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饥荒时,为何人们不打鱼,不吃蚂蚱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5 17: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的岁月常常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生存充满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都受到了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而饥荒是那个时代的常客之一。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古代,探讨一个看似简单却令人心碎的问题:为什么在古代的饥荒中,人们不能靠打鱼为生,为什么不吃蚂蚱呢?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是一个充满苦难的年代,天灾人祸交织,让人民备受煎熬。在那个时代,饥荒常常是由于三种原因引发的:干旱、水灾或虫灾,而且这些饥荒常常持续很长时间。一场干旱,可能让田野干裂,庄稼枯死,人们的饭碗空空如也。当然,大自然也不会一直让人们饿死,它提供了其他生存的机会,例如捕鱼和寻找昆虫。

然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不能靠打鱼为生呢?在我们看来,水域丰富,河流湖泊遍布,鱼类资源应该丰富,成为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事实并非如此。

古代的人们确实知道如何捕鱼,但饥荒时期常常伴随着干旱,水位下降,水中的鱼也变得稀缺。

在一场饥荒中,人们要么没有时间去捕鱼,要么捕到的鱼不足以满足一个家庭的需求。水中鱼的数量很快就被人们消耗殆尽,鱼类也变得稀缺。

更重要的是,饥荒的爆发往往在一夜之间,没有准备。在饥荒来临之际,人们往往陷入了恐慌和混乱,没有机会去捕捉足够的食物。即使有人尝试去捕鱼,也难以满足整个社区的需求。

此外,饥荒不仅仅是因为缺少食物,还因为缺少水源。在干旱的时期,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让捕鱼变得更加困难。而那些成功捕到鱼的人也需要用有限的水资源来烹饪食物,这进一步加剧了水源的稀缺。

另一个让人不得不深感心碎的问题是,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不吃蚂蚱呢?蚂蚱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昆虫,从现代的角度看,似乎是一种潜在的食物资源。然而,在古代,尤其是在饥荒时期,人们对于蚂蚱的食用存在着固有的文化和心理障碍。

首先,蚂蚱并不常见于古代的饮食中,人们对其了解有限。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吃稻米、面粉等主食,对于昆虫类食物的接受度较低。蚂蚱的外表和味道也让人感到陌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尝试。

其次,蚂蚱的食用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它们需要被捕捉、清洗、烹饪,这对于不熟悉这一过程的人来说可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在饥荒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的烹饪技巧。

最重要的是,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饮食选择。在古代中国,一些食物被视为禁忌,昆虫类食物可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因此,即使在饥荒的情况下,人们也可能因文化和宗教原因而避免食用蚂蚱。

饥荒是一个极端的时刻,人们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各种艰难的选择。然而,我们不能仅仅从现代的角度来评判古代的人们。

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饥荒时期的生存挑战远比我们所经历的艰难。因此,他们的饮食选择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回顾古代的饥荒,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坚韧与不屈。在生存的边缘,他们面对着各种艰难和困境,努力寻找食物的来源,即使最后只能吃观音土、空棺椁中的玉米充饥。

这段历史提醒我们,人类的坚强与生存的意志力是无穷的,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使我国人民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延续了数年的文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视频|致富蚂蚱蹦得欢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蚂蚱,又称蝗虫,后肢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近年来,蚂蚱的营养价值被逐渐挖掘,人们经过封闭式喂养,将其端上餐桌成为一道美食,也为养殖
2023-07-07 14:50:00
“拿”虫记
...了!我每到菜园里,邻人总说,今天她又拿了几条虫子,蚂蚱、蜗牛、青虫子、钻心虫,都有。这个“拿”,译为大众语就是“捉”,比如“有处告状,无处拿人”。这个“拿”与“拿你没办法”的
2023-10-25 15:44:00
“蚂蚱谷”遇上“打洞虾”
...垄砌砖。每丘田的边缘插着一个简易标识牌,上面写着“蚂蚱谷”“红河紫谷”。“砌砖是防虾子用的。”阳光下,一个农民弯着的腰抬了抬。“防虾子?”记者问。“我们这片是示范田,种上水稻
2024-04-27 05:36:00
普洱“咖”趣|折耳根蚂蚱美式 你敢尝试吗?
...孟连县的一家咖啡馆最近推出了一款创新饮品——折耳根蚂蚱美式。这款咖啡以清新的折耳根为特色,保留了其独特的草本香气,与低温烘焙的咖啡豆相结合,巧妙地中和了咖啡的酸苦味。更特别的
2025-04-23 21:23:00
古代为何时不时就会出现蝗灾呢
...,什么是蝗虫呢?蝗虫,在中华汉语词典里解释:“俗称蚂蚱。昆虫。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后肢发达,善于跳跃。能成群远飞的叫飞蝗,不能远飞的叫土蝗。食庄稼,是害
2023-05-06 14:46:00
远去的暑假生活
...割草,我们还会玩一些感觉快乐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捉蚂蚱。其“嚓嚓嚓”的叫声悦耳动听,招人喜欢。在夏季,农家会将蚂蚱捉来,装到一个用麦秸或细竹篾编的精致的小盒子里,挂在屋檐下或
2023-07-28 00:57:00
又听蝈蝈叫
...了,煎着吃可香了。人们只逮咬乖,偶尔逮几只有子的大牛蚂蚱或秃蚂蚱,蝈蝈和飞蚂蚱是不要的。螳螂拖着个大肚子,有子,但人们一般也不要,因为不如咬乖香。人们多数都拿着个布袋子盛蝈蝈
2023-10-31 07:05:00
古代饥荒时,为何古人宁愿啃树皮都不去捕鱼
...饭。在古代中,战乱很难不发生,有战乱就会有的地方闹饥荒,而有的地方闹饥荒,就会没有食物。这种地区的人们如果没有食物,在饿的时候会去吃草根和树皮,但在那个时候有的地区他们宁愿吃
2022-12-29 11:52:00
中国古代是如何制服“飞天蚂蚱”的?
为了防治农业害虫,自古以来人们便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防虫治虫方面也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技术经验。治虫防灾也一直是中国历代帝王关注的大事,是官员必须承担的任务。同时,中
2022-12-22 2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