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李全:将病床变“暖床”,用智能技术破解养老陪护“痛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10-18 18:5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近日,2025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拟表彰名单的公示,威高化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李全榜上有名。李全的提名,打破了公众对“敬老爱老助老”的固有印象,他并非传统意义上在床前奉汤侍药的典型孝子,而是一位用技术破解养老“痛点”的智能病床研发者。

李全:将病床变“暖床”,用智能技术破解养老陪护“痛点”

他的事迹表明,在当今社会,敬老爱老助老不仅仅意味物质奉养与情感慰藉,更意味着用专业能力和社会创新,系统性地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他的提名也见证着一场深刻的价值变迁:中国的敬老模范,正从道德感召的1.0时代,迈向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2.0时代。

痛点突围:一款为“尊严”而生的智能病床

对于失能与半失能老人而言,一张病床几乎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传统的手动病床,不仅让老人每一次简单的起身、翻身都成为一种奢望和负担,也让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倍增。作为一名基层生产管理人员,李全在日常工作中细致的洞察到这一核心困境。一次在走访养老院时,听到一位长期卧床老人说:“要是能在床上坐起来看看窗外,那该多好。”这句话让他很受触动,也成为他带领团队研发简易自助调节功能的直接动力。

“我们不是在简单地设计一张床,而是在帮助客户,成就他们对于‘有温度的养老空间’的愿景。”李全介绍,这是在养老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他和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他将“安全”与“舒适”奉为研发第一准则,开启了一场匠心之旅:他走乡村,聆听留守老人的不便;走进社区,了解老人的起居习惯;驻守医院,记录医护人员与使用者的反馈。他将每一次倾听视为财富,将用户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个微笑转化为优化方案的创作灵感。最终,针对大家普遍反馈的老人起身困难、翻身不便、防护不足等传统康复病床的“痛点”,带领团队研发了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电动病床。这远非简单的机械升级,而是针对不同身体状况老人的精准关怀。

李全:将病床变“暖床”,用智能技术破解养老陪护“痛点”

对于半失能老人,床体背部和腿部的智能抬起功能,让他们能凭借一个按钮,轻松实现从卧到坐的姿势转换。这不仅极大地恢复了他们在床榻之上的活动自主权,更守护了他们渴望自立的生活尊严。

对于完全失能老人,智能翻身与防褥疮功能则显得至关重要。定时、轻柔的侧翻,能有效预防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致命压疮,大大提升了生命质量。同时,集成的防护护栏和监测系统,为无法自主活动的老人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每一处弧线打磨、每一次功能升级,都凝结着他对老年群体生理特点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回应。正是这份精益求精的匠心,他主导研制的康复病床成为市场的信任之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托付与安心。

为爱延伸:从“实验室”到“床榻边”的全面守护

随着智能病床的投产,在深入服务兰州“爱在护理院”等客户的过程中,李全再次洞察到养老产业一个日益凸显的核心需求:“去机构化”。无论是高端养老社区如泰康之家,还是专业护理机构,其终极追求是为长者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舒适安心的居家环境。

李全:将病床变“暖床”,用智能技术破解养老陪护“痛点”

李全:将病床变“暖床”,用智能技术破解养老陪护“痛点”

李全:将病床变“暖床”,用智能技术破解养老陪护“痛点”

然而,传统医疗病床尽管功能完备、结构坚固,其冰冷的工业设计、复杂的操作界面与强烈的“医疗感”,却与客户所追求的“生活气息”产生了深刻的错位。如何让一件冰冷的医疗器械,蜕变为一个温暖的生活家居?于是,李全和他的团队们又开启了一场从“功能工具”到“空间组件”的设计革命。

“我们总经理李晓峰,经常对我们说:假如病床上躺着是你们的亲人,对于产品的设计和输出你们会怎么办?我们对产品的设计理念,始终坚持秉承着威高三心文化——良心、诚心、忠心,秉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解决客户痛点’,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款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用专业与匠心为客户打造舒适、安全的康复与生活空间。”李全表示,“去机构化”是一场始于细节的深刻革命;“家具化”也绝非表面的装饰,而是从结构本源出发的设计哲学——将医院里冰冷的“病床”,真正转变为家中那份可以安心躺卧的温暖依靠。

于是,针对兰州“爱在护理院”的实际使用需求,李全特别设计了简约三功能电动病床,创新推出会“呼吸”的床板结构,让床体本身成为一个活的、可感知的生态系统。通过创新的网格化床板设计,显著增强了通风性与透气性,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卧床环境下的异味堆积难题,在保留并优化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了整体重量的轻量化,使移动与日常操作更为便捷。精密的支撑结构确保了床垫受力均匀,极大提升了长期卧床者的身体舒适度,有效预防局部压力集中。表面网格化设计不仅便于快速清洁,更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日常维护压力。

李全重新思考了护栏在空间中的角色,使其从“防护设施”转变为“家居伙伴”。全新的对称性结构设计,使照护人员无论左手还是右手操作,都能获得一致、流畅的手感,提升照护效率。为了让形态更加灵活,设计了分段式护栏,支持部分折叠与隐藏,既满足了多样化的照护场景需求,也有效降低了给长者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压迫感。材料选用了更具亲和力的木质等,使护理床能无缝融入整体家居风格,从视觉上彻底淡化“医疗感”。

“结构预留隐藏式锁扣、阻尼升降、气弹簧辅助等扩展接口,为未来产品平台的智能化、人性化升级奠定基础。我们相信,视觉的一致性、手感的亲和力、操作的平衡感,共同构成了养老空间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化’体验细节。”李全介绍,在确保操作便利、结构轻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YY 9706.252 医用电动病床安全要求》标准,完成了寿命测试、载重测试与电气系统耐久验证,保障长期高频使用下的安全与稳定。

这不仅是功能层面的迭代,更是理念层面的对话,以深度洞察驱动创新,将严谨注入每个细节,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体验。李全秉持“敬老爱老助老”的赤诚初心,以匠心为笔,以科技为墨,积极践行着他为银龄群体做好康复服务的宗旨和誓言。

初心如磐:在方寸之间点亮生命之光

李全深知,再好的技术若不能落地,便毫无意义。为此,他牵头成立“银发关怀”技术志愿服务小组,常年活跃于养老一线。他们热心参与适老化公益讲座,将安全知识普及到社区,并建立“24小时响应 + 定期回访”服务机制,为用户提供全周期保障,不仅持续为养老机构提供无偿的病床维护保养与使用培训,更手把手地教导护理人员和家属如何最大化利用病床功能,他的这份至诚,生动诠释了威高集团“偕同白衣使者,开创健康未来”的企业使命。一位养老院护理员感慨:“这不仅是减轻了我们的体力负担,更是教会我们如何更科学、更有尊严地去照护一位老人。

多年来,李全坚持将敬老之心熔铸于枯燥的病床研制工作,以实际行动证明:研发工作人员的责任,不仅在于产品研发制造上,更在于对生命需求的深刻体察与虔诚回应上。“科技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陪伴和温暖的支撑。”李全这样诠释他的工作。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将敬老之心熔铸于方寸病床之间,将爱老之情转化为一次次耐心的讲解与调试。

李全以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创新源于对生命的深刻体谅,最强的技术赋能于最暖的人文关怀。这张小小的智能病床,不仅托起了老人们的身体,更托起了他们晚年的尊严与幸福。他的故事,在公司内部激发了广泛的学习热潮,更多年轻工程师主动申请加入“银发关怀”小组,一支以科技回报社会的“生力军”正在不断壮大。

李全的提名,远不止于一次个人表彰。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社会在老龄化浪潮下的价值新共识:我们不仅要让老人“有所养”,更要让他们“有尊严地养”;我们不仅需要个体的善行义举,更需要能够普惠大众的技术与制度创新。这张小小的智能病床,和李全为之付出的十年坚守,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具韧性的“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雏形——在那里,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托起晚年尊严的温暖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9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湖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点痛点,之后逐步扩大工作试点范围和服务老年人的覆盖面,自今年起在全市全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工作。家庭病床,简单来说,就是让行动不
2024-03-28 03:21:00
西安全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湖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点痛点,尤其是部分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问题。从2021年3月30日,莲湖区桃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我市首张
2024-01-30 04:26:00
静安区“五床联动”养老模式分批推广 让老人获得快速救治转危为安
...的联动模式,解决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的医养康养痛点。“五床联动”模式获益的不仅仅是老人,也惠及肩负着巨大照护压力的家属。据悉,为了满足养护院老人的医疗需求,毗邻的彭浦镇第
2023-08-11 20:14:00
“AI+医疗”落地 看病体验升级
...占用大量时间,消耗很多精力。因此,我们针对该场景的痛点问题,面向科室采集语料并进行效果调优,为语音识别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做了深度定制和优化。”云知声智慧医疗事业部产品总监孙
2024-05-13 03:41:00
让老人医养康护更安心 静安区探索“五床联动”居家和社区整合性照护服务模式
...模式,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的医养康养痛点。
2023-06-26 14:07:00
打造“康养适老样板空间”
...、上下楼梯方面提供更全新的体验。毕威泰克:带来智能病床德国企业毕威泰克是在去年首次参加进博会,毕威泰克中国总经理崔修涛说,由于第五届进博会的参展效果非常好,所以今年不仅决定继
2023-03-16 03:25:00
理想的居家养老究竟什么样
...照护,既解决了很多家庭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无暇照顾的痛点问题,也解决了家政市场上部分保姆照护专业性不足以及子女对家政公司的“阿姨”素质不太放心的难题。问题三:签约情况是否理想截
2023-12-04 06:44:00
病床设在家 医护上门来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漳州探索基层家庭病床模式,打通医院病房与患者家庭之间的“最后一堵墙”,实现居家医疗、居家护理和居家康复一体化病床设在家 医护上门来长泰区武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
2023-06-08 06:58:00
“五床联动”尝试破解养老看病难
...照护服务模式,即在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区内一级、二级医院的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临终关怀病床)“五床”之间建立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让
2023-06-27 05:5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张恨水塑像扎根天柱山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度挖掘与传承张恨水文化精髓,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IP,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11-17 13:34:00
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学术交流大平台 外国语言文学领域思想大碰撞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清华大学
2025-11-17 13:42:00
共赴海丝之约 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将于温州举行
近日,温州召开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就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旅行商大会的总体安排与特色内容进行通报
2025-11-17 14:22: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近日,大连银行甘井子支行、甘井子区民政局及120余户养老企业进行“银政企”三方联动
2025-11-17 14:31:00
代际互助中的青春亮色:警校生刘强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铸魂”微电影项目组将镜头对准了社会民生最柔软的角落——以“养老尊老敬老”为主题,联合绣水养老院开展“银领暖阳行动”
2025-11-17 14:31:00
乌鲁木齐银行私人银行品牌正式发布,重构财富管理新生态
11月16日,乌鲁木齐银行“U品私银”私人银行品牌在新疆财富中心正式发布。作为新疆地方金融主力军,乌鲁木齐银行打造新疆首个以“财富管理”+“产融生态”双驱动的地方性私人银行品牌
2025-11-17 14:34:00
粤菜&鲁菜融合创新交流品鉴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鲁网11月17日讯当孔孟之乡的醇厚拥抱岭南大地的清鲜,一场跨越千里的美食对话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11月13日,由山东省鲁菜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
2025-11-17 14:34:00
万元慕思床垫睡出“腰酸背痛”?消费者维权陷入罗生门
鲁网11月17日讯11月11日,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接到淄博市周村区宋女士的反映:一万元购买的慕思品牌床垫
2025-11-17 14:36:00
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班级文化布置亮点纷呈
近日,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中心小学18个班级同步完成班级文化布置升级,师生们以巧思为笔、以热爱为墨,将实用功能与育人理念深度融合
2025-11-17 15:01:00
列车旅客突发疾病 淄博站紧急救助转危为安
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庄家丽 通讯员 梁兆福 王和)近日,Z350次列车上一名女性旅客突发疾病急需送医,淄博站接到通知后快速响应
2025-11-17 15:11:00
山东、河北等地举报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进行违法活动
11月17日,中国环境报社发布了关于不明人员假冒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的声明。中国环境报社接到山东、河北等地提供的多条举报信息
2025-11-17 15:13:00
合黄两地志愿者爱心接力 跨城护送奔丧老人温暖归家
大皖新闻讯 一趟奔丧的旅途,一场跨越合肥与黄山两地的爱心接力,让年近八旬、腿脚不便的许运福老人,在悲恸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2025-11-17 15:16:00
2025年贵州省“最美家庭”拟入选名单公示根据2025年度贵州省“最美家庭”宣传选树工作安排,经各地各相关单位推荐、认真组织审议
2025-11-17 15:35:00
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社工站:点亮老人“微心愿” 温情关怀“夕阳红”
鲁网11月17日讯“太感谢你们了,这棉衣穿上真暖和。”家住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的黄奶奶穿上新棉衣,脸上满是感动的笑容。近日
2025-11-17 15:47:00
航空减排新路径:可持续航空燃料如何影响你我出行?
2025年11月12日,一份关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研究报告在北京大学发布。虽然听起来像是专业议题,但这实际上与每个人的出行
2025-11-17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