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7 10:24:00 来源:戏说三国

很多明粉不解,明末的大明军的战斗力为什么如此之低?难道是因为朝廷不发工资才导致“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吗?我个人认为,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度,最开始他想的挺好,卫所分布在全国各地和边境地区,卫所的兵户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自给自足,朝廷可以不花一分钱。所以呢,朱元璋就对大臣说“吾养百万兵,不费百姓一粒米”。可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卫所制度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全国那么多的卫所,账面上虽然有百万大军,可实际上都分布在漫长的国境线上,兵力极其分散,导致明朝的边军只能打一些以卫所城堡为依托的小规模战斗,比如小股游牧民族越境袭扰,抢夺粮食人口的时候,最近的卫所就可以派兵前往拦截和驱赶,卫所也就适合这样的战斗。但如果要碰上什么蒙古瓦剌入侵,土木堡之变,土默特部入侵等,以及后来满清八旗兵多次入关劫掠,万人或者5万人、10万人以上的大规模野战,卫所制度的短板就凸显出来了。这就相当于几十个独立团,平时谁也见不着谁,战时临时拼凑在一起对阵,一个骑边满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经验极其丰富,而且经常打大规模合成化作战的重型装甲集团军,即便两边人数相当,你也干不过人家。

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另外,明朝的卫所的武官是世袭的,兵户也是世袭的,所以时间一长,卫所就跟那古代藏区一样,武官就成了土司老爷,兵户呢就变成了农奴,因此战斗力就特别的低下,即使给他满饷也没有用,兵户们就会刨地,根本就不会打仗。到了明朝中后期,朝廷很快就看出这个问题来了,毕竟让蒙古人弄了两次,一次土木堡之变,皇上都让人抓走了,第二次更是打到了北京城下,于是明朝又搞出了营兵制。

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所谓营兵制,就是朝廷拨款让各级政府的总兵招募雇佣军,但问题是总兵是流官,三年一任,我花钱招募士兵,等训练好了,结果三年时间到了,我走了,新任的总兵过来摘桃儿,那谁乐意呢?所以营兵制虽然执行了,但是每个总兵手下也就几千人,战斗力依然不高,因为没人愿意花力气去训练。

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大多明朝的武将们借着朝廷拨款,开始训练自己的所谓家丁,因为武将上任,你不能是光杆司令区,得有传令兵,卫队、敢死队等等。所以家丁就属于精锐的特种部队。士兵的来源当时绝大多数都是长城外边儿过来的蒙古人、女真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都是弓马娴熟,能征善战之辈,跟这些总兵武将就建立了牢固的私人从属关系,战斗力是最强的。而明朝末期,担任和蒙古人以及满清大规模野战的部队,基本都来自北京附近的七十八卫,大概三四十万人,再加上北京城里的禁军,就算属于当时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了。

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可还是不行。1644年清军正式入关之前,曾经五次凿破长城,进入关内进行大规模的劫掠活动,每一次都是从北京城边儿上走,曾经有一次占领天津卫长达半年之久,在中原截获了大量的物资、牛羊、人口。满洲的八旗兵还大摇大摆的经过卢沟桥地区,就在明军的眼皮子底下返回关外,而当时的明军主力就在通州,愣是不敢出来决战。可以说当时唯一还能与满清一战的明军呢,就是关宁军了,可关宁军就属于营兵和家丁混合的部队。

正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才是明军战斗力不高的根本原因

吴三桂他爹吴襄曾跟天启皇帝说过,关宁军账面儿上三万人,可实际上真正能打的就三千来人,那天启就问了,如果这三万人都能打会怎么样?吴襄回答说,那早就荡平关外的满清八旗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度是怎么衰败的
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在他推翻蒙元的过程中,征集和招降了大量军队。不断增加的军队数量对于他打败蒙元和竞争对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05-19 15:23:00
朱元璋的卫所制问题到底在哪
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参照隋唐的军事制度“府兵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做出了一项巨大的军事改革,制定了核心制度——卫所制度!这项改革深度影响了明朝将近300年的历史,在明朝的中
2023-07-16 20:04:00
...半”,让汉朝有了“亡秦之迹”。然而,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却曾不无得意的说过这么一句话,“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这里的百万不是虚指,而是实数,因为明朝在朱元璋时期确实拥
2023-02-23 14:47:00
明朝灭亡,明军打不过清军,问题的根源恐怕就在于朱元璋这个政策
提起朱元璋,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那传奇的出身,开局一个碗就建立了大明王朝,不过,伴随着他的争议也是不少,比如滥杀功臣、“蓝玉案”、“胡惟庸案“,都是波及上万人。而朱元璋最让人
2024-12-18 09:42:00
明朝军事制度:卫所制与募兵制的优劣
...防是怎样建设的?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明太祖朱元璋重视中央权力我们大家都熟悉明朝朝于1368年建立,至1644年灭亡,,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和唐朝
2023-11-21 05:35:00
拥兵两百多万的明朝,为何败给开国仅十万人的满清?
...,击败李自成,攻占了京师,同年崇祯皇帝自缢,至此由朱元璋亲手建立的大明皇朝,在经历了276年的风风雨雨后,最终轰然倒塌。如今当人们回顾这个由汉人最后统治的封建王朝时,依然对其
2022-12-19 16:13:00
明朝为何未能继承元朝全部疆域?深入剖析历史原因与制度缺陷
...的疆域尽数取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明朝办不到。朱元璋在消灭张士诚之后,出兵北伐,过程是相当顺利的,因为其针对的目标是元朝的都城大都,朱元璋的明军从南京出发,只需要拿下山东
2024-04-17 16:40:00
明朝的军队是如何一步步崩溃的?最终还影响到了皇权的崩溃
...的诸侯,隋末的英雄豪杰,还有唐末的藩镇等等。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元末乱世中兴起的一股军阀势力。元朝末期各路军阀各自为政,他以南京为大本营,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然后北伐残余的元朝
2024-11-07 10:17:00
为什么明朝皇帝们不热衷于开疆拓土,是外强中干还是性格使然?
...认为有以下原因:1、明朝的内向型经济国策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了对元朝的决战。明朝进军神速,几个月时间就杀到大都城下,元顺帝仓皇北逃,至此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
2023-02-08 14: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
8台抗战时期缝纫机亮相永清 再现烽火抗战岁月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庞趁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近日,位于永清高新区的缝制工具博物馆举办专题展
2025-08-25 11:23:00
主创:王信 王瑜 杨梦云 杨云飞 蔡城池一审:余从源二审:姚腾 余旭三审:唐全寿
2025-08-25 11:29:00
齐风载典,那些定义齐文化精神的传世著作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齐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这片诞生了姜太公、管仲、晏婴等贤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025-08-25 15:25:00
长图|御外敌,建功业!99岁老兵参与见证世纪变迁
百岁烽火心,一世报国情从远征军战士到新中国建设者,樊超群用一生诠释忠诚与信仰跨越硝烟与时代他始终屹立,始终坚守始终与民族生命同频共振滑动屏幕跟随这位99岁抗战老兵的人生记忆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英雄致敬
2025-08-25 15:34: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