赠与了他。

有了这次政治场上的牛刀小试,费祎很快就成为了蜀汉的肱股之臣,为诸葛亮分担了不少事务,也深得诸葛亮赞许。所以在诸葛亮的多份奏疏里都能看出他对费祎毫不掩饰的欣赏,之后临死之前留下他作为“卧底”更在情理之中。

那么费祎成为“卧底”又都干了什么呢?

费祎“卧底”干了什么事

费祎首先做的就是除掉了被诸葛亮视为“有反骨”的魏延。其实魏延有没有反骨,至今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魏延实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当时的阿斗太不争气,让他来管住心高气傲的魏延,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所以诸葛亮杀魏延,更多还是出于长远的考虑,来保障蜀汉稳定。在诸葛亮的计划中,他死后秘不发丧,别让魏延察觉,等到了大本营再清算会方便很多,但是路途中魏延就知道了诸葛亮已死,野心也就瞬间按捺不住了。还好费祎早有防范,联合杨仪,再配合诸葛亮事先安插在魏延身边的马岱,直接给了魏延一个猝不及防,死于马下。

而诸葛亮千算万算,也只能算到一部分身后事,对于更久远的,还要靠他留给阿斗的这些谋臣。杨仪和费祎杀魏延有功,但很快,杨仪也就成了下一个“魏延”。

没了诸葛亮坐镇的蜀汉,对于杨仪来说也没有能压住自己的人,他野心勃勃的相当丞相。可是诸葛亮留下的任命安排里却没有自己的位置,这也让杨仪非常不服气,私下里还和好友费祎抱怨,说早知如此,不如和魏延一起举兵,也不至于今日。

一席话让费祎知道了杨仪的野心,于是他向刘禅和蒋琬告发此事,杨仪很快被发配到边远地区。蜀汉政权面临的一次隐患由此被解决。

有人说蜀汉之后还能延续三十多年的国运,全靠费祎的多方平衡。虽然在这期间他害的跟他吐露心事的好友杨仪被贬他乡有点无情无义,但这也是费祎对于蜀汉的忠,强于了和友人的义。而且杨仪一旦谋反,本也是不义之举,费祎也不会助长他的这一做法。

小结

总体说来,费祎是个有大才的人。只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已经少了主心骨似的灵魂人物,多方势力你来我往之间,也将蜀汉的国运逐步消耗掉,如果不是费祎、姜维等人竭力从中平衡,按照阿斗的治国态度,蜀汉怕是没两年就会向曹魏俯首称臣。

但当时的局势又岂是费祎、姜维等人能扭转的过来呢?蜀汉国力正盛的时候,连诸葛亮都没有挽回,这些季汉的英雄满满的对汉朝的爱与崇敬,书写了汉朝最后的浪漫,只是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终有定数,汉朝的国运早已走到了结尾,将来的故事注定又有一番新的主人翁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7 1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诸葛亮去世后,你会觉得蜀汉人才缺乏吗?
...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导致的无人可用,而且这种无人可用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三国鼎立无论诸葛亮在世时采取了何种人才推荐制度,但不可争议的是,蜀汉政权短暂存在的42年中至少有32年时
2023-08-25 17:46:00
别被诸葛亮骗了?北伐只是一个幌子,此三点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
世人都知,当时诸葛亮带兵北伐完全就是以卵击石的行为!而作为蜀汉的大军师诸葛亮他难道看不出来吗?其实不然,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他明知道这个是以卵击石的行为,为什么还要执意发动北伐呢
2024-11-25 10:46:00
诸葛亮为何北伐死磕实力强大的魏国
...国之初便处在和魏吴的对峙之中。为了国家的生存,丞相诸葛亮不惜孤注一掷,不断北伐曹魏。然而他的作为,在当时是否明智,对蜀汉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一、三顾茅庐的知遇之缘天生我材必有
2023-11-16 16:02:00
为什么诸葛亮执着于北伐?真的是简单的忠诚于汉室吗?
说起诸葛亮的北伐,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身影,一次次在蜀地高喊“出征”。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看到诸葛亮七次北伐,很多人都会想:明明知道赢不了,为什么
2024-11-03 09:36:00
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蜀汉的灭亡是因为北伐吗
诸葛亮的北伐一直为人诟病,在蜀汉内部也一直有争议,诸葛亮执政时期,反对的声音比较小,诸葛亮去世后,他亲自选定的两个接班人蒋琬和费祎是消极北伐的,实际上就是反对,到了蜀汉中后期,反
2024-12-23 11:50:00
...,但由于蜀汉和曹魏实力差距巨大,北伐多以失败告终。诸葛亮死后近20年后,蜀汉才由姜维统军北伐曹魏。那么为何弱小的蜀汉为何一定要北伐曹魏呢?为何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北伐事业被搁置
2024-05-23 06:30:00
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背后原因并不简单!
...曹魏差距巨大,它根本不可能击败曹魏!然而即便如此,诸葛亮却执意北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能成功,还要一次次北伐?诸葛亮执意北伐我们普通人尚且知道,蜀汉和曹魏差
2023-08-05 17:52:00
蜀汉后期,被诸葛亮浪费的人才可以组建一个超级军团
...白帝城,在白帝城,刘备病逝。驾崩之前的刘备,选择了诸葛亮和李严作为托孤大臣。主公刘备死后,整个蜀汉的担子都压在了诸葛亮身上,他作为一个军师足智多谋、无懈可击。只不过,在蜀汉后
2023-06-06 13:07:00
为了诸葛亮,姜维献出了自己的忠心
说起诸葛亮,一生最为执着的就是他的北伐,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把一个濒于灭亡边缘的蜀汉政权治理得具备对外发动战争的政权,这是非常不容易不办到的,从公元228年开始
2023-08-24 16:33:00
蜀汉国力微弱,是什么支撑着诸葛亮和姜维北伐?
...都收在了刘备的囊中,一个是关羽、关二爷,一个是武侯诸葛亮。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以及他的治世救国能力。刘备死后,独奏韩信、萧何、张良,扶持摇摇欲坠的蜀汉。他
2023-02-12 20: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