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家门口挂专家号
基层名医工作室方便群众就医
□本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青
去年以来,为方便居民家门口看病就医,市卫健委、各区县卫健委持续推进“基层名医工作室”建设,让优势资源下沉社区,增加基层医疗服务供给。
“目前,我市正处于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基层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优势,促医疗资源下沉,积极满足群众就近看病需求。”1月18日,市卫健委基层卫生科科长张立说。
就近就便看病
18日,在沙依巴克区仓房沟社区医院,市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陆远正在接诊患者,每周两次社区坐诊,让附近居民不用奔波,在家门口看上了三级医院专家。
从去年秋季以来,辖区居民特别是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仓房沟社区医院积极推进“基层名医工作室”建设,加强与市友谊医院、市中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医院合作,邀请中医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专家下基层坐诊。
“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专家资源下沉提高了我们基层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辖区居民就近能看上病看好病。”该院医务部主任高艳红说。
61岁的张莉萍感冒后咳嗽不断,慕名找到了经开区(头屯河区)绿谷社区医院“基层名医工作室”的专家李贵堂,3天后,她的咳嗽症状得到缓解。
李贵堂退休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去年,绿谷社区医院开展“基层名医工作室”建设,聘请李贵堂作为工作室专家,开展坐诊、带教培训等。
“家门口就能看病,很方便。”张莉萍说。
“一上午接诊50多名患者,其中一半以上属于呼吸道疾病,在诊疗呼吸道疾病方面,中医药积极发挥优势,得到了很多居民的认可。”李贵堂说。
绿谷社区医院主任李晓惠介绍,作为一家以中医为特色的基层医疗机构,他们依托“基层名医工作室”建设,加强专业人才柔性流动,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医疗资源精准下沉
家住达坂城区东沟乡兰州湾村王红的女儿感冒后出现了心慌气短症状,她赶紧将女儿送到家附近的东沟卫生院,经过该院“基层名医工作室”专家王梅诊断、对症治疗,孩子很快康复了。
“以前,孩子有个头疼脑热还得去10余公里外的达坂城区人民医院,现在专家来到了卫生院坐诊,我们带孩子来看病不仅方便,还放心。”王红说。
作为我市基层医疗“网底”之一,东沟卫生院为周边7个村的常住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去年10月,按照达坂城区卫健委安排,“基层名医工作室”正式挂牌落地东沟卫生院。
“冬春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我们卫生院儿科服务能力一直很薄弱,今年有了上级医院擅长儿科、内科的专家坐诊,来院就诊的人数大幅增加。”东沟卫生院院长吴雪琴说。
达坂城区卫健委主任妥娅介绍,“结合当地居民需求,我区遴选达坂城区人民医院副高级及以上医师精准下沉,要求每周坐诊不少于一次,通过明确帮扶目标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让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路’。”
当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去年,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均衡,覆盖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制定2023—2025年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其中提到,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基层名医工作室,需结合群众需求,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专家下沉。
“去年以来,我们指导各区县卫健委不断推进基层名医工作室建设工作,目前,已推进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层名医工作室’50家。”市卫健委基层卫生科科长张立介绍,正值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将不断通过医疗资源精准下沉,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群众就近看病需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