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陂塘里面有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09:0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汉中日报

陂塘里面有故事

喻东平

陂塘就是池塘,老百姓也称作堰塘。据相关资料统计,1949年,汉中境内共有陂塘10192口。直到现在,也还有6022口。大都分布在丘陵浅山地区,多数陂塘为塘堰(渠)串联、蓄引结合、农闲蓄忙时用的灌溉形式,独立灌溉的较少,部分陂塘还结合发展水产养殖、开展农(渔)家乐经营,给古陂塘利用赋予了新内容。

我市发展陂塘灌溉的历史比较久远。汉中在古代是联系关中与巴蜀的重要节点和通道,境内有汉江、嘉陵江及众多的河流,优越的地理优势和水利条件,加之少战乱少动荡,社会基本保持着稳定,因而保证了陂塘水利得以较好地发展。1965年在汉中市区北郊石马坡、1978年在勉县老道寺发掘的东汉墓葬中,均有陶陂塘与陶稻田模型出土。其中勉县汉墓出土的圆形绿铅釉陶陂池,直径360毫米,高90毫米,壁厚15毫米。池内有泥塑荷叶、莲苞和含苞待放的荷花,正中有一大荷叶,叶面蹲一只青蛙,呈跳水状。池底部还散布着鱼、鳖、螺、泥鳅、菱角等,连池边沿的蚂蟥、鸭子都清晰可见。从形状上看,这就是一座人工修建的池塘的模型。

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的陂塘稻田模型,也是泥质陶,灰色,长方形,中间横隔一坝,一边为陂池,一边为稻田。坝中部安装闸门,闸墩和闸槽合为一体;出水口为拱形洞。从闸槽、出水口的结构看,是一座提升式平板闸门,通过升降启闭闸门控制水量。池底塑有鱼、鳖、螺、菱角等;坝外是稻田,据说出土时可见画有纵横成行的秧苗。

这些陂塘及稻田模型的出现,说明至迟在东汉早期,汉水上游地区已有了人工修建的小型水库,方便鱼禽养殖和农田灌溉。《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也有记载:“(湑水)北有七女池,池东有明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说明西汉初期在城固县湑水河边也建有蓄水灌溉的池塘。

清末,汉中城区附近的古塘池共有12口。其中王道池、下王道池、草池、月池、顺池及南江池,史称“六大名池”,至今仍发挥着蓄水灌溉作用。据现存于汉台区毛寨清道光十三年碑刻记载,上述古池均“始于汉代,创于邺侯”。清嘉庆《汉中府志·水利》载:“王道池宽三百数十亩,下王道池、草塘、月塘三池各宽百余数十亩不等,顺池宽二百八十亩,铁河池、江道池、高池、塔塘、三角塘、老张塘六塘各宽百余亩、数十亩不等。”

到清末、民国时期,汉中巴山浅山区以及北部丘陵区水利灌溉已有规模,陂塘蓄水随处可见。

汉中最著名的陂塘莫过于饮马池。饮马池在汉中城区东南隅,所以也叫东湖。公元前206年,鸿门宴风波后,刘邦听从萧何等劝谏,忍辱就任汉王,率部来到汉中,建都南郑(今汉中城区),驻跸于古汉台。常常饮马于近在咫尺的东湖,后人就称为饮马池,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饮马池水面6358平方米,呈椭园形,四周用青砖和浅红色石条砌成,四季有水。湖西侧清代石坊石刻尚存,池东南角曾有明代古城墙和高约20余米的三台阁,被列为汉中市“两汉三遗址”的重要景区。现存有“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的石刻。饮马池地势低洼,每遇秋雨,水满为患。清嘉庆、光绪年间,曾两次大规模修整。

三台阁在城墙上,饮马池在楼阁下,高低错落,相互映衬,无论站在城墙上还是饮马池边观看,都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从前,这里有传说中的“东塔西影”,是著名的“汉中八景”之一。据说清晨的太阳斜照在东关净明寺的古塔身上,长长的塔影就落在饮马池的水面上,可惜现在看不到了。据城里老人说,古塔原有十三层高,后人重修时少了两层,因此“东塔西影”就看不见了。

最美的陂塘要数皇塘了。皇塘也叫王道池,在汉中城区正北十公里处。传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以图天下”,派丞相萧何创修山河堰,并建皇塘等四大名池,成为境内引、蓄灌溉工程之始。刘邦行王道、兴水利滋养百姓,因此这个池就叫“王道池”,池边的村就叫“王道池村”。周围的村民感念皇恩浩荡,王道池便改称为“皇塘”。

油菜花开的时节,驾车出城一路向北,约二十分钟,就到皇塘。皇塘水域面积不大,附近平川与小丘陵并存,视野开阔又起伏有致。周围是开得正旺盛的油菜花,黄灿灿、金亮亮,一片黄色的海洋。这千亩连片种植的油菜,开花时节成为汉台区油菜花海的主要观赏地。

要说最神秘的陂塘,就是吸呼泉了。沿汉台区武乡镇东沟上走十里,便到了天台山脚下的石堰寺山口,再走五里山路,就是著名的吸呼泉了。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修观音洞碑志》载:“东南诸峰,石磊层积,壁凌空,名曰碑口,下出呼吸灵泉,而灌乎稻田”。朝山的香客、附近的老农,把吸呼泉描述得神乎其神,说是泉底有一条老龙,被压在大碾盘下,老龙间歇吐出的水,通过碾盘的眼孔流出。所以,地上泉池的水,一忽儿满,一忽儿浅,一呼一吸,神奇极了。吸呼泉是几个锅状的泉池,泉水清冽、莹亮,泉底一沙一石清晰可辨。仔细看时,泉水从地下涌出,但当泉池溢满,泉水就偃旗息鼓了,然后多余的泉水慢慢地向下游流淌而去。待泉水只有半池时,它又从地下冒出,循环往复,像地下的泉水在“呼吸”。其实,这种间歇泉的地质奥妙早已被人揭秘:简单说来,是地层深处形成空腔,地下水涌满空腔后受压力影响,从岩石裂缝里间断喷发,形成了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受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影响,或是地质结构的变化,现在的呼吸泉的“呼吸”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全国最大陂塘湿地群将被更好保护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招标本报讯 5月29日,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3
2023-05-30 00:16:00
...馆。在这里,大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管湾国家湿地公园、陂塘以及鸟类种类等相关知识。参观科普宣教馆后,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前往公园内的水生植物认知园,带大家认识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并
2023-09-14 00:32:00
诚信!北海这个“无人售菜亭”付钱全凭自觉
来源:极目新闻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陂塘村有一个无人值守的蔬菜售卖信任亭,村民挑选好蔬菜自主付款即可,既方便又温暖,价格实惠、分量还足。4月16日,记者在铁山港区南康镇陂塘村采访时
2024-04-17 16:11:00
...知安龙县城东北原是一片汪洋,水面有十数里之遥,俗称陂塘海子(《水经注》:“水积之处谓之陂塘。”)。每年雨季,山水下泄,陂塘水涨,直涌城厢。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招国遴
2023-07-28 05:53:00
长渠千载后
...展成为以三道河大型水库为主水源,15座结瓜水库及2671口陂塘为补充水源,各级干支渠道为脉络的“大、中、小”相配套、“蓄、引、提”相结合、“长藤结瓜”式农业灌溉系统。工程拥有
2023-12-05 07:00:00
春游江淮请您来|“天下第一塘”邀您游览水利盛景
...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它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现在基本保存完好,并继续造福当地百姓。芍陂之名,自唐至明,通常仍称芍陂,有清以来,才号称安丰塘。
2024-04-11 12:59:00
曹操麾下猛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的传奇故事
...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4.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
2023-10-17 15:03:00
...场也日渐丰盈。陈载春在六合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开挖陂塘,时时维修,阻止追缴不必要的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丰年之时,又极有远见地让官府买进米谷,等到岁歉之时,开仓济民,使六合没有
2024-05-11 06:20:00
...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夏侯惇一生虽多在
2023-08-16 20: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