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立体化种植,北京生态农场“未来感”十足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19 09:37:00 来源:新京报

水肥一体化、立体化种植等农业科技,让农业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约束,也让都市里的农业呈现出多样性,蔬菜种植机走进了市民家、番茄工场实现流水作业、果蔬不再像从前一样只能种在土地里……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科技生态农场,了解到农业科技正在改变并丰富北京的都市农业,甚至也呈现出“上楼”的趋势,生态农场逐渐成为北京科技农业的新业态。有农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目前的种植技术已经让高楼种植成为可能,都市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也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农业中来。

看点1

番茄不长在土里

在北五环附近,作为北京首批都市农业项目,老牌的朝来农艺园逐渐成为智慧农场的新秀,园区的智能连栋温室里,草莓和番茄正在成熟上市。

立体化种植,北京生态农场“未来感”十足

朝来农艺园,草莓即将成熟。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番茄秧苗挂在半空中,脱离了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地,长在种植架的基质上。朝来农艺园负责人周京东介绍,温室里番茄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只需在盘头、打杈、采收的环节,进行人工操作,这间18亩的番茄温室,全程只需7个人管理。在眼下的番茄采收期,工人只需要驾着采收车,穿梭在种植架间的轨道上,控制采收车的升降,就可以采收到不同高度的番茄。

在朝来农艺园的数字化农业管理平台上,发布着工人们每天的工作任务,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员工桑丽娜负责上夹绕秧,并提示她作业前需要全身消毒,操作时需注意每节绕绳半圈,夹子夹在距离基质袋平面10至15厘米处,切忌强行绕秧折断生长点。

“前一天晚上,管理员会通过手机发布工人第二天的任务。”周京东说,这台设备是全国产的,也是园区独有的,工人当天来了直接可以按照每天的任务开展工作。

除了工人的每日任务,这个平台还联动温室,当温室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种植条件达到一定数值时可以启动温室的设备,当温湿度达到设定水平时,天窗就会自动开启进行通风;一旦遇到连续阴天,补光灯会自动打开,补充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室设置了双层幕布,在发生极端天气时,幕布可以自动调节并对温室进行保温。

“正是因此,园区里的工作人员普遍年轻化。”周京东说,园区大部分员工都是大专院校学习农业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这里做几年,后续就可以到其他园区做管理层。

看点2

蔬菜种植机四季耕作

在朝来农艺园里,多台蔬菜种植机的叶菜也即将成熟。看起来,一米半多高、半米多宽的立体设备,分成了多个种植层,可以种植小型叶菜和花卉,并且支持一年四季生长。

立体化种植,北京生态农场“未来感”十足

朝来农艺园,蔬菜种植机的叶菜即将成熟。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只要定期补光和营养液,这样的设备可以四季产出新鲜蔬菜。目前,这类蔬菜种植机的类型还相对单一,后续计划联合研发单位,设计一些不同型号的设备,满足市民在家种植的多种需求。”周京东介绍。

别看蔬菜种植机体量小,但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光和水,在设备上一应俱全。在蔬菜种植机的最下层,是一个大水箱,补给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种植机上还设有补光灯,补充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最下层的营养液是配好的,分为A肥和B肥,营养液通过水泵抽取到上层,再喷到蔬菜上,保证每棵菜都能吸收到营养。

这台设备可以放在家的餐厅、厨房、阳台等地,只需要插上电就可以种植。周京东介绍,像这样的设备一台卖4680元,平时种植蔬菜所需要的营养液用量并不多,两瓶就可以用一年。蔬菜种植机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欢迎,尤其是学校给孩子们做科普展示,学生们可以看到蔬菜的整个生长过程。

看点3

像工厂的农场

在高科技聚集的海淀区,有一座不像农场的农场。北京的冬季,室外温度已经低于零摄氏度,但是温室大棚里依然绿意盎然。进入上庄镇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附近的翠湖工场,现代化厂房屹立,草地环绕,随着路边的指示标,即可进入一个未来感十足的超大智能温室。

立体化种植,北京生态农场“未来感”十足

翠湖工场里,现代化厂房林立。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在这个足有10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半人多高的种植平台上,由椰糠等配比而成适宜番茄生长的基质上,长出来的番茄藤挂着串串番茄正在变红、变黄。在一排排番茄之间,工人乘着升降车,穿行在番茄架之间进行作业。

目前,翠湖工场投入运营的这座单体智能温室,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单体连栋温室,也是北京高效设施的第一个试点。不同于传统番茄生产,这里所需的农人并不多,从种植到包装出场,番茄进行类似流水化作业的生产方式。

“翠湖工场做的是设施农业的高科技集成和示范,发挥连栋温室高投入、高产出的优势,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单位面积的番茄产出率是普通设施大棚的3倍以上。”翠湖工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连栋温室里1个工人可管理3亩以上的地,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水肥的管理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智能管理。

在建设之初,温室就考量了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80%。温室里设置了传感器,可以时时监测生产状态,包括番茄生长的温湿度、通风、光照条件等。其中,温室顶部采用两层幕帘的设计,一层是保温幕帘,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参数时,这层幕帘将自动开启,达到保温效果;另外一层是遮光幕帘,在夏季日照强烈时,温室内超过设定参数,就会自动开启遮光。温室里的番茄,采用雄蜂授粉和天敌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为了保证番茄的生产条件,温室的生产区域除了工人,其他人员不得进入。

在工场的车间里,10万平方米番茄种植所需的营养液,集中在几个巨型大罐里,营养液通过管道输送到每棵番茄根部。“这些水肥一体化的设备都是国产设备,所使用的营养液,配方是自行研发配比的。”翠湖工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通过科学智能的种植方式,番茄种植打破了季节的限制,可实现全年供应。

看点4

世界领先的“蔬菜工场”

目前,翠湖工场里种植的品种主要为翠湖一号,这是工场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取名为翠湖一号,这个品种吃起来甜脆可口,颗颗爆汁。特别是,翠湖工场的番茄成串进行销售,因此,番茄的身价比一般的番茄更高。翠湖工场已有20多家供应商渠道,同步拓展商超以及线上销售渠道。

立体化种植,北京生态农场“未来感”十足

翠湖工场里,立体种植的番茄。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今年是翠湖工场头一次实现整年生产,平均每平方米产出300元,减去投入,每平米可以赚100块钱,预计,全年翠湖工场可实现1000万的盈利。”翠湖工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翠湖工场总占地近900亩,目前,二期正在建设中,二期整体结构与一期不同,设置了半封闭温室,将主要用于越夏生产,还设置了专门用于品种推广展示的9600平方米的温室,此外还有普通温室等,温室的结构功能更加丰富。建成后,园区将有2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和研发创新基地,整体蔬菜生产水平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朝来农艺园、翠湖工场是北京市级生态农场,今年参与了国家级生态农场的评选工作,并都入选了12月18日公示的拟授予名单,不久后,新一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评选结果即将公布。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付春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产增收大华山镇高标高效推动冬季复工复产工作,特邀请北京农学院教授陈青君到大华山镇后北宫温室大棚指导羊肚菌种植工作。大华山镇同高校联动,积极与科研专家进行沟通,创建设施大棚羊肚
2022-12-28 16:59:00
小农场大效益
...…日前,笔者走进正阳县永兴镇赵庙村魏乃荣的鑫源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现代农业立体种养的生态美景。郁郁葱葱的树林下,鱼儿在池塘里游弋,土鸡在树下觅食,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田
2023-10-27 00:03:00
循环经济探索 乡村振兴绿色路径
...养鸡,逐步走上了林下养鸡的生态致富路。走进清晓家庭农场,一片桃园映入眼帘。清晓家庭农场占地30余亩,存栏鸡1000余只,涵盖肉鸡和蛋鸡,日产草鸡蛋600余枚,采取生态放养的模
2024-05-19 10:48:00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近日,北京市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交流会在昌平区小汤山召开。记者获悉,今年本市计划培育建设生态农场50家,实际上有76家农业园区通过了专家组综合
2023-11-21 04:46:00
守好水源地 借生态谋振兴
... 》 (&nbsp2024年04月19日 &nbsp第&nbsp12&nbsp版)北京极星农业西红柿产业园内
2024-04-19 02:20:00
立体农光互补 农旅融合增收
...文转自:晋中日报11月17日,在左权县石匣乡马厩村莓园农场,村民正在精心管理即将上市的草莓。近年来,莓园农场通过流转农民土地10余亩,建成8栋日光节能温室,立体种植草莓。同时
2023-11-21 01:53:00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海门200多家智能农场让种地更轻松——从“抬头看天”到“低头看屏”“过去抬头看天,如今低头看屏。依托智能物联网系统,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田间管理。”近日
2023-02-21 00:59:00
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大棚花卉开出新“钱”景
...卉约有400个品种。”钱俊魁告诉记者,6年前,他放弃在北京的设计师工作,来到头屯河农场发展,先后创办花卉超市,开起花卉直销店,搭建花卉网上销售平台,成立畦农花卉种植合作社。“
2023-01-04 20:49:00
世界环境日北京主场活动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举办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中有北京生态环境工作者、生态环境公益大使,以及生态环境志愿者和市民代表等,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和环保经历,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6-06 16:3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供应链”到“共赢链”,2025智链顺达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召开
从“供应链”到“共赢链”,青岛智链顺达科技有限公司正通过开放、智能、协同的供应链体系,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价值共生
2025-10-17 17:54:00
都市丽人——加拿大鹅绒保暖衣背后的战略咨询公司
当都市丽人的加拿大鹅绒保暖衣在冬日市场中掀起热潮,新品订货会上取得经销商5亿订单销量的数据。这个经典内衣品牌的华丽转身背后
2025-10-17 13:41:00
秋补正当红|邂逅秋补热潮,抖音生活服务一站式解锁多元滋补新体验
转眼秋意渐浓,中秋、国庆双节余温未散,团圆出游的热潮与“应季而食、适时而补”的传统饮食文化相互交织,共同点燃了金秋时节的滋补消费热情
2025-10-17 13:56:00
江西热敏灸机器人获批上市 赋能百亿产业链提速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芳)10月9日,省药监局正式批准热敏灸机器人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这标志着江西热敏灸产业进入数智化时代
2025-10-17 07:10: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无人机、运动相机迎来降价潮!近日有市民发现相关热门产品价格跳水,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多家大疆授权体验店中
2025-10-16 08:38:00
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喊”您上车
视弱人士庄先生在公交视弱辅助系统的帮助下乘车。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 “我们先找到并打开公交App
2025-10-16 08:38:00
10月15日晚,福州金融街商务区“亮灯”,迎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2025-10-16 08:59:00
近日,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缺陷智能辅助评判系统”,顺利完成准确率测试。本次测试中,该系统总计检查了210张油气长输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底片
2025-10-16 09:03:00
当“遇到问题先到社交媒体上搜索”成为一代青少年的本能反应,当班级群、兴趣圈与直播平台深度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正构成这代“数字原住民”成长的基本环境
2025-10-16 09:16:00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模型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与泛化能力,正深刻改变医学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与此同时,以聚类分析
2025-10-16 09:57:00
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账号已不再回收
10月15日,“微信派”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一期播客,聊到了“真的很多人不发朋友圈了吗?”“人去世后,朋友圈会被回收吗?”等话题
2025-10-16 10:13:00
日日佳携手企知道,共同推动智能显示技术科技创新
近日,深圳日日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日佳”或“公司”)正式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作为专注于TFT-LCD模组制造的细分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5-10-16 10:18:00
汽车测评 全球协同 | 解码C-NCAP——护航公众出行安全
当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承载多元需求的“出行载体”,是什么力量在守护这场变革的安全底线?2025世界NCAP大会即将在中国上海启幕
2025-10-16 10:50:00
花田玑密入选“2025山东省优秀兴农电商企业案例”
2025年10月16日,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办的“数商兴农庆丰收暨九九网购节”电商促消费活动在青岛莱西市人民广场隆重启动。花田玑密品牌创始人
2025-10-16 10:53:00
香港金管局公布生成式AI沙盒名单,蚂蚁数科入选技术合作伙伴
10月1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第二期生成式AI沙盒参与者名单。蚂蚁银行、中银香港
2025-10-16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