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还有不到一个月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如何在高考冲刺月补强短板,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本刊特邀锡城高中各学科经验丰富的教师,围绕复习备考、应试技巧、心态调整等方面为高三学子支招。
提升能力 从容迎考
□徐 勤
系统梳理,点面结合
如果说一轮复习是逐点推进、知识引领,二轮复习是综合训练、能力提升,那么临考阶段就要通过全面的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形象地说,一轮是变“厚”,二轮是变“深”,临考阶段就是要变“薄”,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在复习中做到知识瞬间归“类”,题目瞬间定“型”。在这一过程当中,重点进一步突出,难点再一次呈现。重点是“面”,可整理成一个个思维导图;难点是“点”,要多记诵、多思考、多整理。
抓大放小,重点突出
临考阶段,海量资料摆在面前,常使人心烦意乱。尤其像语文这样的语言学科,资料繁而乱,知识多而杂,需要进行针对性复习。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知识体系进行分层分级,常考的反复记,轮考的重点看,少考的有印象,力求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并落实个性化复习策略。比如作文复习,易偏题的多做审题训练,结构乱的多做范文解析,内容空的多做素材整理,语言差的多记精彩段落……总之,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高效的复习。
边看边练,保持节奏
一般情况下,临考阶段的复习以边看边记边思考的方式进行。高考是对所掌握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在运用中形成和提升,也在运用中被唤醒,一定数量和强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的材料要提前准备好,不能随手抓;题目要规范有代表性,不偏不怪,不能随便选;要安排好计划,不能随时练。建议请老师审核一下所准备的训练材料,避免“不练不好、一练更糟”的情况发生。
模拟情境,应急充分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个科目,既考知识能力,也考心理素质。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考试时学生的心理波动相对较小,但文本阅读不顺、情境默写印象不深、古代诗文理解不通、作文话题完全陌生等情况也不在少数。临考阶段要尝试模拟相关情景,思考并准备好各类“急救包”,做到罕见情境常态处理,陌生情境从容应对。这样可以避免考试时出现“断电式崩盘”。
总而言之,临考阶段复习建立在一轮和二轮复习的基础之上,以知识巩固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以从容迎考为目标,力求做到张弛结合,忙而不乱。
(作者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科学练习,掌握答题技巧与规范
□谢志平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准备得怎么样了?安静踏实,告诉自己不懈努力肯定会有收获,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科学练习与备考
确保周练试卷的内容与高考要求紧密契合,研究真题的命题规律以及走向。同时要回归教材,把几本数学书翻一翻,看看还有哪些概念是自己比较模糊的,比如概率统计。
每周至少一次2小时的限时训练,每天的作业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练习形式不拘泥,可以是前四个解答题,也可以小题与解答题搭配。考生应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各地模拟卷铺天盖地,自己要学会甄别,多请教身边的良师益友。
答题技巧与规范
在做选择题时,可以采用直接法、排除法、代入法、特殊法等。
15-19题是解答题,出场顺序有不确定性。解答题书写要规范,比如三角中公式的呈现,立体几何中证明条件写全、建立坐标系要有“证明”、要有“答”。概率题要会记事件,关注全概率公式、条件概率、概率的乘法公式等。数列要关注下标、常见的通项、求和、构造新数列、奇偶性问题等。解析几何要关注通性通法。函数导数的位置会放在哪里?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都要练。总之,15-17题做到少扣分;18-19题要给予适量的时间,做到多拿分。
考场应试策略
考生充满信心,心态与考试策略也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在考场上,考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按照顺序答题,遇到难题时,要学会调整心态,先易后难,逐步攻克。审题仔细、全面,运算准确,同时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每道题目都能得到充分思考。此外,在考试结束前,要仔细检查答案,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系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长、锡山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精谋细划 行稳致远
□薛 蕾
进入冲刺的关键时刻,与考生分享在计划、行动、心态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助力各位考生行稳致远,顺利迎接高考。
计划:做时间管理的精算师
考生距离高考的时间是一致的,然而利用效率不同,结果差异巨大。单位时间内大脑对于处理不同性质内容的专注度和疲劳程度不尽相同,因此高考前英语学科的复习规划在时间安排上要有零有整,既要保障综合卷自主模拟的大块时间,也要见缝插针为听力训练找到小时间,更要在各科复习的间隙里规划好单词拼写、词形变化、介词搭配、作文素材这类记忆性内容的微时间。依据属性不同,将内容精细化地整合在每日的学习计划里,可以让复习进程更加有序高效。
行动:做细节精致的微雕家
经过一轮与二轮的复习梳理,考生对于高考知识体系的构建已成形,在最后阶段要做的仅仅是细节上的打磨。对于英语学科而言,这些细节具体包括:易错单词的巩固确认、易错题的集中专项突破、应用文表达的结构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所涉话题精彩主题句的高度凝练。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写作一定要养成“总分总”的思维模式,主题句要精炼突出,论证既要层次分明也要合理衔接,最后要再次拔高重申主要观点,充分体现对审题的深入理解。此外,卷面书写的字体、大小也都要固定下来。
心态:与适度的焦虑做朋友
无论是考前还是迈入考场,面对未知的结果,考生难免遭遇焦虑。现代科学已经证实:适度的焦虑是良好竞技状态的催化剂,由焦虑引起的肾上腺素提升会让大脑变得更活跃,感受力更加敏锐,专注度会随之提升,反应速度也相应加快,这些都是考生良好发挥的有利因素。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虽然竞争激烈,却没有真正的失败者,每位考生都将是高考的胜利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付出的努力必将成为陪伴你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作者系无锡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师)
梳理教材,聚焦三方面关键能力
□沈南杰
高考在即,如何有效地复习成了许多考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复习物理,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依循命题导向,注重教材梳理
近年江苏物理试卷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与再开发,问题呈现都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应的思考、活动或情境。例如2023年江苏高考第9题的情境来源于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本第二章的“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第14题的情境来源于第四章B组练习第6题。这就提醒大家在最后冲刺的复习阶段中,更要回归教材,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和训练。
聚焦关键能力,关注问题延伸
从考生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关键能力在高考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知识获取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试题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图表等方式呈现,要求学生从呈现材料中筛选、分类、归纳关键信息。思维分析能力是考生对已提取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已知和所求的逻辑关系,要求学生加强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知。实践操作能力是考生通过建立的逻辑关系,借助物理语言进行规范表达,尤其是体现在实验误差分析和计算题部分,要求学生回答契合问题,简明扼要,关键突出,结果正确。
同时,高考试题也出现了对物理主干知识延伸的考查,2023年高考中第8题是导体棒转动切割模型,第10题是相对运动参考系变换的运用,第15题第3问是斜抛运动处理,又如平时教学中出现的点电荷电势公式、静电场中导体、霍尔效应、速度关联、单方向动量定理等,这些内容或方法都是主干知识的延伸和递进,考前应加以关注。
加强应试能力,提高得分技巧
首先要注意答题的规范:一是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二是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三是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四是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其次要注意答题技巧:一是坚持“三先三后”,优化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高分后低分。二是坚持“两快两慢”,保证万无一失——阅读要快,审题要慢;书写要快但要工整,计算要慢且要细心。三是一次成功,重视复查。
最后阶段,考生们更应保持冷静沉着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作息,唯有如此,才能在高考中一展才华,书写辉煌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物理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下转第7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