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19:3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八王之乱彻底的动摇了晋朝的统治根基,后来西晋的皇帝被匈奴人俘虏,司马睿在王导的帮助下于建康重新恢复了政权,史称东晋。

不过,东晋与南宋类似,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那些晋朝的士族们,来到南方从未放弃过恢复旧土的愿望。因为他们的根基在北方,他们的家在北方。

即使皇帝们无意北伐,可架不住臣子们把他们放在火上烤。而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当时本有绝佳机会,却因为策划人的早逝而分崩离析、功败垂成。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一)、风声鹤唳,以少胜多的典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东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晋刚刚成立的时候,各方势力并不团结。有的士族支持北伐,有的则和皇帝站在一个阵营,认为偏安一隅也无不妥。

乱世出英豪,东晋朝堂上还是有很多明事理之人。谢家叔侄,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表现的大义凛然。

1.调和矛盾,只为恢复故国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谢安早年间沉醉于山水之间,不问政事。可当家族之人在朝中尽数落败之后,他才选择出山。晋明帝的驸马桓温,在简文帝去世以后,露出了篡位的端倪。桓温学着曹操,逼迫皇帝为自己加封九锡。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而谢安联合了王家之人,铲除了权势遮天的桓温,为东晋延续了生命。谢安可以说是东晋朝堂的股肱之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力主与北方前秦对抗,为了能够让各方势力达成妥协,谢安主动把中枢大权交了出来,他的诚意可见一斑。

因为很多人都一直以为谢安要把皇帝当成傀儡,所以谢安立即就把谢家的权力还给了司马家的王室。而且,他自己还到了前线广陵任职。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做出了承诺,只要北伐取得成功,他就立刻辞掉在朝中的所有职务。

如果谢安不这么做,朝野上下还是分崩离析的状态。大家都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开始争执不休。而谢家在朝堂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又率先做出了表率。其他人一看,自然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2.草木皆兵,挫败前秦之锐气

"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苻坚的治国理政能力算是上游水平。他在国富民强的情况下,灭绝了前燕、仇池还有前梁和代国而且还占据了东晋的汉中和成都。那个时候,北方已经全部归于苻坚之手,他想学着秦始皇那样,一统天下。

但身边的王猛,竭力劝说苻坚不要轻举妄动,因为东晋有长江天险而且前秦内部各族的势力都在蠢蠢欲动。王猛去世七年以后,苻坚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苻坚带着一百一十二万精兵(实际只有三十万),气势汹汹地南下。

谢安派他的侄子谢玄为先锋,带领着八万北府兵北上拒敌。桓冲又带着十万精兵,来帮着谢家钳制前秦主力。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东晋军队的战斗力竟然如此之强。他们加起来才不到二十万,却能够把自己的三十万军队打的溃不成军。

"兵者,诡道也",东晋将领运用了很多计谋,像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都是在淝水之战中诞生的。更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会是前秦灭亡的开端。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二)、分崩离析,晋室复国的绝佳机会

"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作为氐族人的苻坚,颇有民族共和情怀。否则,也不能如此信任投诚不久的朱序。也正是因为朱序,才导致了前秦的洛涧之战和淝水决战接连失败。

其实,不单单是对朱序这样的汉人,像匈奴人、鲜卑人还有羌人等各个少数民族苻坚对他们都充满着信任。显然,他还是没有学到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精髓。

1.势如破竹,大有中兴之意

淝水之战胜利以后,东晋方面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决心。而谢安则是愈发小心,他害怕自己做错一点事情这个好不容易黏合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再次各自为政。那时候东晋是铁板一块,而前秦方面却是麻烦不断。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淝水之战以后,苻坚再也无法压制他手下的各族野心家们。鲜卑慕容垂、慕容冲和羌酋姚苌,这些苻坚手下的大将,纷纷起兵,纠集其本族百姓和前秦展开拉锯战。一时之间,涌现出了很多的割据政权,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大家都在北方互相攻伐,杀的昏天黑地。

东晋方面趁此机会,抓紧渡河北上。面对那些散兵游勇,东晋的谢家军表现的异常英勇。谢家和桓家联合举兵,从青州出发,进攻慕容垂的河北。按照谢家叔侄的计划,是先打下河北,再取河东,最后取汉中。

这套章法,行之有效。之前的孟德如是,后来的朱元璋也是如此。王猛在世的时候,就担心这个问题。彼时胡人们都在忙着瓜分前秦留下的土地,而且大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面对北府军,他们显得是那么脆弱。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如果这场战争能够提前爆发,想必司马氏重掌中原,那是志在必得的。因为彼时的东晋是铁板一块,而胡人们根本就没有完成整合。

2.命运无常,天不遂人愿

淝水之战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果抛却民族情感,从未屠过城,从未轻蔑过汉人,一心只想还天下太平的苻坚在战败后两年被杀。

而东晋的皇族们,依旧是纸醉金迷,依旧是剥削百姓。只有谢家和桓家,在前线为他们浴血奋战。仿佛这场战争和司马家毫无关系。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淝水之战以后,谢安遭受猜忌,主动把权力交了出来。在他六十六岁那年,永久的离开了人世。孝明帝闻讯,大哭三日。因为谢安逝世了,他司马家的旧土就不知何时才能恢复了。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谢安虽然交权,但是他在朝中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所以,他拼凑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并不会因为他退出朝堂而崩坏。谢安去世以后,重新掌握中枢的司马家族,联合了琅琊王氏开始排挤谢家与桓家。

不论是东晋还是西晋,都是自取灭亡。皇族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为了那点权力,不断的猜忌功臣,任人唯亲。因为桓家和谢家,通过北伐收复了很多城池。

(三)、功败垂成,内斗导致东晋覆灭

淝水之战的胜利,原本应当是东晋最好的反扑机会。奈何,司马家的人疑心太重而且胸无大志。即使他们掌了权,那又能如何。当时西晋的建立,就是世家大族们妥协的结果。

而到了东晋,谢安是那个再度主持平衡的策划人。谢家和桓家可以说是中流砥柱,随着谢安的去世,平衡就开始被打破。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1.砥柱离世,希望再度破灭

谢安离世以后,他的侄子谢玄也能够继续北伐。但是因为家族失势,谢玄屡屡遭受排挤。他的北伐计划,接二连三地遭受否决。谢玄只得退而求其次,要求坐守彭城。因为那可以支援洛阳与河北,能够牢牢的控制住河南地区。

可是,请求再度被否决。谢玄只得告病还乡,不久以后,离开了人世。如果谢安叔侄的北上计划能够成功实施,那么恢复旧土将指日可待。也不会有后来的南北朝。除去谢家以外,桓家也有很多优秀的军事主官,靠着他们也能勉强维持。

可是桓冲、桓石民、桓伊还有桓石虔,这些人都很快亡故。他们都可以算作温和派,就是虽然力主北伐,但是不愿意过多地参与朝堂争斗。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桓玄成为桓家的势力代表,他开始发动内斗。而谢家的北府军也失去了控制,终究沦为了射杀自己人的利箭。最后,还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在这场内乱中笑到了最后,建立了刘宋。

2.向上天再借五百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司马家的担心,固然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功劳都在大臣的手里,城池也在他们手中。就像后来的赵构斩杀岳飞,也是一个道理,就害怕他们篡位谋反。更何况,谢、桓还是两个大家族而岳飞只不过是孑然一身。

如果当时谢安和谢玄能够再多活些时日,想必司马家也不会那么急着停止北伐。因为这些人手中握着兵权,而且北伐也是为了东晋皇室。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大抵是司马家的气数已尽,毕竟他们的江山来路不正,是撺掇了曹家的。

东晋本有绝佳机会收复中原,却因谢安的逝世而分崩离析

因为谢安的存在,让东晋变得铁板一块。淝水之战的胜利,又让司马家对他们颇多猜忌。随着谢安和谢玄的去世,停止了北伐。而东晋再度陷入了纷争状态,到最后司马家日防夜防,江山还是易了主。

结语:

的确,淝水之战的胜利对于东晋而言是北伐的绝佳时机。那个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攻伐,乱成一团。东晋完全可以一鼓作气的把那些乌合之众,全部剿灭,最后王师北定中原。可惜谢家叔侄去世的太早,不然很可能历史就会改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2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晋四大家族之一的庾家,为什么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名气最大的还数与其合称“王谢”的“陈郡谢家”,毕竟谢安、谢道韫(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灵运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之前我们说过,其实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以贵族形式进行统治是
2023-06-14 09:41:00
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庾氏兄弟、桓温与谢安的权力斗争
...权已有另外一个权臣所掌握了。 这个人就是风雅绝伦的谢安。谢安的大伯是垂帘听政当朝太后褚蒜子的外公。所以,谢安也是外戚。谢安的老家在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安是标准的河南
2023-11-08 21:48:00
东晋门阀世家的兴衰与北府军的崛起
...逝,他才坐稳了位置。恒温之死,使恒家一度陷入低谷,谢安为代表的谢家登上了历史舞台。客观地讲,谢氏虽然属于门阀,但领头人谢安有着浓郁的名士风气。重视名节的谢安,虽大权在握,却恪
2023-12-15 05:08:00
东晋时期大臣谢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出身陈郡谢氏。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人物生平良师益友桓温谢奕
2023-06-09 10:33:00
历史上的谢安是怎样的人?为何连王羲之和李白都是他的铁粉?
谢安: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标题是描写“魏晋名士”中很有名的典故了,但此安石非彼安石,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安石一般就是指大名鼎鼎的大宋改革家王安石,而这里说的安石,是谢安石,也叫
2023-02-15 19:24:00
回顾:东山再起,究竟是哪座东山?历史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赫的地位和卓越的才华,这个家族成为当时社会的中心。谢安,作为谢家杰出的代表,注定了他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谢安出生于东晋的显赫世家,他的父亲谢裒曾任太常,是朝廷的重要官员。谢家
2024-08-10 21:14:00
谢家退场,东晋朝廷再无靠谱指挥家,直接预示30年后的灭亡结局
373-385年,谢安执政13年桓温死前,权力留给弟弟桓冲,并嘱咐还是要和士族集团搞好关系。这时候,北方胡人的东西两大势力决出了胜负,前秦王苻坚打败了前燕,统一了北方,并大有南下
2024-02-18 19:56:00
...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公元376年,太后归政,接着就是以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开始秉政(这段历史留在分析谢家的时候再说,后面还有一个两晋士族专题)。不过,谢安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23-03-17 14:52:00
“东山再起”中的“东山”,指的是座山?出自哪个历史典故?
...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晋书·谢安传》“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又重新担任重要职位的意思,也有失势后又重新的恢复原有势力,主要就是比喻人
2024-10-26 11: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