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7 07:57:00 来源:大河网

昼渐短,夜渐长

晚上7点多,万家灯火已经点亮

秋高气爽,恰是人间好时节

人常道:“夏去秋来,日日自新。”

其实早在古代

秋天就被人们视为“宝藏”季节

古人们的秋日

也过得颇有乐趣

小编这就带你穿越时空

看看古人的秋日生活

了解秋天里古人们的趣味“秋”事吧~

迎秋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是庄稼成熟的收获季节。所以,自古人们一直就很重视这个节气。《礼记·月令》中记载、立秋日的前两天,天子就开始斋戒。迎秋是很古老的礼仪活动。

早在周朝时,每到立秋,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天子迎秋回朝后要犒赏军士,因为秋季是选的季节,也顺应了天地肃杀之气。唐宋开始,迎秋仪式出现变革,由官方的独乐乐到民间齐迎的众乐乐。民间的迎秋仪式就类似于现在的集市。

狩猎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秋天狩猎在古代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从春秋战国开始,秋猎已经成为贵族们非常热衷的户外爱好,那时候把秋天打猎叫作“秋狝”。《礼记•月令》有云:“是月也,天子乃敎于田猎……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尤其王公贵族,更将此视为每年不能错过的田野乐趣,约上几人,携弓而出,向猎物进发。

秋狝一直延续到了清朝,为历代所推崇。尤其是元朝和清朝,他们的民族原本擅长骑马狩猎,秋猎对他们来讲不仅仅是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演习”。

秋闱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中试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为“经魁”。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秋闱的成功对于考生来说意义重大,‌通过考试的考生被称为举人,‌俗称孝廉,‌而第一名则被称为解元。‌历史上,‌唐伯虎就是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因此被称为唐解元。‌

赏菊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古人赏菊、簪菊、种菊,甚至食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离骚》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提起观菊,就不得不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至唐宋时,重阳赏菊成为风俗。宋代,菊之名种培植繁多,盛况逾越前代,成为当时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动。明、清继之,有堆菊花山等项目,实际即是菊花品种展览,其名目多至千种。

贴秋膘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贴秋膘是流传较广的立秋习俗,指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与此对应的是前期的立夏习俗。立夏节气始,进入高温天气,人们容易出现消瘦、倦怠等“疰夏”症状,依俗有尝新、称人等习俗。立秋再度称人。

《清嘉录》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古时,立夏、立秋称人,不似今天的求精准,重在求吉。贴秋膘与称人所求相似,是希望借立秋日的食补长膘增重,提振精气神。

啃秋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啃秋,又称咬秋,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啃秋”是说在立秋日里吃西瓜,一个“啃”字,表达的是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美好祈愿。

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饮子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不少人都开始刷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奶茶作为当下国内时尚饮品的代表,成为了新一代的“中国元素”。在古代,古人日常想要喝一点不一样的东西,除了茶和酒以外,就已经有和如今“奶茶店”类似的店铺了。

唐朝把果蔬榨成的汁儿称之为“浆”,到了宋代,一些商人为了生活找到了新的商机,他们用糖水和香料自制冷冻的冰棍,冻好了拿上街售卖。《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夏季小吃,例如冰雪甘草汤、冰雪冷丸子等。到了元代,商人喜欢将果浆和牛奶加到冰中,古代的小朋友们也有创冰吃了。

泡汤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这里的泡汤就是如今的泡温泉。我国是温泉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幽王就修建“骊宫”。在古代,泡温泉的花费很大,一般是皇亲大臣们的特权。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杨贵妃在华清池泡汤的场景。

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将我国的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酸泉和苦泉,更写下温泉的功效:温泉主治诸风湿、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者。至此,温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药用时期。

晒秋

立秋了,看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多地区农村都有晒秋的风俗。立秋这天,人们将家中余粮,被褥,席子,秋衣拿出来晾晒在窗台上,院落里或者挂在墙上,一来将夏天潮湿的霉味晒去,二来秋收在即,将家中农作物晾晒储存,腾出粮仓准备储存秋粮。

总之

古人的所有立秋习俗总结起来就是三字:

吃 吃 吃

而且不光立秋,

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

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

立冬吃饺子、腊八节喝腊八粥

……

跪谢先人们给咱创造了这么多吃货节!

所以,下次有人问你怎么过节?

吃就得了!多吃是福~(路娇)

编辑:谭敏审核 :娄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你知道古人秋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吗?
...量描写秋天的诗文来抒发自己的心意。除了农事和创作,古人在秋天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是中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吴自枚在《梦粱录·八月》写到:“秋社
2023-07-12 09:42:00
唐朝人最爱沐浴的这种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被纳入人的怀抱——它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露天浴池。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与我们一样都过着饮食男女、油盐酱醋的生活,体验一样的酸甜苦辣,产生一样的喜怒哀乐。单看沐浴一事,自古
2023-07-24 21:28:00
处暑:秋凉渐起,防燥养肺(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来人们渴望已久的清凉,正所谓“渐有新凉递好秋”。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处暑时节,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还会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如同
2024-08-22 09:41:00
风再起时,不如吹埙迎秋
...土为之。’”周可奇说。古老的乐器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古人从风吹孔穴的轰鸣中得到大自然的启发,数千年后,仍有人选择依照先民吹土为声,享受着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曾经,学习乐器的大
2023-08-10 15:55:00
三月三是啥日子?提醒:吃2样,做2事,寓意吉利无病灾,老传统
...浴清洁三月三上巳节这天,一直有沐浴清洁的传统习俗。古人认为,在三月三这天,只要进行沐浴清洁或泡温泉,就会给身体和灵魂进行净化,洗去不洁和晦气,祛除寒气和湿气,避免被疾病和邪祟
2024-04-11 10:40:00
从拜财神,看古代中国的财富观与信仰力量
...历史背景、习俗内容、文化内涵以及现代影响等方面,对古人拜财神的习俗进行详细的探讨。【一】历史背景拜财神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崇拜各种神祇,其中
2024-02-18 21:03:00
没有WIFI手机的古代,这些是古人最爱的秋日游玩项目
...睡过去?你可知道,在交通不便,没有WIFI手机的古代,古人可比我们会玩多了!这些古人最爱的秋日游玩项目,你玩过几个?1、运动项目|登高、蹴鞠、打秋千古代文豪有多注重仪式感?登
2023-07-12 09:48:00
古时候妃子下葬时,为何都要把肛门堵上?要不咋说还是老祖宗聪明
...是一种与天地宇宙相互连通的永恒之旅。正因如此,中国古人极为重视与死亡有关的各种仪式和习俗,其中一种独特而令人好奇的做法就是在逝者的肛门处堵塞。这种习俗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024-08-20 14:17:00
古人清明踏青都做什么?和唐代小姐姐一起来体验
踏青的习俗自古就有,《诗经》《论语》都有记载,这个习俗源于古时候的“上巳节”。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典籍里的清明》,去探寻清明节踏青游春的节俗渊源。在历代典籍中,均有关于“三月三”
2024-04-07 16: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