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数字法理的根基与面向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06 05: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数字社会必然产生数字法理,如工商社会生成现代法理一样——

数字法理的根基与面向

马长山

如今的数字社会超越了工商社会的基本发展逻辑,形成了虚实同构的数字社会关系。数字社会必然产生数字法理,犹如工商社会生成现代法理一样。

其一,数字法律规则。这里的数字法律规则,意指反映数字经济规律和数字社会发展要求、规范数字关系和数字行为的法律规则。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17条规定,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等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同时,各类平台企业基于国家要求和“授权”而制定的隐私政策和大量平台内治理规则等,并不是简单的“双方合意”或服务合同,也不是“位于法律规则之外的社会规则和标准”,它在一定意义上乃是社会权力对于用户权利的规制。这种“技术立法”的法律规则属性就需要重新认识,另外,法律规则“外溢”至大量的、复杂的平台治理过程中,其范围、种类和功能也需要客观考量。从而催生新时代的数字法理。

其二,数字法律关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不依赖于时间、地点的数字化生存模式,每个人都会在数字交往中形成碎片化的、多处“流动”的数字身份。同时,还形成了人机交互或“人机共生”的生活状态,如自动驾驶、智能医生、自动化行政等,这就形成了数字行为和数字关系,其中无疑包含着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中,数字平台的架构与运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画像等数据处理,以及算法决策都蕴含着公开性、透明性、公正性、可诉性、可责性等一系列复杂的数字法律关系;数字孪生、元宇宙以及ChatGPT、DriveGPT应用则包含着数字身份、数据财产、数据权利、数据责任、数据主权、人机关系等“破窗性”的新型数字法律关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陪护机器人、伴侣机器人能否基于保护目的而阻止陪护或陪伴对象的“危险行为”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数字法律关系无疑需要数字法理来予以论证、阐释和解析。

其三,数字法律行为。它意指通过网络、数据和算法等为主要呈现或表达方式而实施的法律行为,如网络购物、虚拟社交、腾讯会议、点赞转发、智能合约、算法决策等。这些数字法律行为以“屏对屏”的、无形的数字身份来实施,以数字化方式来互动、呈现和表达,因此,其主观状态、行为过程、社会后果等均需重新审视。例如,如何判断“微信表情”“点赞”的真实意思表示?如何确定网络空间言行与现实空间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算法合谋如何认定和识别?更为突出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自动化决策也将越来越普及,无论是电子交警、犯罪预测系统等公共算法,还是自动驾驶、智慧医疗、外卖骑手派单、深度合成等商业算法,都是基于数据和计算程序而实施的一种对人、财、物的数字调配和控制,它压缩了一些制度规则和裁量程序,实现了规则程序的数字转化,这些算法决策无疑都是法律关系中典型的数字法律行为。对于上述数字法律行为,很难套用现有的法律行为理论来分析和判断,而需要数字法理来进行要素提炼和理论建构。

其四,数字正义价值。事实表明,与单一物理时空中的分配正义不同,数字正义的核心是数据信息的分享与控制、算法决策的公平合理性和人机关系的正当性,抑制对数据、信息和算法的误用、滥用和恶用。为此,有西方学者不无担忧地写道:“人工智能通往的是更完善的民主,还是更潜伏的专制?永恒的监视才刚刚开始。”而“新的以数据为基础的治理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也是一种深层拷问。这表明,数字正义主要集中在对数据信息的控制、基于算法的控制和通过算法的控制等方面,旨在对数据处理、数据画像、数字鸿沟、算法歧视、信息茧房和数字控制进行约束和规制,从而确保人们数字化生存的公平公正环境,维护基本的数字人权。

其五,数字法律方法。如今数据信息和算法决策具有组织生产生活和塑造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它们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数字逻辑,这就需要实现从法律逻辑向数理逻辑的对接转化,其实质是用逻辑计算和符号程序来表达法律,从而“将法学问题形式化为可计算问题”。论证与决策模型、证据推理模型、法律推理模型、可执行立法模型、电子取证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就是其典型代表,呈现出司法论证的建模化、司法推理的算法化和司法解释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基于此,就会引发法律方法和法学方法的深度变革,引导人们探索数字解释等新型法律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法治发展的需要。这同样是数字法学的一个重大时代使命。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6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中国司法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数字司法的中国图景》序言节选□ 左卫民司法数字化及数字化驱动的司法人工智能建设是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应当看到,近年来通过中央
2024-01-10 01:46:00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数字检察,是指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借助数字化、智能化载体,更加高效、精准服务司法办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其具体表现为收集、分析、挖掘、应用数据,
2023-02-17 06:36:00
...便了生活,而用户下载时被采集个人信息又不胜其扰生活数字化,如何破解算法“数”缚 ■本报记者 周辰下载App,勾选同意隐私政策方可继续使用,几近普遍。然而鲜有人思
2023-02-17 05:36:00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数字检察核心要义不仅在于构建全流程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更重要的是实现全体系的数字化结构重塑。以算法赋能检察业务助力法律监督提质增效□算法检察本质,是通过科学有效
2022-12-31 06:21:00
当人工智能代替我们来思考:算法与公共生活的未来
...生存?》一书中指出,在未来的人类世界,权力,将通过数字技术体现为得到重塑与升级的武力、无所不在的审查和对人的感知的控制。他用很多例子包括当前的俄乌冲突对此进行了阐释。美国主导
2023-08-21 15:27:00
...极推动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为维护网络安全、服务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贡献“浙江经验”。互联网案件特点明显,社会关注度高纵观近几年的互联网纠纷案件,呈现
2023-04-17 20:00:00
以算法解释的技术原理为基础
...体系化构建》的文章中指出:算法解释在算法治理研究及法律实践中正逐渐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之一。“算法解释”是一个内涵特定的专业术语,其中的“解释”是指人类与(机器)决策者之间的
2024-02-28 02:41:00
... 点“不完全劳动关系”是为了规制平台用工进行的一项法律创设,从逻辑分类上已经和劳动关系、民事劳务关系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属性不仅是确定各类用工关系的一把“钥匙”,更为
2023-12-04 03:26:00
...技术深度伪造他人肖像的行为,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或者修改图片、影像等内容,将某人的肖像换成他人的肖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图像、视频等。结合一
2022-12-15 08:46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