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子,从诞生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他不同寻常的命运。然而,遗憾的是,他在太子的位置上待了十七年,却始终无法继承皇位。选择叛乱之路,等待他的将是难以回头的深渊。
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作为太子的李承乾本应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为什么还要做出如此多余的叛乱选择呢?对此只能感叹,唐太宗虽然一生才华横溢,但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显然存在不足,这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一、多年太子
在李世民即位不久后,他便将自己与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李承乾在太子之位上待了整整十七年,然而这十七年间,李承乾时刻都在心存戒惧。
太子虽然是皇帝之外最为尊贵的人,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由此而来的不安。李承乾无疑是一位让人惋惜的太子,本应拥有光明前途,但因种种原因,这位自幼接受治国教育的太子最终却以抑郁收场。
早期的李承乾在太子之位上相对稳固,李世民登基仅两个月便立他为太子。值得一提的是,从历史来看,在太子之位上待得较长的太子往往难以顺利继位。
此时的李承乾年仅八岁,尽管他身患足疾,但极为聪慧,深得李世民的宠爱。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李世民对他的期望,“承乾”二字暗示他注定将成为未来的君主。
此后,李世民对李承乾进行了悉心培养。在他十二岁时,李世民便让他参与朝政事务。在李渊去世的那一年,李世民将李承乾留下来在京城行使监国之权。
可以说,在这一时刻,李承乾未曾想到自己会做出谋反之事。所有的变化都始于贞观十年,那一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也开始重视魏王。二、唐太宗失败的教育
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将大唐王朝推向新的巅峰,并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即便是一位才智超群、志向远大的帝王,他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短板,特别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
可以说,李承乾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李世民。后人常将愚笨这两个词与李承乾联系在一起,但自幼接受储君教育的他又怎能真是愚钝呢?不过是李世民的举动使得李承乾逐渐放弃自己,最终变得心灰意冷。
李承乾虽然是正统的嫡子和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但他内心极为自卑,主要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尤其是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的自卑情绪愈发严重。
尽管当时李承乾已经成年,但由于缺乏母爱,加之父亲宠爱他人,给他的内心造成了深重的创伤。母亲的去世本就令李承乾十分伤心,这个时候他最需要李世民的安慰与鼓励。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却将所有的关爱都倾注于魏王李泰身上。
正如李世民自己所说,他从未考虑过更换继承人,但他的每一个举动都给他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连心思细腻的李承乾都感受到了,甚至当时朝中的官员们也都察觉到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魏王李泰身体健康且颇具才华。在封建王朝中,阶级地位十分关键。尽管李世民极为宠爱李泰,但他的赏赐本不应超过李承乾,然而李世民却从未对此深思熟虑。
可以说,自贞观十年起,李世民的关注逐渐转向李泰。在大唐,诸王通常应前往地方任职,而李世民却将李泰留在京城,甚至考虑让他居住在武德殿。正因李世民不分轻重的宠爱,李泰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父亲可能有意将他立为储君。
尽管李世民的行为有所不妥,但他内心始终未曾动摇对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支持。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让李承乾监国这一举动便清晰可见。虽然此时他对李泰较为宠爱,但监国之事依然交给了李承乾。
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他所宠爱的孩子是极尽溺爱的,以至于引发了其他孩子的不满。值得提及的是,这几个孩子所导致的悲剧,正是源于李世民的过度溺爱。可以想象,李治已经十六岁,却仍与李世民同住在一个宫殿中。
作为嫡长子,李承乾自然受到李世民的重视,然而,李世民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却是以打压为主,长孙皇后和东宫的老师们对李承乾的教学方法同样采取了打压式教育。
之前提到,李承乾因自身原因一直感到自卑,李世民的打压式教育势必为这位太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孙皇后和李世民选择打压式教育尚且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父母。然而,若连大臣们也采取同样方式,那无疑说明这是李世民的授意。
每当大臣们批评李承乾时,李世民总是毫不例外地表扬那些大臣,而未关注李承乾的内心感受。父亲的苛责、大臣们的指责以及兄弟们的冷漠,最终促使李承乾走上了歧途。三、剑走偏锋
“爱之逾嫡,嫡庶不分”是褚遂良对唐太宗偏爱魏王李泰的看法。此时,李世民与李承乾之间的裂痕已然显现,李世民的行为显然让李承乾感到不安。
连大臣褚遂良都能如此评价,可见李承乾的处境是多么艰难。李承乾的前半生几乎没有体会到李世民的赞赏与鼓励,迎接他的全是父亲的指责。
特别是在一位东宫乐人被李世民下令处决后,李承乾的焦虑愈发加重。然而,魏王此时仍然受到宠爱。李承乾最终选择了激烈的手段,直接对他皇位构成威胁的李泰采取了行动。
可惜这次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此时李承乾意识到,经过此次事件,他与皇位的关系已经完全断绝,索性决定直接起兵反叛。
然而,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李世民对儿子的行为感到困惑,他无法理解李承乾为何选择这条道路,毕竟他已经是太子。
在父亲的质疑下,李承乾解释称自己只是想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作为亲生儿子,尽管如此,李世民依然不忍心杀掉李承乾,而是选择将他囚禁。
只能说,如果李世民能够更早察觉到儿子的心思,就不会出现父子关系疏远,造成子不知父、父不知子的悲剧。
有句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由此可见,李承乾走上谋反之路,李世民应承担大部分责任。不仅是李承乾,李泰对皇位的渴望而误入歧途同样与李世民有关。
令人感慨的是,尽管李世民是一位千古一帝,但在子女教育方面,或许还不如寻常家庭的父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