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27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智21-1班王兆智同学在山东某医院成功采集324毫升造血干细胞,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这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历史上的第1例,也是长清区的第8例,济南市的第144例,山东省第1311例,中华骨髓库第15699例。王兆智(20周岁零2个月)也成为济南市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已做好捐献准备的王兆智
被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王兆智,山东邹城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红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团的成员。入校两年来,经常参加陪伴孤儿、照顾老人、救助困难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已捐献全血两次。
2021年12月,他第一次献血时,听到献血车的工作人员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他当即决定留下10毫升血样,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
“我在学校听过多次无偿献血宣讲,我来献血是为了救人,我也听说有些白血病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救命,我愿意帮助他们。”
今年6月,王兆智接到长清区红十字会电话通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高分配型成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他征询是否愿意捐献。
“我看过报道,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是特别小概率的事件,当时登记捐献,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能配型成功,听说有些志愿者等了一辈子都没有等到,没想到不到两年,我就等来了这一天,只有我的血能救他,这种感觉很特别,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我一定会为他捐献的!”
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征得家人同意,王兆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那不是要抽骨髓吗?影响身体怎么办?”妈妈开始不同意。
“现在不是抽骨髓了,是采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很安全。”王兆智耐心地把刚刚学到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渐渐打消了顾虑,“既然是救人的好事,对你也没多大影响,那就去捐献吧!我们支持你!”
正在捐献中的王兆智
用热血为生命续航
在红十字会的安排下,经过全面的体检,王兆智符合捐献条件。7月21日,在妈妈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入住医院做捐献前的准备。
为了能成功采集外周血干细胞,7月23日起,王兆智连续4天接受注射动员剂,动员剂的作用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以便于采集,但可能产生全身困乏、酸痛、骨痛等副作用。
四天下来,王兆智说副作用不明显,没什么异样的感觉。“这可能与我经常锻炼身体有关。”
王兆智在健身房
王兆智是学校“工大炫跑团”的成员,经常跟同学们一起跑步,他跑得很刻苦很勤奋,10公里跑进了47分钟,跑过半程马拉松,成绩在1小时40多分钟,参加过全国百英里资格赛,他还经常去健身房撸铁,坚持不懈的锻炼,为他打下了一个很好的身体底子。
王兆智准备捐献期间,红十字会安排志愿者专程陪伴,经济与管理学部老师去看望和鼓励他,学部党委书记姜洪雷是一名百次献血者,也是一名三献志愿者,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很了解,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通过微信与他交流,还特别邀请济南市第143名捐献者李豪枫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捐献经验”,给王兆智送去关怀和指导。
26日上午,医院安排王兆智完成了捐献前的设备调试,一切准备就绪,王兆智已经按捺不住迫不及待的心情,“我感觉良好,随时准备捐献!”
27日上午,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和老师们的见证下,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王兆智体内聚集到采集袋中,这份生命的希望,将很快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一场生命的救助,正式开启。
“英雄”有一个英雄梦
被救助者称为“英雄”的王兆智心里住着一个英雄梦,“7月27日,恰逢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一直有当兵的愿望,非常巧合在这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以特别的形式向英雄前辈们致敬!”
王兆智说,等毕业后会选择应征入伍,圆自己的军旅之梦。谈及未来的打算,他说会将无偿献血一直坚持下去,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生命的希望。
稿件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14: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