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7 07:0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金庸百年诞辰,嘉兴一中师生深情缅怀“大师兄”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沈微微 孟 翀 图片由嘉兴一中提供

江湖犹在,侠义永存。今年是金庸先生百年诞辰,出生在海宁袁花镇的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从1992年到2008年,金庸曾6次回到家乡,其中3次都回到他曾经读书的母校——嘉兴一中。

每次回到母校,金庸总是很关心学校发展,和师生热情交流。3月12日,嘉兴一中公众号发布推文《笔下故土情浓,心中母校恩深——怀念嘉中“大师兄”金庸先生》,深情回顾了金庸三访母校的故事,“回顾金庸先生与嘉兴一中的故事,不仅是为了缅怀这位文学巨匠和嘉中优秀学子典范,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始终是嘉中人”

当年,由于战乱,金庸曾辗转在不同的地方短暂借读。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关于“金庸到底是哪个学校的校友”,学校间争论不休。媒体记者采访金庸,问他是哪个学校的校友,金庸先生回答得很干脆,“我始终是嘉中人。”

一句“我始终是嘉中人”,道出了金庸对母校嘉兴一中的深厚情感,这也是他三访母校嘉兴一中的内在驱动。金庸三访母校,给嘉兴一中留下了什么?

1992年12月,金庸阔别故乡55年后第一次回乡,他专程来到母校出席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在校庆大会上,他动情回忆了当年自己在省立嘉兴中学(现嘉兴一中)求学的经历。

“刚才,学生们叫我叔叔、伯伯,我说不是,我是你们的‘大师兄’!假如按武侠小说里分什么武当派、少林派的话,那么,我们就是嘉中派。”金庸在校庆大会上饱含深情的发言,赢得了台下如潮的掌声。

在后来的几次回乡中,金庸又分别在1994年和2003年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母校嘉兴一中。细数金庸三访母校的经历,不难看出,他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恩之情,对“小师弟小师妹”们更是关怀备至。

从1992年首次参加校庆时的激动落泪,到后来的捐资建造恩师铜像,再到最后一次回访时向张印通校长铜像鞠躬致敬……每一次回嘉,金庸都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母校的感恩和怀念。

不仅如此,金庸每次回访母校,都会亲切地和“小师弟小师妹”们交流,勉励他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他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要忘记父母和师长的教诲,要知恩图报,回馈社会。

大侠精神从未远去,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金庸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时刻激励着嘉兴一中的“小师弟小师妹”们,踩着“大师兄”的脚印,勇往直前。

追着“大师兄”的光前进

嘉兴一中学生眼里的“大师兄”是怎样的呢?记者来到嘉兴一中,采访金庸的“小师弟小师妹”。

“我读过他写的所有小说,现在有时间还会重新再读一遍。与以前单纯喜欢他的小说不同,进入嘉兴一中后,得知他竟然是我的‘大师兄’,之后我读金庸小说时内心是很自豪的。”高二(9)班的章姜波激动地说。

章姜波去年还写了一篇短篇武侠小说。“文笔还很稚嫩,但我是在追着‘大师兄’的光前进。”章姜波不好意思地说。

同样喜欢文学创作的还有高二(10)班的许青扬,他去年写了一篇短篇武侠小说《郑光雄三败褚小霸》。“初涉风尘,信步羁荡,这一日褚星便到得松江府。进了一小酒肆,其时日正当午,座无虚席,唯堂中一方桌周围除一大汉外有空处……”许青扬告诉记者,自己在写这篇小说时模仿了“大师兄”的写作风格。

许青扬说,他十分敬仰“大师兄”,金庸先生作品中的“侠之大者”和爱国精神值得青少年学习。许青扬从小便喜欢文学创作,刚读高一就加入了学校的五彩螺文学社,在文学社里,他的文学创作舞台更加广阔。

记者了解到,嘉兴一中五彩螺文学社创立于1996年,朱瑜冬老师目前是文学社的负责人,同时她也是高二(9)班和高二(10)班的语文老师。“学校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平台创建上都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朱瑜冬说,在日常授课中,她会引导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和理解好的文学作品。

朱瑜冬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就曾亲眼见到金庸,如今的她成了金庸母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和文学社负责人。“学生们喜欢金庸和他的作品,这是好事情,作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金庸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蕴含的精神文化。”朱瑜冬说,她曾多次邀请研究金庸文学的学者到文学社给学生上课,自己眼里的金庸不仅是一位武侠小说作家,更是一名心怀爱国之情的“侠之大者”,每次阅读金庸小说,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打造“四力教育”品牌

3月1日,嘉兴一中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益民为同学们带来了“开学第一课”《把握当下,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张益民希望,当同学们最终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社会精英之后,能懂得感恩。张益民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金庸在母校讲学的故事。

“我想到当年老师对我的好处,心里很难过,现在跟各位小师弟、小师妹共勉,一个人不要忘记父母对你们的好处,不要忘记父亲、母亲、祖父、祖母、校长、老师对你的教导,比你们年纪大的哥哥、姐姐对你们的帮助,一生一世要记得人家对你的好处。这就是第一点。我用亲身的经历向小师弟、小师妹讲一讲,我们做人,不要忘本……”这是2003年金庸在母校讲学时所说的话。

张益民在“开学第一课”上勉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和父母。“之所以引用金庸先生和嘉兴一中的故事,不单单因为他是一中校友,更多的是希望同学们能从金庸身上学习他刻苦求学、知恩图报的精神和情怀。”张益民说。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张益民表示,学校近年来一直在深入挖掘、梳理学校的文化和历史,以包括金庸先生在内的知名校友为载体,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张益民同时谈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品牌——“四力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负荷力。

“金庸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是极为坎坷的,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然坚持求学,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大家。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金庸精神,也正是‘四力教育’中的负荷力。”张益民坦言,学生没有经过负荷力的培养,是很难成长为国之栋梁的。学校将持续开展“四力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教养、有责任、有担当、有后劲的现代公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捐资2亿元人民币支持少年班学院楼建设 杨元庆称母校中国科大是其“精神故土”
...中国科大的深厚感情。谈母校:承载桑梓之情,也是精神故土“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我想用这个诗句来形容我对科大的‘故乡情、校园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2023-12-20 22:27:00
金庸图书馆要拆?一场误会!
...口说,嘉兴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多年之后,金庸还曾返回母校嘉兴一中,捐赠港币1万元为老校长张印通建造铜像,还赠送了小说给校图书室,给嘉兴的各种题字题款也非常多。2018年,金庸先
2023-04-23 16:52:00
...文化自信。距离展览20公里外,金庸故居广场上,金庸的母校——袁花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化身“少年侠客”,表演武术舞蹈,以他们的方式怀念“永远的大师兄”。
2024-03-11 07:44:00
母校回应国羽17岁小将猝逝:他正是出成绩时候,非常可惜
6月30日晚,国家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参加比赛时,在场上突然晕倒,经赛事组委会医疗部门和当地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当日23时20分去世。7月1日,南都记者获
2024-07-01 18:04:00
以越剧开场 嘉兴市友谊小学“育雅大讲堂”惊艳亮相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除了体育,“冠军母校”也力争成为孩子全面发展的金名片以越剧开场 嘉兴市友谊小学“育雅大讲堂”惊艳亮相◆校园深一度 N晚报记者 章晨 图片由学校提供嘉兴市友谊小
2022-12-17 06:11
醉美江湖寻金庸
...年,嘉兴是他的出生地、少年成长地。在嘉兴南湖,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的“以武会友”约定就在此处。登上烟雨楼,眺望南湖,金庸读书会会长袁斐向记者介绍,本次嘉兴启动的文化品牌打
2024-03-26 10:01:00
...在寻找机会回报家乡。”魂牵梦萦、念兹在兹。重新踏上故土,一个崭新的吉林令人耳目一新。抢抓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机遇,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
2023-07-20 01:25:00
母校参与名校推介会
...是“苏东坡”吟诗,表演很精彩。更让我惊喜的是,我的母校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也在本次名校推介会展示中。回想小学六年,时光一晃而过,我也即将踏入初中生涯。我在许愿长廊里默默祝福二哥
2024-05-27 04:14:00
...友陆续收到这张特殊的明信片。明信片承诺:“有困难找母校”,且帮扶有效期限为“永远”——这是温州商学院励志校友圆梦计划中的一项活动。 “没想到毕业多年了,母校还一直关心着我。”
2022-12-15 14:13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