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 熊志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为学生提供宿舍,不再是高校的既定规则。近日有媒体梳理发现,近年来,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
千辛万苦考上研究生,却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宿舍,而得去校外自费租房,很多年轻人表示难以接受。
然而,这是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张后的一个必然结果。数据显示,2011年到2021年十年间,全国的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从56万增长到了约118万人左右,翻了一倍多。而与研究生快速扩招对应的是,高校的校舍扩建速度相当缓慢,涉及用地、经费的申请审批,流程比较漫长。所以,研究生宿舍供不应求的状况日益凸显。
现在,很多高校在招生时,有条件的,还能为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研究生,或者专业学位研究生,则直接和校舍无缘。还有的高校,甚至连全日制研究生宿舍都提供不了了。
资料图
尽管研究生的经济自理能力,普遍比普通本科生要更强,并且一些高校会提供补贴,但它远远无法填平校外租房的成本。
优质的大学,又往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大城市的租房成本整体较高,学校周边又是人群密集区,租房需求旺盛,房租自然水涨船高。校外租房远离食堂、图书馆等校园设施,生活相对不便,动辄上千元的租金,无疑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不为研究生提供宿舍,是很多国家的常态,中国的高校也应该逐渐剥离住宿的职能。
这话当然不假。但一方面,为研究生提供宿舍,毕竟是国内的惯例,突然不提供了,新考上的学生,难免会有落差感。
另一方面,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考研成了延缓就业压力的重要出路。如果要自己租房,研究生的教育成本提升,经济负担变更重,那么在一线大城市读研,会不会成为中、高产阶级的专利?会不会让一些家境一般的学生,加剧就业难和读书贵的双重挤压?
但是,研究生不提供宿舍,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短缺,它背后还有更深刻的问题,也即研究生规模的飞速扩张,是否和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相匹配。
事实上,研究生原本应该是精英教育,是人才深造,现在逐渐大众化,甚至成了找工作的一个敲门砖。很多人读研,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给自己的简历镀金。
于是,就业市场的学历竞赛越来越卷,内卷的结果就是,学生被迫花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来寻找一块就业敲门砖,好避免自己在职场上遭遇学历歧视,结果学历贬值越来越厉害
——研究生都满大街了,研究生的学历,在找工作时,又能提供多大的加持效果呢?
现在,作为研究生扩招的结果之一,学校不再提供宿舍,进一步提升了读研的经济压力。在复杂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当更高额的投资,无法在就业市场上,换来一个准确的预期回报时,也难怪广大学生会更加不忿了。
研究生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关键是,这种普及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若只是单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不仅违背了其设置的初衷,效果也适得其反。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重新考虑,国家还要不要大力补贴研究生教育?若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和培养质量无法兼顾,要不要收缩脚步?
资料图
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门此前曾表示,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的时候,不要“盲目地、普遍地扩大规模”,同时要加大资源供给。
具体措施比如,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位授予的准入门槛。当然还包括加强基础建设投入,确保学生的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能够适应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等。
这里面或多或少透露一个信号:研究生教育的扩张,要刹刹车了。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不提供宿舍,可能是大势所趋。这对于寒门子弟来说,似乎又少了一条向上之路。但如果这条变得比高考还难的路,并不保证通往理想中的阳光大道,放弃也不算可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