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陂塘里面有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09:0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汉中日报

陂塘里面有故事

喻东平

陂塘就是池塘,老百姓也称作堰塘。据相关资料统计,1949年,汉中境内共有陂塘10192口。直到现在,也还有6022口。大都分布在丘陵浅山地区,多数陂塘为塘堰(渠)串联、蓄引结合、农闲蓄忙时用的灌溉形式,独立灌溉的较少,部分陂塘还结合发展水产养殖、开展农(渔)家乐经营,给古陂塘利用赋予了新内容。

我市发展陂塘灌溉的历史比较久远。汉中在古代是联系关中与巴蜀的重要节点和通道,境内有汉江、嘉陵江及众多的河流,优越的地理优势和水利条件,加之少战乱少动荡,社会基本保持着稳定,因而保证了陂塘水利得以较好地发展。1965年在汉中市区北郊石马坡、1978年在勉县老道寺发掘的东汉墓葬中,均有陶陂塘与陶稻田模型出土。其中勉县汉墓出土的圆形绿铅釉陶陂池,直径360毫米,高90毫米,壁厚15毫米。池内有泥塑荷叶、莲苞和含苞待放的荷花,正中有一大荷叶,叶面蹲一只青蛙,呈跳水状。池底部还散布着鱼、鳖、螺、泥鳅、菱角等,连池边沿的蚂蟥、鸭子都清晰可见。从形状上看,这就是一座人工修建的池塘的模型。

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的陂塘稻田模型,也是泥质陶,灰色,长方形,中间横隔一坝,一边为陂池,一边为稻田。坝中部安装闸门,闸墩和闸槽合为一体;出水口为拱形洞。从闸槽、出水口的结构看,是一座提升式平板闸门,通过升降启闭闸门控制水量。池底塑有鱼、鳖、螺、菱角等;坝外是稻田,据说出土时可见画有纵横成行的秧苗。

这些陂塘及稻田模型的出现,说明至迟在东汉早期,汉水上游地区已有了人工修建的小型水库,方便鱼禽养殖和农田灌溉。《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也有记载:“(湑水)北有七女池,池东有明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说明西汉初期在城固县湑水河边也建有蓄水灌溉的池塘。

清末,汉中城区附近的古塘池共有12口。其中王道池、下王道池、草池、月池、顺池及南江池,史称“六大名池”,至今仍发挥着蓄水灌溉作用。据现存于汉台区毛寨清道光十三年碑刻记载,上述古池均“始于汉代,创于邺侯”。清嘉庆《汉中府志·水利》载:“王道池宽三百数十亩,下王道池、草塘、月塘三池各宽百余数十亩不等,顺池宽二百八十亩,铁河池、江道池、高池、塔塘、三角塘、老张塘六塘各宽百余亩、数十亩不等。”

到清末、民国时期,汉中巴山浅山区以及北部丘陵区水利灌溉已有规模,陂塘蓄水随处可见。

汉中最著名的陂塘莫过于饮马池。饮马池在汉中城区东南隅,所以也叫东湖。公元前206年,鸿门宴风波后,刘邦听从萧何等劝谏,忍辱就任汉王,率部来到汉中,建都南郑(今汉中城区),驻跸于古汉台。常常饮马于近在咫尺的东湖,后人就称为饮马池,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饮马池水面6358平方米,呈椭园形,四周用青砖和浅红色石条砌成,四季有水。湖西侧清代石坊石刻尚存,池东南角曾有明代古城墙和高约20余米的三台阁,被列为汉中市“两汉三遗址”的重要景区。现存有“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的石刻。饮马池地势低洼,每遇秋雨,水满为患。清嘉庆、光绪年间,曾两次大规模修整。

三台阁在城墙上,饮马池在楼阁下,高低错落,相互映衬,无论站在城墙上还是饮马池边观看,都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从前,这里有传说中的“东塔西影”,是著名的“汉中八景”之一。据说清晨的太阳斜照在东关净明寺的古塔身上,长长的塔影就落在饮马池的水面上,可惜现在看不到了。据城里老人说,古塔原有十三层高,后人重修时少了两层,因此“东塔西影”就看不见了。

最美的陂塘要数皇塘了。皇塘也叫王道池,在汉中城区正北十公里处。传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以图天下”,派丞相萧何创修山河堰,并建皇塘等四大名池,成为境内引、蓄灌溉工程之始。刘邦行王道、兴水利滋养百姓,因此这个池就叫“王道池”,池边的村就叫“王道池村”。周围的村民感念皇恩浩荡,王道池便改称为“皇塘”。

油菜花开的时节,驾车出城一路向北,约二十分钟,就到皇塘。皇塘水域面积不大,附近平川与小丘陵并存,视野开阔又起伏有致。周围是开得正旺盛的油菜花,黄灿灿、金亮亮,一片黄色的海洋。这千亩连片种植的油菜,开花时节成为汉台区油菜花海的主要观赏地。

要说最神秘的陂塘,就是吸呼泉了。沿汉台区武乡镇东沟上走十里,便到了天台山脚下的石堰寺山口,再走五里山路,就是著名的吸呼泉了。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修观音洞碑志》载:“东南诸峰,石磊层积,壁凌空,名曰碑口,下出呼吸灵泉,而灌乎稻田”。朝山的香客、附近的老农,把吸呼泉描述得神乎其神,说是泉底有一条老龙,被压在大碾盘下,老龙间歇吐出的水,通过碾盘的眼孔流出。所以,地上泉池的水,一忽儿满,一忽儿浅,一呼一吸,神奇极了。吸呼泉是几个锅状的泉池,泉水清冽、莹亮,泉底一沙一石清晰可辨。仔细看时,泉水从地下涌出,但当泉池溢满,泉水就偃旗息鼓了,然后多余的泉水慢慢地向下游流淌而去。待泉水只有半池时,它又从地下冒出,循环往复,像地下的泉水在“呼吸”。其实,这种间歇泉的地质奥妙早已被人揭秘:简单说来,是地层深处形成空腔,地下水涌满空腔后受压力影响,从岩石裂缝里间断喷发,形成了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受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影响,或是地质结构的变化,现在的呼吸泉的“呼吸”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全国最大陂塘湿地群将被更好保护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招标本报讯 5月29日,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3
2023-05-30 00:16:00
...馆。在这里,大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管湾国家湿地公园、陂塘以及鸟类种类等相关知识。参观科普宣教馆后,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前往公园内的水生植物认知园,带大家认识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并
2023-09-14 00:32:00
诚信!北海这个“无人售菜亭”付钱全凭自觉
来源:极目新闻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陂塘村有一个无人值守的蔬菜售卖信任亭,村民挑选好蔬菜自主付款即可,既方便又温暖,价格实惠、分量还足。4月16日,记者在铁山港区南康镇陂塘村采访时
2024-04-17 16:11:00
...知安龙县城东北原是一片汪洋,水面有十数里之遥,俗称陂塘海子(《水经注》:“水积之处谓之陂塘。”)。每年雨季,山水下泄,陂塘水涨,直涌城厢。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招国遴
2023-07-28 05:53:00
长渠千载后
...展成为以三道河大型水库为主水源,15座结瓜水库及2671口陂塘为补充水源,各级干支渠道为脉络的“大、中、小”相配套、“蓄、引、提”相结合、“长藤结瓜”式农业灌溉系统。工程拥有
2023-12-05 07:00:00
春游江淮请您来|“天下第一塘”邀您游览水利盛景
...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它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现在基本保存完好,并继续造福当地百姓。芍陂之名,自唐至明,通常仍称芍陂,有清以来,才号称安丰塘。
2024-04-11 12:59:00
曹操麾下猛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的传奇故事
...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4.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
2023-10-17 15:03:00
...场也日渐丰盈。陈载春在六合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开挖陂塘,时时维修,阻止追缴不必要的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丰年之时,又极有远见地让官府买进米谷,等到岁歉之时,开仓济民,使六合没有
2024-05-11 06:20:00
...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夏侯惇一生虽多在
2023-08-16 20: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
8台抗战时期缝纫机亮相永清 再现烽火抗战岁月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庞趁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近日,位于永清高新区的缝制工具博物馆举办专题展
2025-08-25 11:23:00
主创:王信 王瑜 杨梦云 杨云飞 蔡城池一审:余从源二审:姚腾 余旭三审:唐全寿
2025-08-25 11:29:00
齐风载典,那些定义齐文化精神的传世著作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齐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这片诞生了姜太公、管仲、晏婴等贤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025-08-25 15:25:00
长图|御外敌,建功业!99岁老兵参与见证世纪变迁
百岁烽火心,一世报国情从远征军战士到新中国建设者,樊超群用一生诠释忠诚与信仰跨越硝烟与时代他始终屹立,始终坚守始终与民族生命同频共振滑动屏幕跟随这位99岁抗战老兵的人生记忆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英雄致敬
2025-08-25 15:34: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