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10:49: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家是不是经常在电视和影视中看到有一个画面,到了晚上有一人提着灯笼敲着锣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半夜三更不睡觉,在街上大喊大叫?他们就是时间播报员,在古代称“打更人”

众所周知时间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想要知道时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看看手机和手表就能够清楚的知道几点,有些人懒一点就喊一下:“小度小度,几点了”智能AI就会给你报时。那么,在封建的古代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他们是怎么获取时间的呢?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在古代,白天的时候,可以依靠太阳来计算大概的时间,等到太阳落山后,就很难计算时间,这时古代就设立了一个职位:“打更人”,打更人就是晚上给大家报时的。那么打更人是靠什么去计算时间呢?

这就不得不夸赞古代人的智慧,他们为了计算时间,发明了不少的工具,例如:漏刻,沙漏,燃香,日晷等等。据中国殷商甲骨文记载,殷商时期他们就已经使用日晷来估算时间。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将跟着变动。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而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漏刻这种方式估算时间,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雕。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但由于冬天水容易结冰,所以就发明了沙漏,沙漏的原理和漏刻一样,但沙漏更加精准一点也不会受天气影响。当然普通的老百姓可是买不起这些计算仪器,那么他们就会使用燃香的方式估算时间,一炷香大概半个小时。那么,打更人则会根据滴漏和燃香的方式计算时间。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根据古人的推算,一夜共有五更,也就是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晨5点。每隔2个小时就要报更一次,那么一更就是戌时晚上7点到9点,二更就是亥时晚上9点到11点,三更就是子时晚上11点到第二天夜间1点,四更就是甲时夜间1点到3点,而五更则是寅时夜间3点到5点。

打更人是怎么报时的呢?根据时间不同,打更人敲锣和喊的口号都不一样,有快有慢,有深有浅。晚上7点打更人就开始上班了,先打落更,一慢一快连续三次,声音如同咚——咚——咚,嘴里还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为了提示大家晚上已经到了,大家准备可以睡觉了。到了打二更,就打一下又一下,连续多次,嘴里喊着:“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到了打三更,百姓们都睡了,敲锣就会轻一点,就敲“一慢两快”,嘴里喊着:“平安无事”。到了打四更就“一慢三块”,嘴里喊着:“天寒地冻,小心保暖”。到了五更就“一慢四快”,嘴里喊着:“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不打到六更到五更就结束呢?因为在古代没有像现代这么多丰富的夜生活,古代人的生活都比较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像现在的人天天蹦迪熬夜,不秃头才怪。

所以听到五更天的报时,古代的人就起床准备做家务,下田干农活,皇帝也是在五更天就开始上早朝,文武百官在三更就要起床准备进朝等着开会,古代人上班的时间比我们现在还要早。

那么,这份工作是什么人做的?打更人胆子那么大,不怕见鬼吗?

在元朝年代,打更人是由下层百姓从事的,到了明朝开始摆烂了,大部分是由乞丐从事,到了清朝重新整顿之后就由官兵兼职。打更人肯定会害怕,毕竟半夜三更街上就你一人。但是没办法呀,生活所迫只能硬着头皮干,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适应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怕了。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别看打更这个工作很轻松,就喊喊口号敲敲锣的,打更人常年无休,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都要准时准点的上班。当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打更人才开始工作。

如果报错时间,程度较轻就扣钱,但严重就直接开除。而打更人也是要身兼多职,除了日常报时工作还需做好巡逻工作,因为在古代是没有摄像头的,那么打更人就要安保工作就交给打更人,他们需要一边报时一边巡逻。

遇到火灾还要兼职灭火和疏散人群的工作,由于古时候的房子都是用木材建造的,而百姓是依靠蜡烛的烛光做灯,所以很容易就把东西烧起来。打更人遇到小火可以自己把火扑灭,但如果是熊熊大火,他的锣敲就会非常急促并大喊:“着火啦着火啦”这样才能把百姓喊起来帮忙灭火。所以打更这份工作非常的辛苦,工资微薄。

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计时方法是什么?

打更人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他们,百姓是不能够清晰知道时辰,就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正因为有他,百姓才能够清晰地知道时间,而且百姓还不会厌烦他,相反在百姓心里打更人的存在能够让百姓感到很安心。

到了民国时期,慢慢地有了怀表、钟表等先进的计时工具出现,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古人的智慧还是值得我们赞叹。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好了,现在有了手机,手表,智能AI,但是在我们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要多多回头看看古代人和事,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够推陈出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4 1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古代没有闹钟,古人们是如何准时起床病知道时间的?
...一一列举。首先,最为常见的就是人们都可以拥有的起床方法————公鸡报时。古时最划算,性价比最高的报时方法就是公鸡了,“乡下人”的这个做法与当时的皇宫贵族相比无疑要更加的简单粗
2023-04-30 11:04:00
古人是如何计算时间的,不禁感叹先人的智慧
...日志中记录更长的时间单位年。这些是记录时间最原始的方法。历法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文历法,证明殷商时期的立法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古代的历法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历
2023-01-26 20:35:00
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夜晚,如何计时呢
...是如何度过夜晚,如何计时呢?在中国古代,晚上的计时方法多种多样,且充满了智慧和创新。其中,最常见的是“更夫报时”的方式。在每个城镇中,都会有专门的更夫负责夜间的计时工作。他们
2024-09-29 21:56:00
为什么古代行刑要选在“午时三刻”?换个时间不行吗?
...古代的死刑都是在“午时三刻”执行,难道就不能在其他时间行刑吗?的确不行!难么午时三刻究竟是什么时候呢?我们知道一刻钟就是现在的15分钟,那么三刻就是45分钟;午时在古代代表中
2023-01-29 22:10:00
...。跑步、射箭等体育项目蕴含哪些计量知识呢?计量让“时间”更公平—更快田径运动,简单的来讲就是跑步运动,这是一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的金钱投资,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中国古代神话
2023-10-03 22:31:00
苏州工业园娄葑街道梅巷社区开展“手工日晷”主题活动
...情,耐心为现场居民提供服务,就居民最关心的亲子沟通方法、构建健康的亲子关系等内容展开解答。家长学校成员杨娜表示:“每逢假日,亲子关系就紧张,来到社区家长学校课堂学习科学育儿知
2024-02-21 13:02:00
...理便是在地上直立一根长杆,通过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立在地面上的杆子被称作“表”,而平放在地上的刻度板则叫做“圭”。从这时起,便有了光阴的说法,并且通过分寸来形容时间的长
2024-08-15 16:02:00
...得计时的国家,在商朝的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将一天的时间进行划分,当时出现将昼夜分为100等分的百刻计时制,之后一直使用百刻计时制,直到清朝才被废除。在后来时间的划分变得更加精
2023-10-10 22:28:00
聊聊中国钟表演化史
...是根据表影方向、长短确定季节与时间。其实,这种计时方法应该由来已久,因为一天之内的人影会不时变化,这会给古人带来一些启示,从而探索日影与时间的关系。现代考古确认,以湖北秭归柳
2024-03-11 19: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