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宜州一根“银丝”成就乡村大产业
去年,农民养蚕收入达五十二亿元
宜州讯 近年来,宜州区抢抓“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机遇,大力提升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水平,统筹推进桑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的发展格局,蚕桑产业织就了乡村振兴“新丝路”。
发展示范桑园,推动种桑标准化。大力推动种桑养蚕生产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组建技术团队,在桑园土壤改良、栽植模式、桑品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桑叶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亩桑效益增加30%。2023年,宜州桑园面积达39.5万亩,年养蚕量达191.3万张,蚕茧产量达10.13万吨,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共达102.25亿元,农民养蚕收入达52.7亿元。
建设智慧蚕室,推动养蚕标准化。建设广西蚕桑大数据云平台——智慧蚕房管家系统,推动传统养蚕模式转型升级;创新探索“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走新型村企合作共赢道路。通过智能化养殖,农户实现喂蚕、消毒效率提升5倍,摘茧效率提升20倍,蚕病发生率由40%降到5%以内,蚕茧质量由4A向5A、6A品质提升。
培育全产业链,推动加工标准化。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提升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2023年以来,宜州茧丝绸规模以上企业有16家,茧丝绸企业产值达37.05亿元;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和“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沙—有机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2023年,该区通过桑叶、桑葚、桑枝等生产产品,实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7亿元。
提升桑蚕品质,推动品牌标准化。聚力茧丝绸品牌建设,打造宜州桑蚕茧展示馆、嘉联丝绸公司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天丝小镇作为蚕桑文化对外交流互鉴的窗口。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家、自治区级的农产品交易会,有力提升宜州桑蚕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如“黄金茧丝”被北京故宫用于复原皇家蚕丝被;高品级生丝成为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材料等;6A级最高等级生丝、蚕丝面膜等30多种桑蚕丝产品,出口日本、印度等10多个亚欧国家和地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价值累计超100亿元。 (邓小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