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人民日报看吉林: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群众增收(两会后探落实)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25 10:2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智文 门杰伟

核心阅读

利用优势条件,发展黑木耳产业种植,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通过电商直播,打通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创收致富;研究科学技术,促进产业链升级,打造现代化生产线……近年来,吉林省汪清县积极引导农村脱贫户发展产业,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时值3月,长白山脉仍是苍山负雪,金黄的冰凌花在山林间傲雪绽放,传递东北早春的讯息。人勤春来早,地处长白山东麓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一座座木耳大棚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正是木耳菌袋发酵培育的关键期。”汪清县东光镇满河村,56岁的脱贫户徐成清正在查看自家木耳大棚中的温度和湿度,“自打种木耳之后,年收入从几千元发展到十七八万元,心里干劲足得很!”

近年来,汪清县坚持把黑木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袋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市场营销、废弃菌袋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汪清县黑木耳年栽培总量基本稳定在6.5亿袋,产量达3.5万吨。

稳就业,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上班

清晨,雪花飞扬,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河村村民闫翠莲乘着班车从村子出发,前往离家约一公里的桃源小木耳基地产业园工作。

闫翠莲是脱贫户,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家门口就能打工,车接车送还管吃喝。”生产车间里,闫翠莲忙着往菌袋里放菌种。“再过一阵儿天暖和些,春木耳就要大规模种植了,我们得加把劲儿。”闫翠莲说。

“过去,家里收入纯靠种地。这里属于山区,耕地少,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收入。”回忆起过去的穷日子,闫翠莲直摇头。

汪清地处长白山脉,“八山一水半草半田”的现实情况和特殊地貌,限制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大面积种植。莽莽密林并不适合大面积种粮,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却适宜“土特产”种植。于是,汪清县利用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森林覆盖率高等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条件,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帮助群众增收。

目前,汪清县共有6个黑木耳专业镇、121个种植村,其中,百万袋以上种植村65个,60%以上的村以黑木耳为主导产业。全县黑木耳种植人数达1.4万人,3万余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一半以上,已累计建成标准化菌包厂、车间70个。

如今,闫翠莲在家门口就业,用自己的双手赚取收入。“产业发展好、待遇好,我们干劲也更足。这些年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就来厂里干活,不舒服时在家休养,一年能挣两万多块钱。”谈到现在的好日子,闫翠莲乐呵笑着,还指着自己新买的浅蓝色羽绒服向记者介绍,“现在日常开销不再发愁,而且网购方便,看我这在网上新买不久的羽绒服,很不错。”

在天桥岭镇,像闫翠莲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脱贫群众并不在少数。“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能够带动脱贫户、村民就业,持续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汪清县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唐大涛说,现在全县积极推动黑木耳产业发展,一方面帮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脱贫户、村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引导村民科学合理种植黑木耳,严控品质拓宽销路。

促增收,电商销售带动可持续发展

早春的风依旧刺骨,汪清县东光镇满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光裹紧衣服,小跑着赶往道路旁的木耳大棚。“现在正是木耳菌袋接种的关键时期,温度要严格控制好,不然会影响品质和产量。”杨光几乎每天都要往棚里跑七八趟,用心呵护菌袋内的黑木耳。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脱贫地区,不仅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更要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瞄准未来,满河村将电商作为当地木耳产业的发展方向。“2023年,我们村电商销售收入达到400万元。”谈起村里的电商产业,杨光很是自豪。

满河村的电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村里开了第一家网店,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后来,在当地帮扶下,店铺慢慢有了起色。看到村里的木耳、蜂蜜、大米等农产品收益比外地商贩的收购价更高后,村民们纷纷加入其中,通过电商创收、增收,村里的电商产业走上了正轨。

如今,满河村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村,通过电商直播售卖的产品范围从本村扩大到全县,还在2021年创建了“满河鲜”品牌。电商产业越做越大,也为村子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离木耳大棚不远,就是满河村脱贫户王乙春的家。“快进屋,上炕坐。”王乙春热情地招呼记者。推门进屋,60平方米的房屋干净敞亮,窗边的长寿花、海棠花开得正艳。

“现在的生活,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乙春说,过去,他和老伴两人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农闲时还得上山采摘野菜售卖,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种地一年下来,满打满算也就挣5000多元,采野菜更是没个准儿,最好的年头也就能卖3000多元。”

满河村红火的电商直播,有力带动了村内木耳产业的发展。如今,王乙春在村里的菌包加工厂工作。“在厂里帮着装菌袋、采摘木耳,一年干下来,工资能有1万多元。手里有余钱,日子自然越过越好。”王乙春向记者介绍着家里新添置的物件。“大电视、双开门冰箱,都是这几年添置的。生活真是不一样了,有盼头。”王乙春乐呵呵地说。

去年9月,满河村新建成一个黑木耳菌包加工车间。“好品质的木耳最高能卖到70元一斤。更关键的是,这为村里的6名脱贫户带来了工作。”杨光说,“预计今年7月,村里还将建成一个占地400平方米的包装车间,我们村的电商产业在向上下游延伸的同时,也将为更多村民带来家门口的工作机会。”

谋升级,科技推广助力产业链延伸

走进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机械设备轰鸣作响,制袋、灭菌、冷却……一袋袋黑木耳食用菌菌袋,顺着传送带运往国内市场。

生产线一旁,天河村脱贫户胡凤菊介绍,公司不断更新换代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务农辛苦一年,每亩地能挣2000多元,现在,不少人1个月的收入就不止2000元。”胡凤菊笑着说。

“去年,公司的智能生产线产出了2800万袋菌袋,产品辐射整个汪清县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森介绍,近年来,企业打造现代化生产线,根据需求定制自动化机械设备,从“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走上快车道。

在此基础上,从2023年开始,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还将经营范围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设了高质量黑木耳立体栽培实训基地。“我们免费提供75座大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当地村民种植木耳。这既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解决了菌袋的销路,还提升了木耳的整体品质和口碑。”孙森说。

黑木耳产业提质升级,离不开科技的助力。2022年10月,吉林汪清黑木耳科技小院正式成立,着力研究和推广长白山黑木耳野生资源开发、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科技小院成立后,教师和研究生长年驻扎生产一线,专注黑木耳新品种选育,提升黑木耳智慧化、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努力研发适合汪清当地的全套黑木耳生产工艺。”延边大学副教授、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刘迪介绍。

如今,汪清县已在黑木耳种植主要区域实行制袋、灭菌、接种、养菌“一条龙”式菌袋生产模式,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加工、废弃物处理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并逐步推动由“农户生产菌袋+培养管护”向“菌袋厂生产菌袋+农户培养管护”转变,降低菌袋杂菌率,保证木耳产品品质。

“汪清县将深入实施集菌种研发、品牌提升、产品加工为一体的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把更多的利益留给农民留在农村,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汪清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乃阳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5日 11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郑智文12月4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吉林省2023—2024年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会上,吉林省体育局副局长雷鸣介绍,2023—2024年雪季,
2023-12-05 00:3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郑智文9月13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吉林省《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会上,吉林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孟庆宇表示,抓夜间消费,主要是创新消费场景和
2023-09-14 20:30:00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聚焦民生献良策 建言汇智谋发展民盟吉林省委会提交团体提案18件本报讯(记者李娜 通讯员朱莉萍)民盟吉林省委会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注重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界别特色,
2023-01-15 02:18:00
吉林永吉:探索就地就近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月22日,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一家民宿负责人公配成为客人整理雪具。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利用交通便利、冰雪产业集中等区位优势,基于各村特色,探索民宿服务业、种
2023-02-23 21:23:00
一株人参里的大商机(经济聚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吉林抚松县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一株人参里的大商机(经济聚焦)本报记者 汪志球 门杰伟《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5日 第 10 版)核心阅读依托长白山
2024-11-15 05:36:00
央媒眼中的吉林(2023.7.9)︱看重点行业 如何带动经济发展
...17个月,这个提速很提气!》,其中回望一汽集团发展史。人民日报刊发《厚植沃土 春雨润苗》,其中报道吉林税务部门与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创企业建立联络机制,护航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2023-07-09 17:34:00
草莓红 日子甜(乡村行 看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走,摘草莓去!”辽宁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的广场上,草莓种植户孙永昌把记者往温室大棚里拉。掀开大棚门帘,一股果香扑鼻而来——绿油油的叶片间,白的花、红的果
2023-11-27 06:05:00
推动特色畜牧业提质增效(经济聚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核心阅读一头牛连着一条产业链,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强链、补链、延链,吉林省不断增强产业实力。“十四五”期间,吉林省计划把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打造成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工程
2023-07-14 06:09:00
央媒眼中的吉林(2023.7.10)︱奋力书写“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
...度,报道我省通过数字赋能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数”度。人民日报刊发《黑土地上的奋斗之歌》,讲述我省梨树县总结升级“梨树模式”的故事;客户端“观长白”栏目刊发《世界最深高铁站背后的
2023-07-10 19:2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无菌操作三部曲: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在医疗环境中,无菌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基石。清洗、消毒、灭菌这三步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
2025-11-05 06:42:00
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管理:走出阴霾,重焕生机
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会感到疲惫、乏力,稍做活动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大多与贫血有关。贫血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怪兽”,悄悄影响着生活质量与透析效果
2025-11-05 06:42:00
成年男性贫血: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与系统性诊疗路径
在临床实践中,贫血常被公众误认为是女性的“专利”。这种观念源于女性存在周期性的生理失血,使得育龄期女性贫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025-11-05 06:42:00
仁怀市委组织部退休干部党支部举办“金秋重阳话初心•党建引领传温情” 主题党日活动
金秋送爽,又逢重阳。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仁怀市委组织部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弘扬敬老传统、传递组织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5-11-05 00:48:00
织金县:锚定学习引领 筑牢新兴领域思想航线
毕节市织金县精准聚焦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和货车司机等新兴领域群体思想引领工作,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根基、以培训赋能为抓手、以学习管理为保障
2025-11-05 01:51:00
安徽栢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以创新驱动精准诊断,赋能智慧医疗新未来
在医疗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安徽栢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栢瑞医疗”)凭借其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临床需求的深刻洞察
2025-11-04 11:57:00
咖啡续命一时爽,失眠缠上悔断肠!科学挽救睡眠看这篇
当代人好像总在“赶时间”:职场人赶项目进度,学生赶复习计划,连喘口气的间隙都要挤出来处理琐事。为维持精神状态,咖啡、浓茶成了现代人的日常的“续命神器”
2025-11-04 11:59:00
医生建议用的护手霜推荐:实测5款防皲裂护手霜产品
据《2025全球手部皮肤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全球超8亿干燥人群面临手部问题,62%曾被“假保湿”护手霜困扰——涂抹后2小时皮肤干燥率达55%
2025-11-04 11:59:00
你的代谢是否在“卡顿”?2025年十大体重管理产品深度评测,教你如何“优化”身体操作系统
人们的身体,堪称一部设计精密的生物计算机,其核心“操作系统”便是新陈代谢。这个系统日夜不息地运行着,负责能量的转换、储存与消耗
2025-11-04 12:00:00
不是癌症,而是希望——河北一洲肿瘤医院MDT团队为蒙古国女孩改写诊断结局
“医生,我们真的快绝望了……她才21岁,难道真的就是骨癌了吗?”2025年10月20日,在河北一洲肿瘤医院MDT多学科会诊中心外
2025-11-04 12:00:00
血糖高吃什么?麦角硫因×生诺泰:2025控糖领域“领航者”的细胞级答案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控糖产品,消费者常常陷入“成分难辨、效果难测”的选择困境——要么被模糊的成分表述迷惑,要么因缺乏明确机制的效果宣传犹豫
2025-11-04 12:00:00
马上立冬了 进补和运动需要注意啥?
大皖新闻讯 在冷空气持续发力下,安徽省大部气温走低。距离立冬节气还有几天,而“立冬是进补最佳时机”“立冬后宜静不宜动”等说法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流传
2025-11-04 12:22:00
杏林整形医院:6种嘴凸表现,你是哪一种?怎样摆脱土气感?
普通人凸嘴会让颜值大打折扣,可以说凸嘴是一个自带土气感的面部特征。但是凸嘴也分很多类型,如果你也有凸嘴的症状,那就看下去吧
2025-11-04 14:26:00
政企同心护成长!中健长生露深耕公益,绘就安丘关心下一代新图景
10月31日,安丘市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健长生露”)董事长陈聚宝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
2025-11-04 14:27:00
什么品牌的眼霜去皱纹好?50岁抗皱眼霜排行榜深度测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眼周肌肤作为人体最薄弱的区域之一,平均厚度仅0.03mm,每分钟表情运动高达22次,成为衰老的首要信号区
2025-11-04 1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