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王 厅 曹新菊
“天涯海角,我们有逃必追……”7月3日,湖北省鄂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王小平带队赶赴珠海拱北口岸,将涉嫌非法经营罪的嫌疑人范某押解回鄂州。这是湖北省公安机关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来第一个到案的“猎狐”对象。
敢啃硬骨头、善打逆风仗、屡破经济犯罪案件……17年来,在打击经济犯罪的战场上,王小平与经济犯罪分子进行无声的较量,先后参与侦办经济犯罪案件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是同事眼中的“猎狐尖兵”。
一本本泛黄的工作记录簿,一摞摞厚厚的卷宗,无声地诉说着王小平攻破一座座堡垒、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的经侦故事。
“干经侦必须有刑侦思维,同时又要是个‘杂家’。因为我们的对手大多为高学历、高智商、高层次人员,他们的反侦查意识极强,这无形中增加了办案难度,对经侦民警提出了更高要求。”王小平说。调入经侦战线后,他从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入手,学习会计学、审计学等,将经济领域常见案件类型逐个学深学透,将相关犯罪构成要件牢记于心,很快达到了“专业水准”。
7月10日9时许,在经侦支队办公室,王小平正拿着一摞厚厚的银行流水单,在千余条往来账目中勾勾画画。王小平和同事们要做的,就是从纷繁复杂的数字账目中发现破案线索,在海量数据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
“欢迎一起来找茬!”平时话不多的王小平,说起自己的工作显得有几分幽默。
在2019年公安部督办的一起案件中,办案民警抓获了主要犯罪嫌疑人,但没有发现制假药窝点。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侥幸逃脱,对犯罪行为坚决否认。王小平通过筛查大量涉案账单,对照交易记录、货款支付记录等一系列电子证据,证实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在“零口供”的情况下成功破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在一次次较量中,王小平不断完善系统逻辑、优化数据算法,和同事们运用各类数据模型服务侦查破案,屡立战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王小平通过数据研判,发现工程建设项目串通投标犯罪线索23条,立案7起,查证9个工程建设项目串通投标的违法犯罪事实。
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逾70万元的骗取贷款案件中,民警在嫌疑人家中搜出百余张银行凭证,但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涉案钱款的去向。为破解难题、做实证据,王小平将每张凭证标号和排序统计,把凭证的交易日期、金额、汇款人、收款人等信息录入表格,快速筛选出信息完全一致的重复凭证,分析资金去向,进而锁定嫌疑人参与非法集资的关键证据。最终,嫌疑人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一花独放不是春。王小平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加强年轻民警的培养,要求年轻民警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他经常告诉年轻民警,一定要秉持“破案、追赃、挽损、惠民”的执法思路,力求执法社会效益最大化,“不管是涉案金额达千亿元的大案,还是小案,只要涉及群众利益,都要一律认真对待,因为我们守护的是老百姓的‘钱袋子’。”
王小平经常亲自带队南征北战,虽然内心对家人满是愧疚,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在他的带领下,鄂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先后被评为全省公安经侦宣传调研成绩突出集体、打击虚开骗税专项行动成绩突出集体等。
“我会一直干下去!”王小平表示,要用钉子精神把事业做热、把专业做火,练就看家本领,创造非凡业绩。
●个人简介
王小平,湖北省鄂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级高级警长,从警37年来,有17年时间奋战在打击经济犯罪一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个人嘉奖7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5: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