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隋书列传卷四十六》:开皇初,频有使入朝。及平陈之后,汤大惧,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
581年杨坚代周建隋,开皇初年,高句丽平原王高汤派使者入隋朝贡,此后5年中,高句丽6次派使者入隋朝贡,维持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公元585年,高句丽派使者到陈朝进贡,企图与陈朝联盟共抗隋朝。
不久,高句丽派兵越过辽河,向辽西地区推进,占领了大陵河以东、辽河以西契丹人的居住地,与隋朝隔大陵河相对峙。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高句丽王高汤很害怕,于是积极训练士兵储存粮食,以防备隋朝。
第二年,高句丽王高汤去世,婴阳王高元继位,隋文帝册封高元为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郡公、高丽王,开皇十一年,高句丽派使者到隋朝朝贡,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向高句丽下达玺书,一方面训斥其不守臣职,另一方面要求高句丽臣服隋朝,隋文帝还在玺书中反问高句丽:辽水再宽广有长江宽广吗?高句丽人再多有陈朝人多吗?
隋文帝时期就已经攻打过高句丽
高句丽并未屈服于隋文帝的威胁,第二年,高句丽王高元联合靺鞨攻打隋朝辽西地区,首次挑起了战争,被隋朝营州(今辽宁朝阳)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听说后大怒,下诏废除了高句丽王高元的官职与爵位,任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30万大军攻打高句丽。
这是隋朝第一次大规模攻打高句丽,汉王杨谅、王世积率领陆路隋军出渝关(今山海关),沿着海边行军,当时正值北方雨季,道路泥泞,军队供给出现严重困难,很多士兵不幸染上瘟疫,到达辽水时,隋军严重减员。
水路隋军走海路前往平壤,在路上遇到风暴,不少船只沉没,由于损失较大,两路隋军并未攻击高句丽就撤军了,虽然这一仗没能打起来,但高句丽王高元还是被隋军所震慑,派使者向隋朝请罪,并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见到有台阶下,就这样接受了。
隋征高句丽
高句丽表面上臣属隋朝,但双方的关系仍然是敌对的,只是暂时谁也奈何不了谁,隋炀帝继位后,于公元607年北巡到东,突厥启民可汗大营,在营中遇到了高句丽使者,命令使者转告高句丽王高元来隋朝相见,不然将率大军巡游高句丽国土,高句丽王极为恐惧,但一直没来隋朝相见。
大业七年,公元612年,隋炀帝以高句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句丽,用了几个月时间,集结全国113.38万大军,号称200万,由隋炀帝御驾亲征,从水陆分兵攻打高句丽,由于指挥混乱、轻敌冒进、补给困难、中敌计谋,隋军大败,军队、物资、兵器损失不计其数。
隋炀帝并不甘心,与613年、614年相继两次攻打高句丽,第二次攻打高句丽原本最有机会成功,可惜在黎阳留守的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隋炀帝被迫撤军,再一次失败。
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
第三次攻打高句丽,双方无力再战,高句丽向隋朝请降,并送还叛将前兵部尚书斛斯政,隋炀帝借坡下驴,率军返回,不久隋炀帝征召高句丽王入朝,高元却再次不来,隋炀帝还准备第四次攻打高句丽,但此时天下已经大乱,无法再组织军队征讨。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前及进行中时,隋朝各地就已经因为繁重的徭役和杂税,发生了大量的农民起义,609年,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地区发生了农民起义,人数达到数万人,611年,山东邹平农民王薄聚集在长白山,发动民众发起反隋起义。
从611年到613年,山东陵县刘霸道、山东夏津张金称、河北故城孙安祖与窦建德、山东滨州高士达、河南滑县翟让、山东章丘杜伏威等相继起兵反隋,这些农民起义都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期间。
隋朝国内不断蔓延着农民起义
隋炀帝对境内的农民起义居然视若无睹,反而大量征发天下百姓攻打高句丽,由此引发了天下大乱,从614年开始,隋炀帝再也无法控制天下局势了,仅仅几年时间,隋朝就灭亡,而隋炀帝本人也被部将弑杀。
那么问题来了,高句丽对隋朝有何深仇大恨,隋炀帝为何不管不顾,征发百万大军,拼了命也要攻打高句丽呢?
一、隋朝要恢复中原王朝在周边藩属国的地位,维持朝贡体系。
公元597年,隋文帝给高句丽王下达玺书,总结了高句丽的四大罪状:
1、胁服契丹与靺鞨、勾结突厥。
契丹与靺鞨都是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原本是臣服隋朝的,现在高句丽暗中胁迫契丹与靺鞨,这是在跟隋朝抢夺藩属国,这是敌对行为。
隋炀帝北巡突厥时,在突厥大营发现高句丽使者,说明高句丽与突厥私下可能有勾结,突厥虽然臣服隋朝,但只是迫于隋朝强大实力的暂时臣服,无时无刻不想脱离隋朝自立,一旦突厥联合高句丽,隋朝的敌人就会更加强大,至少也要把双方这种勾结消除在萌芽状态。
高句丽地理位置
2、偷偷地利诱中原工匠到高句丽,为其打造武器,图谋不轨。
隋文帝的信中提到这事,应该不会假,中原地区的科技比周边政权都要高,高句丽私下利诱中原工匠,从隋朝的角度来看就是敌对行为,隋文帝甚至说道,如果你们需要工匠,大可以提出来,而不应该利诱。
3、限制隋朝派往高句丽使臣的行动,不让他们了解高句丽的国情,这是有敌意的举措。
从历史来看,高句丽承认隋朝是宗主国,一面在暗中积累力量,发展国力,随时准备与隋朝对抗,隋灭南朝陈之前,高句丽就暗中联合陈朝,以唇亡齿寒之心看待,这说明高句丽根本不想真正臣服隋朝,只是迫于隋朝的压力,暂时屈服而已。
高句丽作为隋朝的藩属,其国王的册封都要需要得到隋朝皇帝的同意,隋朝作为周边政权的宗主国,不可能容忍自己的使者在藩属国被限制,这同样是敌对行为,或者说是深深的防备心理。
隋征高句丽
4、多次派兵侵掠辽西隋朝土地。
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还是高句丽主动挑起的,隋朝起初并不想用武力解决,想凭借实力威胁一下,让高句丽屈服就行了,但高句丽不仅不屈服,反而主动挑起战争,这是在试探隋朝的态度和实力,这同样是敌对行为。
高句丽不仅胁服了契丹与靺鞨,而且多次攻打朝鲜半岛南端的百济与新罗,这两个政权同样是臣服于隋朝的,在整个东亚,隋朝是绝对的霸主,是周边政权的宗主国,隋朝要建立一种政治上的秩序。
高句丽时刻作出反抗隋朝的行为,而且反复无常,答应了隋朝的事也不办到,如果不能让高句丽彻底臣服,隋朝何以领导周边政权?周边政权(契丹、靺鞨、突厥、新罗、百济、吐谷浑等)就会跟高句丽一样都来反抗隋朝,在这种形势之下,逼得隋朝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臣服问题。
高句丽人反复无常
二、隋朝与高句丽的地缘政治。
当时的高句丽正处于鼎盛时期,其领土东临日本海,南至朝鲜半岛中部,西至辽河与隋朝交界,东北到今天的吉林省,其境内有200多个城邑,人口有69.7万户,一户按5口人计算,全国总人口近350万,作战军队约50万人,暗中征服了周边的契丹、靺鞨,还在不断对外扩张。
以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高句丽的实力也就是比南方的陈朝小一点,陈朝被隋朝灭亡后,高句丽成为隋朝周边势力最强的政权,卧榻之侧岂由他人酣睡,这么一个强大的政权在隋朝周边,你让隋朝皇帝怎么安心?
最重要的是高句丽还是农耕民族,其汉化程度与科技水平远高于周边游牧民族,高句丽所在的辽东地区历来与中原有交流,一旦高句丽的势力得到发展,隋朝想要击败高句丽就难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隋炀帝拼了命也要攻打高句丽了。
高句丽之地是汉朝的郡县
三、隋炀帝统一国家的决心。
隋炀帝手下有个叫裴矩的黄门侍郎曾说过一段话:
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令乃不臣,别为异域。先帝欲征之久矣,但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可不取,使冠带之境,遂为蛮貊之乡乎!今其使者亲见启民举国从化,可因其恐惧,胁使入朝。
高句丽所在地本来就是周朝分封箕子的土地,汉朝和晋朝时期,都是中原王朝的郡县,汉武帝时期,在辽东及朝鲜半岛设置了汉四郡,分别是: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另设带方郡,西晋时期,统一了天下,在辽东及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郡和玄菟郡,这里自古就是中原故土,如果现在我们不取,时间长了就是蛮夷之地。
隋文帝很长时间就想征伐高句丽,只是杨谅不成器,以致师出无功,今天高句丽的使者亲眼看到突厥启民可汗归化中国,可以趁他们恐惧时,胁迫高句丽臣服。
隋炀帝想统一天下
隋炀帝的梦想本来就是想成为秦始皇那样的千古一帝,他继位之后,征集百万民夫,开通大运河,修建东都洛阳,征伐吐谷浑、流求、林邑(今越南南部)、契丹,现在周边就剩下一个高句丽还不臣服,隋炀帝能不发动战争迫使对方臣服吗?
高句丽之地历来就是中原政权的郡县,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隋炀帝打的是统一天下之战,如果能够恢复昔日汉朝的故土,这无疑是大功一件,是隋炀帝可以炫耀的政治资本,所以他才要不顾一切,拼了命地想要攻打高句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