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新闻随笔】培育未来产业,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22 03: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刘志阳 刘建一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22日 02版)

【新闻随笔】

9月19日,以“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的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发布和展出近千项新产品、新技术,集中展示了全球新工业和新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本届工博会,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相关企业集中亮相,尤为引人瞩目。

未来产业是指由重大科技创新推动、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引领作用,当前处于萌芽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产业。相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更为前沿,产业发展处于更早期阶段,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更大,因而未来产业也愈加成为世界主要创新经济体竞相角逐的焦点。

不同于其他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模式,我国应坚持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培植未来产业。一方面,我国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制造强国是发展目标,未来产业培育必须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道路。另一方面,在当前产业脱钩新背景下,新型工业化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也决定了我国未来产业培育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整合科创资源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基本前提。未来产业培育,本质上是一个突破前沿技术,进而加速产业化的不确定性、颠覆性过程。这一进程高度依赖于各类科创平台资源、行业顶尖人才资源和研发数据资源的汇聚。首先,应充分释放各类科创平台的创新活力。切实发挥新型研究机构、共性技术平台、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的体系化互补性优势,汇聚全球不同领域科创家的集体创造力量,重点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其次,应充分发挥行业顶尖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必须高度重视全球顶尖科技人才流动的区域化、数字化、共享化和务实化等新特征,以此制定推动行业顶尖科技人才流动的新政策。推动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企业研发新生态,真正为顶尖科技人才提供一个稳定且可预期的科研环境。最后,应充分发挥研发数据资源的内生优势。在未知技术探索过程中,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已有的研发数据集有利于预测技术路线,减少研发不确定性,是加速前沿技术突破和未来产业形成的重要基石。

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场景应用是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发展未来产业不仅需要创造条件促使更多前沿技术发明实现,而且需要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应用与扩散。场景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压缩从基础科学到产业应用的时间,推动“科学—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大循环。作为新型工业化两大趋势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则是未来产业最有效的场景应用方向。这要求我们应依托新型工业化技术发展基础,深入实施未来产业技术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强化绿色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化”技术相互转化提供早期验证,并推动技术化应用迭代。同时鼓励政企、校企和银企等多方协作,探索“双化”场景应用的有效商业模式。构建诸如投贷联动、公司型创投、专利池、人才孵化等新型商业模式,亦可布局建设一批基于“双化”特色的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推动未来产业更多“双化”场景落地。

优化产业治理体系是布局未来产业的根本保障。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未来产业能否茁壮成长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未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中的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还离不开新的治理体系支撑。首先,应建立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开放式创新范式。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是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创新基本范式。未来产业培育过程中,企业也必须学会在开放式创新中努力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其次,应发展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金融资本。借鉴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金融扶持经验,鼓励各类新兴金融资本发展,助力未来产业成长。最后,还应明确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全新治理规则。产业超模块化治理有助于解决新型工业化的边界调整问题,是未来产业网络治理可供借鉴的法则。正在兴起的基于模块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可以允许个性模块的知识价值独占,又可以推动通用模块的知识价值共享,为开放式创新成果保驾护航。总之,利用新型工业化进程取得的有益经验布局未来产业,既是新发展阶段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面向未来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作者:刘志阳 刘建一,分别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紧盯高精 夯基提质
...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近年来,我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行动计划,着力引进培养一批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艺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重
2024-04-27 05:59:00
...一个阶级垄断的,绝大多数人缺乏任何手段去接近知识的源泉,于是不可避免地形成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学术上的高级僧侣看守着知识的源泉。这正是程门立雪、张良拾履等历史故事出现的背景。但
2023-03-17 05:35:00
...山新闻记者周爱明张希“全市‘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新型工业化、产业强市,特别是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号角。”2月22日,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接受
2024-02-26 09:38:00
产业转型升级“大步走”| 全省工信系统凝心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昌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战略部署,全省工信系统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工业领域改革,完善加快发展新
2024-11-03 23:30:00
...现“3533”重点产业集群目标,“富矿精开”打开了新型工业化的新天地,煤、电、烟、酒等产业“老树发新芽”,新能源电池、新材料、智能算力、先进装备崭露头角,“老产业”与“新业态
2024-06-15 06:00:00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新闻随笔】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保证人一生中从60至90(甚至95/100)岁这几十年的生活质量、生活品质
2023-01-12 03:35:00
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  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小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源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已超过七成,数
2024-03-29 21:07:00
如何看待目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工信部答央广网记者
...步,单忠德透露,将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
2024-04-18 11:18:00
【新闻随笔】守正创新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秦汉 温翊亮《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6日 02版)【新闻随笔】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
2024-02-26 04:4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