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俄军在扎波罗热的这三道防线,是“二战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工事”,加起来长度近2000公里,是二战马奇诺防线的四倍多。精心准备的防线,让乌军的反攻变得很难,然而一旦突破,也有可能是雪崩式的。
俄罗斯最近内部这么乱,乌克兰方面也没闲着,赶紧在前线加紧推进,虽然说取得一些进展,但说实话,比较有限。
美国人也承认这点。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日前就表示,面对俄军充足的防守,乌克兰的反攻速度有所放缓。俄罗斯人在过去半年里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建立防线。在某些关键地区,他们的防线足足有三道,而且每一道防线都有数公里的纵深。
【报道截图】
柯比还认为,现在判断瓦格纳事件是否削弱俄军的防御能力还“为时过早”,美国不打算深入研究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而是将继续专注于支援乌克兰。
其实正如柯比所言,现在俄军在南部战线有三道防线,一道防线属于前沿防御区,也是乌军现在与俄军交火的地带;第二道防线距离第一道防线30公里左右,可以为第一线提供火力支援。而如果乌军能够突破这两道防线,俄军还有一道由重点城镇和据点串联起来的第三道防线,既可以保证前两线的俄军从容撤退,也可以随时就此发起反扑。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之前的一份报告就指出,俄军在扎波罗热的这三道防线,是“二战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工事”,加起来长度近2000公里,是二战马奇诺防线的四倍多,但平均宽度只有100公里左右。这种长而扁的防线,加上层层设置的梯级火力网,以及各种障碍物和地雷阵,让乌军的部队,尤其是装甲部队难以快速行进。
俄军精心准备的防线,让乌军的反攻变得很难,然而一旦突破,也有可能是雪崩式的。首先,漫长的战线会分散兵力,还会导致预备队的力量不足,一旦第一道防线被突破,那么俄军能否迅速稳住第二道防线,是一个较大的未知数。
其次,这些地方工事再怎么复杂,也难以抵御远程武器和无人机的打击。在许多乌军公布的视频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无人机定点打击战壕中俄军士兵的镜头。另外,这些防线工程的承包商有可能在建设中偷工减料,影响防御效果,也是一个问题。
【乌军无人机镜头下的俄军士兵】
其实相比于这些地面防线,现在对乌军更有威胁的,是驻守在这些防线上的人。现在防守扎波罗热的俄军主力,是第58集团军。而第58集团军,毫不夸张地说,是现在俄罗斯前线唯一一个比较靠谱,也没有犯过重大错误的部队,编制完整,而且战斗力很强,作战经验非常丰富。
第58集团军是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嫡系部队。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首先攻入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的就是第58集团军。当时指挥这支部队的,正是格拉西莫夫。这一战不仅让格拉西莫夫后来一路高升,也帮助普京奠定了自己的总统地位。2008年的俄格战争中,第58集团军再次担当主力,仅用3天就让格鲁吉亚屈服。
【俄军第58集团军】
如此精锐的部队,再加上坚固防线的加持,与其硬碰硬显然是不太明智的。因此,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返扎波罗热指挥部后的第一步,就是放缓乌军的反攻速度,不再和前线俄军,尤其是精锐的58集团军硬碰硬。
这个决定非常理智。反攻的半个月,乌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依旧停留在俄军的第一道防线之内。
当然,放缓脚步,不代表反攻停滞,近段时间,乌军仍在蚕食俄军的防线,截至目前,乌军已经收复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与此同时,乌军加强了对俄军后勤补给线的打击:比如俄军在扎波罗热的最大军火仓库,上周就遭到了乌军精确武器的打击。
总的来看,乌军的反攻不可能速战速决,而是将持续很长时间,付出的代价也将是巨大的。泽连斯基其实也承认这种情况,上周他在接受BBC采访时就表示,乌克兰反攻的进展比预期要慢。他说“有人期待反攻是一场好莱坞电影,现在就期待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因此有些人说“乌军要在7月份北约峰会前打出一些成绩给美国看,好继续要军援”,还说什么“如果北约峰会前看不到反攻结果,那么西方就要逼乌克兰和谈”,这完全就是谬论。不论是美国、北约,还是乌克兰自己,现在都很清楚这场反攻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别说7月份了,打到9、10月份都有可能。
但不论打到什么时候,乌克兰都不可能会主动放弃。对于俄罗斯来说,俄乌冲突的失败,只意味着克里姆林宫换一拨人;而对于乌克兰来说,俄乌冲突的失败,则可能意味着亡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1: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