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高江涛与崔宪圭(左)。供图
“江涛啊,你是我最亲密的中国朋友啊!”每逢聚餐畅聊微醺之时,崔宪圭都会对高江涛这样说。高江涛是韩国《中央日报》中国市场部总监,谈起与崔宪圭相识十几年的故事,他说:“我们虽称不上袍泽之谊,却是实实在在的忘年之交。”而这段相知相伴的跨国交情,也记录着持续升温的中韩友谊。
“我至今仍记得2006年初春第一次和崔先生见面的情景,那时候我的右手骨折初愈,而崔先生握手力度之大,让我感到‘心有余悸’。然而,通过他有力的握手,我感受到了真诚的况味。”高江涛说,在十几年的交往中,崔宪圭的博学、谦和以及人情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先生不仅能将中国古诗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对中国流行歌曲的演唱也是一绝。”高江涛认为,这都是崔宪圭对中国文化热爱的体现。
自崔宪圭2019年担任韩国纽斯频通讯社特派记者之后,两人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在这期间,他们一起野餐、登盘山、游潭柘寺、在古北口长城下小酌……“每每与他相处,鲁迅先生那句经典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在我耳旁响起。崔先生是我唯一经得住岁月考验的韩国忘年交。”高江涛说。
今年4月,崔宪圭任期届满后回到了韩国。在这之前,高江涛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乡做客。高江涛说,这是他们认识不久后崔宪圭提出的一个愿望,如今他想以此作为离别的礼物。“他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蒜田时,仿佛想起了曾经的时光,让他倍感亲切。”
如今,中韩关系已迈入“而立之年”,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故事,见证着两国同行相伴、携手共创未来的友谊。“我和崔先生虽处在不同的国度,他的君子之风令我高山仰止,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的老家巨野县和他的故乡高城郡能够结成友好城市关系,将真正实现‘小我成就大我’,而我们的友谊也将青松不老、源远流长。”高江涛说。
正如古话所说: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高江涛与崔宪圭的友谊,也是中韩友好的生动注解。
《金桥》杂志记者 巩欣帅
本报记者 黄议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