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道德模范于殿作:
骑行万里,只为送烈士“回家”
于殿作,莱阳市化工机械厂退休职工。他的父亲牺牲在淮海战役中,长眠异乡六十多年,于殿作和家人一直不知道父亲的安葬地。为了寻找父亲,退休后,老人骑着摩托车、靠着纸质地图走了4个省份,终于找到了安置父亲的烈士陵园。然而他的脚步没有停止,于殿作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还将一百多位胶东籍烈士的信息带了回来,并将它们一一“送回家”。
于殿作3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去参军了。一年后,战场上传来了父亲牺牲的消息。在于殿作的成长过程中,他对于父亲的印象,就是烈士证上的一个名字。“我这辈子没得到父爱,一定要找到他,如果不找到他,这辈子一定会有遗憾。”2015年夏天,于殿作出发了。
对于父亲牺牲的地点,说法不一,于殿作只能一个一个烈士陵园去寻找。他骑着摩托车,从莱阳出发,靠着纸质地图走遍山东、江苏、安徽、河南4个省份,找遍了十几座烈士陵园,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河南陈官庄烈士陵园找到了父亲的墓碑。
“陈官庄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其内安置了很多胶东籍的烈士,我在那里一个一个的烈士墓寻找,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墓碑。找到了父亲的安葬地,我跪地痛哭。”于殿作回忆道,“找到父亲安葬地之前,一直觉得父亲在外漂泊,现在,知道父亲被很好地安置在这里,心里踏实了,将父亲的信息带回家告诉家里人,觉得父亲也回家了一样。”
虽然了却了半生的心愿,然而在寻找烈士的道路上,于殿作并没有停下脚步。“因为我知道期望找到父亲的那种渴望心情,我想这些烈士的后人也会有这种心情。应该让烈士魂归故里,只要找到亲人了,他们也就回家了。”于殿作真挚地表达出自己送烈士信息回故乡的初衷。
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于殿作每到一个地方的烈士陵园,都会在陵园的墓碑上寻找胶东地区烈士的信息,并用相机拍下来,墓碑照片加上名单资料,他搜集了大量家乡在胶东地区的烈士的信息,一共拍摄收集了一百多位家乡在胶东的烈士信息。
为了让烈士与亲人“团聚”,于殿作每天早上5点多出发,晚上再返回莱阳。烈士的家乡分散在胶东各地,而且有的烈士亲人搬了家,有的烈士入伍时改了名字,送信息时就非常困难。于殿作经常一天就要行驶几百公里,风餐露宿、无功而返是常有的事。
三年多来,于殿作行驶了一万多公里的路程,莱阳、海阳等地的烈士信息均已送回了烈士故乡。于殿作说:“让更多的烈士英魂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他感到很欣慰。每次找到他们,除了伤感以外,还觉得如释重负。帮助烈士找到家以后,就好像他们的灵魂就回到家了,有生之年,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帮助烈士们找到家乡,找到亲人,让英魂早归故里。”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